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參加養老保險,參保人首先關注的是划算不划算。現在女同志50歲、55歲可以退休,男同志60歲退休。很多人都知道,從大機率上講是非常划算。
為什麼說現在參保非常划算呢?
我們以60%基數繳費15年,退休後領取多少養老金來計算?現在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
(一)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是以各地社保部門規定的,口徑可能有所不同。未來將全部統一到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
本人的繳費指數等於當年的各月繳費基數之和÷繳費當年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平均繳費指數就是所有繳費指數之和除以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要具體到月,每一個月都可以轉化為0.0833年。
如果當地沒有視同繳費指數,那麼一般平均繳費指數按照實際繳費年限計算。
15年的60%繳費基數可以領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這樣的做法最保值,畢竟投資理財利率要遠遠比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低。
不過話又說回來,真正我們國家要是像美國一樣,社會平均工資不怎麼增長,這方面可就要吃虧了。因為,投資理財利率有可能會比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高。
(二)個人帳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帳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帳戶的餘額,現在都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繳費之後劃入的。
個人帳戶還有記帳利率,2016年來是有國家統一公布,一般是7%~8%。這也比現在的投資理財利率高,但是略低於工資增長率。
計發月數是60歲139個月、55歲170個月、50歲195個月,65歲是101個月。
如果說個人帳戶餘額有5萬元,60歲退休每月能領取360元,50歲退休只有256元、55歲是294元、60歲是495元。65歲退休領取的個人帳戶養老金比65歲提升33%;比55歲提升66%;比50歲提升100%。
我們如果按照現在的60%基數繳納15年,可能需要7000元到8000元一年,未來會越來越高。不過,今年繳納的這一年能夠產生的養老金待遇是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再加個人帳戶養老金(如果記帳利率跟工資增長率一樣,約0.4%的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未來社平工資達到2萬元,那麼每月產生的養老金就是240元。如果考慮回本的話,只需要2.4~2.7年。這是一筆相當不錯的投資,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能夠投資到這樣的程度。
退休以後的養老金,實際上還會增長,現在的養老金增長模式是根據社會平均工資和物價增長情況適時調整。因此,回本時間會更短。
如果不考慮個人回本,而考慮整個家庭回本的話。去世以後,養老保險還會返還個人帳戶餘額部分以及喪葬費、撫恤金。目前山東省的喪葬費是1000元,撫恤金是10個月的社會平均工資(未來將是20萬元)。如果平均到一年中,將是1/15。剛退休時就去世,一年繳費個人帳戶產生的累計餘額能達到1.92萬,再加上撫恤金和喪葬費1.33萬,至少有3萬多元的待遇,相當於我們過去本金的4倍左右。
可以說,退休後只要領取一兩年的養老金,去世後就不會虧的。
如果退休時間越晚,社平工資越高,基礎養老金越高;個人帳戶養老金因為退休年齡因素會提升三分之一,最終領取的養老金會更高。
延遲退休到65歲?
其實如果延長到65歲退休,能不能更擔心的是能不能領上養老金,而不是養老金能領多少。
人均的預期壽命只有77歲,如果60歲退休可以領17年養老金,65歲只能領12年,當然不划算。養老金能夠提升的標準,又由於養老金的增長具有不確定性。對於很多人來說,講究的是落袋為安,因此,延遲退休的反對聲音很大。
可是我們也看到了,現在養老保險機制從國家角度講幾乎是100%的虧本買賣,長此下去,國家肯定會負擔不起的。因此,延遲退休年齡肯定是個人做不了主的。不過,有的人大代表建議能夠讓個體私營企業或靈活就業人員能夠按照現行的退休年齡政策自由選擇退休時間,這樣更具人性化。希望未來能夠實施。
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參加養老保險考慮的是長壽的風險。如果考慮意外的情況,肯定是畏首畏尾,躊躇不前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ljzrnEBfwtFQPkdz1-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