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斯諾登事件引爆全世界。2014年5月,英國BBC等西方媒體採訪了任正非,談到了安全和華為等方面的問題。
「任先生,您在這邊使用手機,會不會沒有信心呢,因為是不是有可能有人會監聽您的通話。」
任正非回答道,「有人監聽我的通話,應該在意料中。我沒有什麼交易秘密,也不怕別人聽見。」
他說,在以前自己並不知道,但是冥冥之中想到總會有人關心這些事情,只是一種感覺……
任正非還預測華為到2018年銷售收入有可能達到700億—800億美金,而華為2018年的銷售收入是7212億人民幣,突破了1000億美元的歷史記錄。
實際上,如果不是因為孟晚舟事件並由此引發對華為的全面圍堵,2019年華為的銷售規模和成長速度更是驚人,至少在智慧型手機上超越三星、蘋果是沒問題的。但就算是這樣,華為在2019年依然是營收過8000億人民幣。
但我們要注意的是任正非對華為形勢的預判,並開始做了很多工作,而根據結果看,華為的努力卓有成效。
在博弈了一年多後,2020年1月28日,英國方面表示妥協,它們將允許華為公司「有限」地參與英國5G網絡建設(限制華為在5G基礎設施中占據不超過35%的市場份額)。此後,歐盟、法國、德國等方面都釋放了有利於華為的信號。
當然,這其中其實更多是利益上的計算,比如英國電信行業就有個大致估算,如果不跟華為合作,那英國5G建設將推遲兩三年,經濟損失可能高達數百億英鎊。無怪乎英國表示不服:你說不用華為,但至少要給出替代方案。
但很難,因為諾基亞和愛立信等5G供應商在時間、效率和成本上都跟華為差距較大,就目前來說,華為5G的競爭力是最強的。
對於美國市場,任正非在採訪中表示,華為不會以上市是否作為進入美國的戰略決策。未來十年—二十年,讓美國認識華為是友善的公司,才會有一些機會。他說,「我認為現在沒有太多機會,所以不要在這個地區花費太多精力,反而喪失其他地區的市場機會。」
另外,任正非還提出華為公司不僅是要使中國人國際化,華為更應該全球化,讓世界優秀人員加入來一起領導華為。如果優秀人才進來,不能分享華為的長遠利益,也是不利於華為成長的。2019年華為大力引進「天才少年」等中外人才,可見華為早有計劃。
其實從5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華為就加大了在歐洲的投資和溝通,華為把自己的企業的生產、研發和辦公等信息都公開化了,比上市公司還透明……厚積薄發,這些努力在5年後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歐洲人已經認為華為是本地的企業,「我們加大在歐洲的投資,努力幾年後,讓歐洲認為華為就是歐洲公司……」
除了對華為的形勢作出說明之外,任正非還介紹了華為的經營哲學,「華為公司之所以能進步到今天,與華為本身的開放有關。中國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為什麼落後?就是因為不開放」。
任正非表示華為在技術的方向和思想上是完全開放的,「我在公司其實是思想上的管理,我的思想總是要告訴任何人的,知道的人越多越好……我認為自己沒有任何秘密,都是開放的,至少我的思想是開放在公司的網站上」。
此前,因為任正非長期不拋頭露面接受媒體訪問,很多人對華為的印象是非常神秘。任正非對此也挺無奈,他說這其實是個人性格問題,「因為我個人比較羞澀,不願意面對社會的榮譽,迴避這些的時候,就迴避了媒體。所以我也慢慢走向開放,讓大家看到我是什麼樣的人,從而讓華為最後一點神秘的面紗被撕掉。」
後來我們就都看到了,2019年,華為已經接待了3000多名中外媒體訪客,任正非幾乎是馬不停歇的接受採訪,華為由此徹底的聞名世界。
一人可抵百萬師,任正非一個人就是一個公關團隊,因為任正非,華為備受尊崇。從某種意義上,華為是由危機驅動的企業,因此,華為從不浪費任何一場危機(當然,我們更要看到任正非和華為在此前所做的綢繆和努力)。
而這也讓某些人非常惱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