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1547期)
朱德元帥一生功勳赫赫,但其婚姻卻極為坎坷。他共有六段婚姻,卻只留下兩個兒女,即第二任妻子蕭菊芳所生的兒子朱琦,和第四任妻子賀治華所生的女兒朱敏。按一般的邏輯,做為「位高權重」的朱德元帥的唯一的兒子,朱琦還不是吃香喝辣跟「衙內」似的。實則不然,朱德向來原則性很強,從來不搞特殊,即便只有一個寶貝兒子,也要求十分嚴格。解放後,朱德並沒有給朱琦找到多好的工作,而是讓他到火車上燒鍋爐,數年後又當上了火車司機。
做為朱德唯一的兒子,朱琦一生並沒有享受什麼特殊待遇,即便在愛情上也很坎坷。本文講講他曲折的愛情經歷:她數次拒絕朱德獨生子的求愛,誰說都不行,最後賀龍霸氣出面,結果如何?
(一)朱德看著他耳朵上的拴馬柱激動地說:沒錯,是我的兒子,是我的兒子!
朱德在19歲時,由父母強行做主,同長自己兩歲的表姐劉從珍結婚。但他對表姐沒有感情,婚後不久他就離家幹革命了,此後再沒有回家……
1912年,擔任雲南陸軍講武堂教官的朱德再次結婚,對方是昆明師範學院的學生蕭菊芳。此時朱德26歲,蕭菊芳19歲,雙方自由戀愛,感情很好。1916年9月,他們的長子朱琦出生。當時,朱德隨護國軍討伐袁世凱,戰事緊張,他經常不在妻子身邊。不過他一旦回家就要抱抱自己的寶貝兒子,他發現兒子的右耳際長了一根細細的「拴馬柱」,便給兒子起小名為「保柱」。
不幸的是,妻子蕭菊芳在生下兒子4個月後,便患了類似赤痢的熱病,身體一直很差。朱德因經常在外奔波,無暇顧及妻子,蕭菊芳於1919年6月便去世了。此時可憐的小保柱還不到3歲。此後朱德又續娶了第三任妻子陳玉珍,他的兒子朱琦即由陳玉珍養大的。1922年,朱德到上海尋找革命道路,離開了四川家鄉,此後,他跟兒子分別長達16年之久。
朱琦在四川老家瀘州長到21歲時,他在家當農民,也一直沒有父親的消息。直到1937年,他被抓壯丁,到國民黨部隊里當兵,這倒給了他同父親重逢的機會。
朱德在離開妻兒之後,又經歷了很多坎坷,終於同毛澤東會合,創立井岡山根據地,後來又經歷了長征,達到陝北。在這期間,他歷經戰火,為革命立下不朽功勳,但在愛情上也是歷盡坎坷,先後經歷了第四次婚姻(妻子賀治華)、第五次婚姻(妻子伍若蘭)和第六次婚姻(妻子康克清),但除了賀治華生下一個女兒外,伍若蘭和康克清都沒有生育。所以在延安的朱德一直對獨生子朱琦非常思念,然而戰亂歲月,根本得不到兒子的消息。
一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國共再次合作,朱德終於有了見到兒子的機會。這年8月,朱德到南京開會,從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昆明行營主任龍雲那裡得知,兒子朱琦就在他的部隊里。於是他在周恩來的幫助下,在第二年5月,終於見到了離別已久的朱琦。
分手時兒子才6歲,如今已經22歲,朱德還真認不出來了。朱琦站在朱德身邊也很尷尬,他儘管心裡激動,但也很難斷定面前這位年過半百的長者就是自己的父親。
此時朱德扳過朱琦的腦袋,在他的右耳際處輕輕地摸索,當他觸到那個「拴馬柱」時,不禁老淚縱橫,他激動地說:「沒錯,是我的兒子,是我兒子!」
父子倆抱在了一起……
(二)趙力平說:他看我了,但我沒看他!
