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虎膽》中女特務阿蘭原型韋秀英結局如何?被擊斃於床底下

2021-02-27   說歷史的女人

原標題:《英雄虎膽》中女特務阿蘭原型韋秀英結局如何?被擊斃於床底下

(說歷史的女人——第1564期)

桂南西南接壤越南、正南面向大海,該地區有縣十餘,人口比較集中。在桂南之地,有兩處地方,常為土匪亂兵嘯聚之地,一處叫十萬大山,另一處叫六萬大山。解放初期,此兩處大山便成為了土匪和蔣介石殘兵敗將混集作亂之處,騷擾百姓、影響治安,導致地方工作隊無法正常開展工作,更使得地方百姓無法安居樂業,可謂為禍甚重。

在這樣的情況下,隨著全國範圍內的剿匪戰役的推進,桂南地區也被列入重點剿匪區,而桂南又以十萬大山和六萬大山為核心剿匪區。解放軍剿匪隊伍,也根據統一部署安排,該地區剿匪工作,主要由第45軍負責,親自帶隊負責人為陶鑄。

桂南地區的土匪隊伍作戰方式是游擊戰術,即你上山剿我時,我則下山,你下山剿我時,我則上山。再加上土匪對當地的道路、地理等都非常熟悉,如老鼠般流竄起來非常容易,分而聚之,聚而分之,敵我猶如貓和老鼠做遊戲。如此以來,剿匪工作難度很大。鑒於此,45軍認為必須設法把土匪隊伍的主力在山下消滅,因為相比山下,上山剿匪難度更大。此外,還有一個有利剿匪的條件,那就是解放後,土匪在山上的儲存緊缺,所以土匪的大部隊經常下山搶劫財物食物以求補給。這也是在山下,將其主力殲滅的一個極其有利之條件。

就如何剿匪,陶鑄根據剿匪的經驗和教訓,總結了一句戰果經驗:「剿匪不能像打野戰那樣,一次戰役就把敵人消滅了,而要耐心地以一個一個地區抓匪首,匪首抓住了,一股土匪就瓦解了,群眾就好發動了。」

鑒於此,如何抓住匪首呢?那麼就得了解匪首,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當時盤踞在十萬大山地區的大小土匪有很多股,但是最有代表的卻是一個女土匪——她叫韋秀英。

說起韋秀英,倒是一個有點傳奇的女人。所謂傳奇,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虛擬的,原本韋秀英作為一方女悍匪,其影響力也僅限於廣西一地之範圍,名聲並未大到全國人盡皆知。但是因為2007年首播的《英雄虎膽》這部有關剿匪的影視,使得她的名氣大增,以至於看過的人,都知道了她,因為她正是是《英雄虎膽》中女特務阿蘭原型,在電影中,阿蘭有著非常漂亮動人的外表。

第二個方面是真實的。但是在現實中,韋秀英可沒有影視《英雄虎膽》中的女特務阿蘭那麼漂亮。原因是,真實中的韋秀英在年輕的時候,可能真的美貌出眾,然時間走到1950年解放初期時,韋秀英已經年至50歲了。一個50歲的女人,早已紅顏凋零、容顏遲暮。

那麼韋秀英是如何成為女土匪頭子的呢?這件事,倒是值得在歷史的古紙堆里扒拉一下。有關女匪韋秀英的個人情況,一些史料中,都有提及。

韋秀英生於1900年前後,具體時間,沒有詳細史載,一般都是根據後來的資料進行推論得出。比如在韋秀英被抓住時,戰士們從她的容貌判斷其年齡為50左右。

此外,韋秀英是地道的廣西妹子。出身也是極為卑微,父親只是一個靠打鐵謀生的鐵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出身,一個女孩子,如何也不可能成為土匪。但是因為一個人,她的命運徹底被改變——此人叫張瑞貴。

