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什麼本事,能做的只是擋在你們前面」。
做個好父親太難了,電影《誤殺》里的父親不像《颶風營救》里的父親那麼神勇不凡,或者說,這樣的父親才是絕大多數。
同樣是為了救女兒,《誤殺》里的父親李維傑也是在鬥智斗勇,但看起來就太不像個英雄了。
做父親難,做個沒什麼本事的父親更難。
在泰國的一個邊陲小鎮,穿著豹紋襯衣的素察是警察局局長的兒子,他看上了李維傑的女兒平平,但他不是想跟她談戀愛,這是一個狼吃羊的故事。
惡少要耍流氓,卻沒想到被一棍敲死(應該是暈了,後被活埋),然後一家人就要面臨法律的懲罰和惡少家庭的報復行動。
李維傑只是個卑微懦弱的中年男人,胸無大志,平常只是喜歡看電影,而且他與兩個女兒的關係也很緊張,大女兒要去夏令營,小女兒要買鋼琴,父親的權威在金錢面前越來越窘迫,女兒嫌棄父親太小氣,父親看著漸行漸遠的父女關係只能是無可奈何。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而窮人家裡的煩惱、無奈和瑣碎也更多。
壞人也是有媽媽的,當素察的媽媽拉韞(陳沖演技很贊)看到視頻里的兒子在侵犯平平後,儘管她身為警長,是執法者,但她的第一反應卻是,「這段視頻不能被傳出去!」
然後,去抓李維傑全家,當李維傑被打的時候,女兒在哭,拉韞卻笑得很猙獰。
做母親的想要為兒子復仇,做父親想要保護女兒,於是雙方鬥智斗勇,李維傑藉助平常看過的電影瞞天過海,拉韞則用刑罰強迫他們認罪。
「只要你看過1000部電影,就會發現這世界上沒有什麼離奇的事情」。
從《肖申克的救贖》到《蒙太奇》與《控方證人》《狩獵》《七宗罪》《白夜行》《天才槍手》,李維傑和拉韞像是在模仿電影中的情節。
在勝利在望的時候,李維傑還是自首了,因為他發現這樣做對女兒和家庭是二次傷害,瞞天過海是為了保護家人,自首也是為了保護家人。
因為「誤殺」和「說謊」,兩個女兒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小女兒的成績單從70分改成了100分,這讓李維傑意識到自己給孩子做了壞的榜樣,他不想看到女兒在驚恐、謊言中繼續生活下去了,於是他選擇自首。
「平平,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習慣一回家就關上房門,不願意跟我多待一會兒,多說一句話。我很迷茫,也很苦惱,作為一個父親,我竟然不知道該怎麼和女兒溝通,我多麼想你像小時候信任我,依賴我……很遺憾重新拉近彼此的距離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但我希望這件事讓你真正成長起來。」
從掩蓋真相到說出真相,看似是白忙一場,但一個父親藉此給女兒做了一場教育,也找回了父親的意義——他一直是為了家庭而戰,竭盡所能,哪怕付出生命。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素察的媽媽拉韞就像是《少年的你》中的魏萊媽媽,她們都是只關心自己的孩子,哪怕她們的孩子犯下了罪行,但她們也會覺得是對方有錯在先。
成年人的惡是會傳染、遺傳的,父母可以寵溺孩子一時,終究是寵溺不了一世,你今天欺負弱者,那明天你們也可能變成弱者,總會有更強的力量出現。
所以,這個世界是好是壞,其實全在成年人是好是壞,要知道,你種下的「因」早晚會反彈給你一個「果」。
拉韞愛兒子,是跟李維傑夫婦愛女兒,本質上是一樣的,可愛的方式出了問題,這就導致了「誤殺」這種極端的結果出現。
電影是電影,《誤殺》之所以引發熱議就在於它所表達的現實意義,階層、對錯、欺凌、少年犯罪、法律、親情……都是可以從現實中找到根腳的。
世界上有多少李維傑這樣的父親?有多少拉韞這樣的母親?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這是值得所有父母深思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