盛運環保:轉型後每況愈下,三年虧損64億元

2020-05-15     覽富財經

原標題:盛運環保:轉型後每況愈下,三年虧損64億元

伴隨我國經濟發展,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越來越重視環境問題。近年來,國內空氣品質得到明顯改善,垃圾分類也在有條不穩推進中,相關公司也從不受重視變為市場上的「香餑餑」。但無論什麼時候,總有一些踩在風口上掉下來的公司存在,比如盛運環保(300090)。

巨額債務纏身,恐暫停上市

盛運環保2020年5月8日對外披露,公司涉及85家借款單位的債務到期未能清償,共計約49.64億元。同一天發布的重大資產重組公告還聲明,公司2017和2018年連續虧損,2019年凈利潤虧損19.90億元,且2019年度凈利潤和凈資產值可能為負數。所以,盛運環保仍然有較大的暫停上市風險。

查閱公司公開信息,覽富財經發現盛運環保主要問題,是對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之外,提供違規擔保金額約24.22億元和關聯方占用公司資金共計21.41億元以及逾期債務。而公司目前股價從4月30日收盤起就不足1元每股,距今已經8個交易日。目前公司總市值約10.82億元。

公司面對上述巨額債務,也確實在積極應對,只是收效甚微。

2019年10月,盛運環保擬通過轉讓在建工程換取2.23億元減輕財務負擔,只是面對巨額負債而言,這2.23億元無濟於事。於是今年1月,盛運環保計劃以不超過價值18億元的資產替公司關聯方償還占用資金,推動公司破產重整。

可即便公司償清占用資金,盛運環保也將面臨連續三年虧損暫停上市的結局。截至2020年5月15日收盤,自2018年6月復牌以來,已經跌逾91.13%,收報0.82元每股。

短債肆虐,拖垮公司

雖然盛運環保此時處境堪憂,但在2015年,也是市場認可的環保明星股。當年盛運環保營收同比增長35.55%達16.40億元,實現凈利潤7.40億元,同比增長216.59%。但是扣非凈利虧損2616.59萬元,同比驟減117.34%。而在2015年之前,盛運環保營收和扣非凈利都能保持穩定增長。

查閱公司近幾年發布的公告,覽富財經發現,盛運環保在2014年至2017年將盛運重工和新疆煤機的股權以及輸送機械業務轉讓,公司徹底剝離輸送機電業務,專注垃圾焚燒領域。由此帶來不可控風險。

現在看,盛運環保2015年開始的轉型風險其實很明顯。剝離了持續盈利的業務,只保留投資大,回收周期長的的業務,對於當時現金流並不充足的盛運環保而言,無疑是毀滅性的。

公司轉型後的焚燒發電項目,在國內基本都採用BOT模式。這種項目審批時間長,投資規模大,回收周期也很長,盛運環保為保證前期建設,不斷借入短期債,在2016年初,公司採用定向增發的方式融資18.32億元,償還借款後,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到2018年年底,盛運環保又短期借款12.55億元,這一數據在2015年年初僅為7.67億元。

但是公司借債時似乎沒有考慮項目回報周期問題,其不斷借入的短期債,終於在2018年爆發違法危機。

原定於2018年10月9日到期的「18盛運環保SCP001」出現兌付危機,且由於這筆債券違約,觸發「16盛運01」的加速清償條款,要求公司在2018年10月11日之前兌付本息5.39億元。從此,盛運環保的債務危機全面爆發。

違約與訴訟如影隨形

同樣是2020年5月8日,盛運環保對外披露公司涉及三起和銀行間違約的訴訟糾紛。第一起是與民生銀行在2017年8月31日簽訂的為期一年的《綜合授信合同》,共計償還本金4000萬,利息281.7萬,罰息69萬元,約占公司最近一期審計後凈資產的25.01%。

第二起糾紛涉及浦發銀行和其在2017年7月25日簽訂的《開立信用證業務協議書》,浦發銀行要求立即償還墊資的1401萬元和罰息193萬元,涉訴金額占最近一期審計後凈資產的9.16%。

第三起糾紛則是在2017年11月10日與浦發銀行合肥分行簽訂的《開立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協議書》,要求償還墊付的本金3593萬元,罰息93萬元,共計4527萬元。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26.00%。

上述三起訴訟一共涉及公司最近經審計凈資產的60.17%,面對如此局面,盛運環保也只能表示積極應對,繼續核查是否存在其他未披露的訴訟仲裁事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8X4F3IBfGB4SiUwpXT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