張瑞貴在1891年出生於欽縣貴台圩那統村一個貧民之家,因為家庭窮苦,從很小就開始做工,幫助母親干農活,但是田裡的莊稼也養不活一家人,所以張瑞貴還要抽閒去砍柴,然後挑到貴台圩換錢換物。後來,張瑞貴被人放鴨子,因為這份工作乾得時間比較長,鄉里人都叫他「看鴨張」。以後,在鄉里難以生存,父母就帶著張瑞貴到南寧討生活——在醬料店裡做夥計。張瑞貴幹活很賣力,白天幹活,晚上還跑到武官去學武。

在外面長了見識後,張瑞貴認為給掌柜當夥計終究不是長計,便在19歲時得了機會跑出去當了兵。當時,張瑞貴所投軍之處乃是舊桂系軍閥陸榮廷。在陸榮廷這裡,張瑞貴找到了改變命運的舞台。他每遇戰事,都衝鋒在前,作戰勇敢,令長官對其刮目相看,很快他就從一個兵蛋子升了職,做了連長。

做了小軍官的張瑞貴覺得很有面,便給長官請了假回去探親。年輕的張瑞貴穿著軍服回去探親時,所住之地,恰好在韋秀英家的鐵匠鋪隔壁。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張瑞貴無意中看到了鐵匠的女兒韋秀英。那時候的韋秀英,年輕、淳樸,加上沒有外界的「污染」,展現出的都是乾淨、純潔的自然之美。張瑞貴一見便格外動心,也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若擱在過去,張瑞貴見了韋秀英,想討來做媳婦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現在不同了,他是連長。因此,當他託人向韋秀英的父親提親時,老鐵匠很高興就應允了。就這樣,韋秀英成了張瑞貴的老婆。

古語說得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結果,韋秀英嫁給張瑞貴之後,命運也因張瑞貴而隨之改變。

一開始,韋秀英不過是個小連長的老婆,但是因為張瑞貴作戰勇猛,戰功很大,便不斷得到提拔——1919年升營長,韋秀英自然就成了營長老婆;1921年升任團長、1922年升任旅長、1925年任少將團長、1927年升任第四軍十二師副師長、1935年擔任第四路軍第三師師長、1936年2月授陸軍少將10月授陸軍中將、1937年8月擔任第63軍軍長。

在張瑞貴一路升遷的過程中,韋秀英也跟著沾光,從小連長老婆一躍成為軍長闊氣的太太,物質生活自然是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當然同時韋秀英也不是吃素的,成為丈夫的「賢內助」,在軍務上也多有協助和插手。但是危機也同時存在,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韋秀英的美貌如同柜子上的油漆開始脫落。一個不再美麗的女人,對於張瑞貴的吸引力也在逐步消失,所以張瑞貴忍不住納了一個二姨太陳培蘭。這陳培蘭年輕、漂亮,令韋秀英內心很不是滋味,索性離開張瑞貴,回到了老家,眼不見心不煩。

但是張瑞貴的好日子也沒長多久,歷史走到淮海戰役時,蔣介石一道調令,讓張瑞貴率第63軍北上至徐州參戰,但姦猾的張瑞貴覺得老蔣的勝算不大,就打了一份報告說自己精力不濟辭了職,然後推薦副軍長劉鎮湘繼任。結果劉鎮湘率軍北上,全軍覆沒,自己也作了俘虜。

張瑞貴倒好,請辭後,直接學大老婆韋秀英,也回到了廣西老家。蔣介石自然也不能讓這枚棋子閒著,封他做了「粵桂南區清剿總指揮」,撥給他雜兵數千,讓他給共產黨的游擊隊打游擊。後來,蔣介石節節敗退。廣西面臨解放之際,張瑞貴覺得自己單打獨鬥有點力不從心了,便想起來自己早年的糟糠妻韋秀英,於是讓警衛營的營長楊暢髮帶著一支部隊回到貴台圩,請韋秀英指揮,與他配合作戰。