還有啥說的,既然兒子來了,就再也捨不得他走了!於是朱琦就再也沒有回到國民黨的隊伍去,便留在了延安。
長年在農村老家,耽誤了學業,這時得惡補文化知識了。在延安,朱琦被送到中央黨校學習,並很快入黨。
在父親的指導下,朱琦進步很快。他在黨校畢業後,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並沒有留下來「享福」,而是以父親為榜樣奔赴華北抗日前線,去為國殺敵了。老子英雄兒好漢,朱琦在前線作戰也很勇敢。但在1943年冬天,他山西萬縣的一次戰鬥中,不幸右腿中彈,導致殘疾。於是他從前線調回延安,一邊治傷,一邊在抗大七分校工作,曾任抗大七分校隊列科科長。
此時朱琦已經27歲,已成大齡,婚姻問題也迫在眉睫。但他工作努力,一直無暇於此。一年之後,終於在同志們的關注下,他遇到了一個姑娘。但令大家想不到的是,這個大名鼎鼎的「朱公子」,卻為自己的愛情歷盡坎坷……
對方叫趙力平,不錯,一個很男子漢的名字,而不是你想像中的跟美女趙麗蓉類似的名字「趙麗萍」,敢起這名的女孩,肯定有個性了。
趙力平比朱琦小10歲,於1926年出生在河北定縣大定村的一個貧苦的農家,她很小就參加了革命,15歲入黨,也是個志存高遠的女孩。
跟那個時代的許多進步女孩一樣,趙力平也是對革命聖地延安嚮往良久。於是在她17歲時,毅然告別了母親,徒步來到延安。在延安,趙力平也到抗大學習。
1944年,18歲的趙力平在抗大七分校女生大隊二分隊學習。這天女生大隊教導員顧玉玲通知她到大隊部來一下。她不知道幹什麼,就去了。事實上是去被相親的。當時朱德和康克清都很關心兒子的婚姻大事,也是在康克清的催促下,抗大七分校校長彭紹輝出面幫忙,他在學校里挑中了才貌出眾、思想積極的趙力平。當時趙力平還在班裡當著班長。
趙力平到大隊部後,見隊部里坐著幾個人,其中就有朱琦,不過趙力平並不認識他。大家都在看她。尤其是朱琦對她看得比較認真。被男人們看,趙力平有點害羞,正不知所措時,校部的人說沒什麼事,讓她走了。
第二天,大隊教導員顧玉玲問趙力平:「小趙,你看那人怎麼樣?」
趙力平一愣,但隨即就有點明白了:「什麼怎麼樣?哪個人?他看我,但我可沒看他!」
接著,教導員就告訴趙力平,說給她介紹對象,是朱總司令的兒子朱琦。沒想到趙力平直接否定:「我現在多大呀,才18歲,太小了,不想考慮這事。再說,我找對象得通過父母,父母不同意不行!」
顧玉玲呆住。她告訴校長彭紹輝後,彭紹輝也呆住。這小姑娘好有個性啊!
而朱琦這邊,他是對美麗的趙力平一見鍾情。於是彭紹輝只有去做趙力平的工作。但趙力平對校長也不買帳,還是直接拒絕,理由就一個,朱老總那麼大的官,我不敢高攀啊。
事實上,當她得知給自己介紹的對象是朱琦時,她也不是一點也沒有動心,畢竟人家是有地位的人,不是誰都能「高攀」的。她還去問了她的一個好朋友,徵求對方意見。對方也是這麼說的:「那麼大的官,肯定不跟他,跟著大官不自由。」她本就是一個追求自由很有個性的女孩,難道你地位高,我就可以看上你?
所以彭紹輝也碰了個釘子。當然,他也明白,現在都是愛情自由,他也不好太干涉,這事就擱置了下來。朱琦也不好意思追。
抗大畢業後,趙力平留校,在隊列科當了參謀,負責統計工作,這下直接成了當科長的朱琦的下級,雙方就經常見面了。於是朱琦便有了機會。這天,他便鼓起勇氣,向趙力平說:「咱們兩個怎麼樣啊?組織跟你談了沒有?」接著他鄭重表示,他喜歡她。但趙力平仍然不給面子,直接懟回去:「我不願意。」
朱琦急了。那時候的朱琦當然不明白「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別猜」這個道理,於是他立馬問她為何不願意?趙力平情急之下只得說:「因為你,你是四川人!」
朱琦一愣:「四川人怎麼了?」
趙力平笑道:「我不愛吃大米,不愛吃辣椒!」
朱琦被逗樂了:「哈哈哈哈,生活習慣不同,可以改變啊,慢慢就適應了!」
可令朱琦沒有想到的是,趙力平並沒有再笑,她柳眉一豎,白了他一眼,掉頭閃了。
朱琦當然不死心,於是又找著機會同趙力平談,偏要問她為何不願意。趙力平索性說出真話:「你們家官太大了,我們家是老百姓,不行!」這下,朱琦徹底無語了。
其實,據後來趙力平回憶,當時的她對朱琦的印象還是不錯的,他人熱情,也沒有什麼架子,對人挺好的;人長得也還行,雖沒有他父親朱老總那麼魁梧大氣,他的臉沒有朱老總那麼有個性,似乎過於清秀,但也是額寬耳闊,眼中透著堅毅和睿智,也是挺俊朗的。只是她當時真的不想跟幹部結親,她很自立,不想讓別人有什麼想法。再說,她一再徵求朋友們的意見,大家也都說朱老總家門檻太高,她一個農村姑娘沒有地位,嫁過去肯定受委屈。這事就拖了下去。
(三)賀龍拍著桌子說:怎麼,還等什麼?馬上結婚!
1945年秋天,趙力平和朱琦所在的抗大七分校遷離延安,要轉移到晉綏根據地的內蒙古豐鎮。臨行前,朱琦邀請趙力平去家裡做客,並說明繼母康克清要跟她聊聊。
畢竟,康克清是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了,趙力平難以回絕,於是去問朋友,去還是不去。她朋友毫不掩飾地說:「如果你同意和朱琦戀愛,那你就去;如果不同意,還是別去了。」
這下趙力平為難了,去吧,是「火坑」;不去吧,也太不給人家朱老總家面子了。想來想去,她最後向朱琦提了個條件:去,可以;但是我不想一個人去,我要跟幾個姐們一塊去!