可是後來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解放軍攻破廣西之地,張瑞貴的部隊不敵,便向越南逃去。在逃走的時候,張瑞貴致電韋秀英和楊暢發,請他們帶隊到越南回合。但是楊暢發不願追隨,率領部隊向解放軍投降了。這個局面令韋秀英尷尬了,沒法逃走,也不願投降,就只好帶著數十警衛在那統村隱藏起來。

但是韋秀英的消停卻是暫時的,因為沒過多久,逃往越南的張瑞貴就派遣自己的外甥李成威帶著一封迷信悄悄來到了那統村,找到韋秀英。信中說,希望和韋秀英裡應外合,奪取廣西。韋秀英對丈夫,在感情上是有怨言的,因為他納了二姨太,但是如今丈夫的態度,讓她覺得自己還是重要的,此外韋秀英本身就不是喜歡消停的女人,也有一定的組織和領導能力。所以,她接受了丈夫張瑞貴的謀劃。

在1950年2月13日,韋秀英召集五十餘名匪首召開了一個會議,成立了粵桂邊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韋秀英被推舉為總指揮。下面有六個縱隊,分為25個支隊,匪眾共計二千人。

有了隊伍後,韋秀英制定了暴動計劃,時間是1950年3月3日。

在韋秀英帶領的匪眾暴亂下,當地民眾損失慘重。根據已有史料的統計,在3月3日暴動後,韋秀英領導的匪眾攻破當地的鄉、區政府一共11次、殘殺平民多達231人、燒掉房屋共計1029間,此外搶掠財物數量也非常驚人,6次搶掠糧食共計7692擔、搶掠耕牛1298頭、搶走豬1167隻。經歷過清末至建國初期的戰爭,老百姓的物質是非常匱乏的,而如此巨額的搶掠數量,在當地引起的惡劣影響也是可想而知,引起之民憤也是不言而喻的。

一開始韋秀英並不沒感知到這種危險,但是在解放軍對十萬大山進行了第一次圍剿之後,韋秀英感覺到不妙。這一次,韋秀英準備學丈夫張瑞貴,計劃帶著部隊逃至越南。為了撤逃,韋秀英已經把殘部退到了防城縣大綠鎮。

但是,韋秀英的這個謀劃被解放軍偵查人員獲悉,於是立即上報,圍剿部隊認為絕對不能讓韋秀英逃走,於是在該年12月11日對桂南進剿指揮部第425團3營下達了一道命令:令其在韋秀英殘部逃走之前將其圍剿殲滅,「確保不使該股土匪逃出國境。」

三營接到命令後,在12日立即出發, 到達大綠鎮需要翻過一座大山,因為山路難行,翻山就用了一天時間。巧的是剛翻過山下來,就遇到了韋秀英的殘部,正在圍攻鄉政府。原來韋秀英擔心逃走後物資出現問題,計劃在此搶劫一下,然後就撤逃,不想她的貪婪給解放軍剿滅她製造了條件。

三營不顧勞累,立即展開圍剿。雙方從傍晚時分開戰,一下打到半夜,韋秀英殘部死傷慘重,韋秀英見情況於己不利,就帶著數十個匪眾撤逃。三營不敢鬆懈,分頭緊追不捨,一下追到14日上午,三營9連2排的士兵才再次咬住韋秀英一夥。

韋秀英一夥之所以在這裡停下來休息,一方面是被追得實在是精疲力竭,另一方面是這個叫那厚村的地方是一個很好的防禦之地。該地有寨牆,還有炮樓,緊靠寨子的山上還修築有一個碉堡。2排排長蘭鳳河雖然咬住了韋秀英,但是卻不敢進攻,因為大部隊沒追過來,自己開戰,則兵力不及,所以他只好令士兵選擇有利之地駐紮,圍而不攻,等待後面的大部隊,這樣韋秀英一夥也不敢輕易出來。

但是韋秀英已經是狗急跳牆,見情況對自己不利,需要派人出去搬救兵,立即令匪眾用機槍掃射2排戰士,吸引火力,令搬救兵的匪眾能夠出去。結果韋秀英一夥的火力非常猛,2排副排長被擊中身亡,搬救兵的匪眾也突圍而去。

但是不久,我9連指導員劉殿奎就帶著部隊趕了過來。這樣,隊伍合併,可以進攻了。經過分析,需要先炸開厚厚的圍牆,不然強攻傷亡於我不利。於是,劉殿奎令郭喜林去執行這個任務。郭喜林順利將圍牆炸開一個大洞,劉殿奎組織了掩護隊伍和突擊隊,令突擊隊從大洞中沖了進去,擊潰了院子外圍匪眾的防線,20餘土匪嚇得投降。

但是韋秀英在東院,東院牆壁堅厚,防守火力很強。劉殿奎指導員組織了3次衝鋒突擊,都沒有攻進去,還犧牲了4名戰士。劉殿奎令郭喜林再次搞爆破,想炸開院牆。不幸的是,炸藥出現了問題,郭喜林半天不見爆炸,要跑到近前去檢查時,炸藥卻炸開了,郭喜林被震昏了過去。等他清醒時,韋秀英一夥已轉移到南邊的院子,與我戰士正在激戰。但是我方已然是困於牆壁,無法突破進去,郭喜林回頭找到最後一包炸藥,抱著跑過去再次實施爆破,這次他順利成功,炸開了南院的牆壁。

劉殿奎大喜,準備令全體戰士發動猛攻時,忽然村外發出了槍聲,原來竟是韋秀英搬來的匪徒救兵,9連被匪眾包圍了。連隊一看,只好重新部署兵力,一部分用來繼續攻擊韋秀英,一部分用來對付外面的匪徒。同時,趕緊派出救援士兵,向大部隊求援。

就這樣,在匪眾的包圍下,雙方展開激戰,一下打到下午5點,終於等來了3營營長親自帶隊的主力援軍。救援韋秀英的匪眾,稍一接觸,便知不敵,紛紛撤退而去。

這一次,兵力充足,專門對付韋秀英一夥。

令人意外的是,韋秀英一夥殘餘,竟然還不出來投降,繼續進行困獸猶鬥,當時韋秀英一夥退守在一所房子裡,子彈不斷往外掃射。三營使用了各種辦法,依然無法突進去。三營只好在15日一大早,忽然集中火力朝房子發動突襲,掩護戰士衝過去,搭人梯爬上房頂,揭開瓦朝下面丟手榴彈。房內的匪眾遭受轟炸,損失慘重,但是韋秀英一夥朝屋頂掃射,我戰士也犧牲了3名。

不過在手榴彈的轟炸下,屋內的槍聲漸漸消失,三營立即突破房門,沖入房間。房間裡倒著八九個土匪,均已死亡。唯一的活口是一個女匪,這個女匪雙腳被手榴彈炸斷了,躺著不能動,奄奄一息尚未斷氣,戰士抓住她一審問,才知道她是韋秀英的丫環。

戰士再問:「韋秀英在哪裡?」

那個斷腿女丫環有氣無力地指了指床底下。

戰士趕緊跑到床邊,蹲下一看,床底下果然有一個女人。

戰士抓住雙腳往外拖了出來——只見一具彈痕累累的女屍,正是大名鼎鼎的女匪首韋秀英。

韋秀英被擊斃床底下,這個消息傳出去後,十萬大山的土匪們在心理上感到十分害怕。這種心理震懾作用非常有效,對解放軍圍剿十萬大山的土匪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一些土匪因恐懼,乾脆選擇了投降;還有一些土匪因恐懼戰鬥力明顯下降,乾脆鳥獸散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十萬大山的匪眾被清剿,共殲匪徒3.1萬之眾。

(文/說歷史的女人·綠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