這不是打馬虎嘛。朱琦當然不同意這個條件。你不同意,我就不去。趙力平的牛脾氣也上來了。兩人不歡而散。
朱琦心中不爽,回去同繼母康克清「訴苦」。康克清一聽,也很理解趙力平的心情。因為她當時嫁給朱德前也是這心情,她農村女孩一個,沒什麼文化,人家朱德當時就是紅軍領導人了。於是她就勸朱琦:「這事確實不能勉強,你要慢慢做工作,慢慢來嘛。」這事又擱下了。
接著,朱琦和趙力平都隨校部去了內蒙。二人都到了120師司令部,朱琦任通訊科科長,趙力平任文書科參謀。兩人仍然同在一個屋檐下,抬頭不見低頭見。
其實朱德的夫人康克清也很喜歡趙力平,他也在為兒子著急。後來她就委託當時也在內蒙工作的李貞(後來的唯一開國女少將),讓她來幫助朱琦。李貞的地位很高,一直在紅二、六軍團政治部工作,善於做政治工作。她當時擔任八路軍婦女學校校長,以及120師教導團組織科科長等職。
於是李貞也出動了。那時候,每到晚飯後,李貞就會找到趙力平說:「小趙,沒事出去遛遛吧!」於是兩人在散步時,李貞就「苦口婆心」地勸趙力平,讓她好好想想自己的事情。朱琦可是很喜歡你的,而且朱琦確實很優秀,這跟他父親是不是朱德沒有關係。農村出身?這沒有關係,康克清還不是農村出身嘛。況且,朱琦也是在農村長大的,他21歲時還是個標準的農村娃呢!年齡?差10歲,也不是問題,愛情是自由的,豈能有年齡限制?
李貞什麼都說了,可是固執的趙力平還是沒有鬆口。
朱琦真的很著急。眼看都30歲的人了,這還要等到猴年馬月?可這事真的很難辦,從校長彭紹輝,教導員顧玉玲,到李貞,不管誰出面說都不行,這可怎麼辦?最後只有讓賀老總出馬了。
為何讓賀龍出馬?因為當時賀龍是晉綏軍區司令,是朱琦、趙力平他們的首長,也是大家的大家長,說話自有一定分量。再說,賀龍在解決這些事情上,向來比較霸氣,雷厲風行,乾脆利索。
當時他在延安追美人薛明的時候,就是直接出馬,三下兩下就搞定了。後來,王樹聲將軍追楊炬時,楊炬也是猶猶豫豫不利索,結果由賀龍一兩句話也給擺平了。當時王樹聲和楊炬在中秋節晚上跟賀龍幾個人聚會,幾個人正打牌呢,賀龍說,今天是中秋節,日子不錯啊,那麼就來個雙喜臨門,你們倆把事辦了吧!於是王樹聲和楊炬拖了一年多的事情當晚就直接辦了。
這天賀龍親自出馬找趙力平談話了。趙力平一到,賀龍直接說:「小趙,你和朱琦什麼時候結婚?」
趙力平立馬懵了:我什麼時候說和朱琦結婚了?
賀龍說:「咱們的隊伍快進張家口了。小趙,你們兩個的事趕緊定下來,定下來我們就進張家口了。」
什麼邏輯,我們倆的事跟部隊進張家口有什麼關係?可面對賀老總,趙力平也不敢頂嘴。她只是說:「我才20歲……」
賀龍說:「二十?都二十了,還小哇?」趙力平不敢吭聲了。
接著賀龍霸氣地說:「這婚結也得結,不結也得結。同意不同意?什麼時候結?」
賀龍欲速戰速決:「下個星期結婚怎麼樣?」
趙力平擺弄著辮子,還是不吭聲。
太磨嘰了。於是賀龍又拍著桌子說:「我是司令員,我說了算,我簽字,說結婚你們就算結婚了!怎麼,還等什麼?朱琦哪點不好?馬上結婚!」說著,他寫了一張紙條:「批准朱琦同志與趙力平同志結婚。」
趙力平看這事跑不了了,於是囁嚅著:「既然組織決定的事,那我就照辦吧。」
這時賀龍覺得有點過分了,於是說:「小鬼,說清楚了,如果你真不同意,我也沒法包辦。嘿嘿!」
趙力平也不搭理他,站起身來就往外走,邊走邊扔下一句話:「那就同意唄!」
老賀拿起他的大煙斗,臉上終於露出他那標誌性的微笑:「我的任務完成了,呵呵!」
(四)三張鋪板一拼,這婚就結了
一個星期後,1946年3月23日,朱琦和趙力平在內蒙的豐鎮結為伉儷。當時晉綏軍區司令部的人都來參加了婚禮,來了30多個人,搞得還挺隆重,擺了五六桌。當然了,是賀老總主持的婚禮。
當時朱德和康克清還在延安,朱琦夫妻倆就寫信給父母報了喜訊。朱德終於把心放肚子裡了。但由於戰事要緊,直到兩年多後,趙力平才見到了公婆。
1948年8月,中央成立土改工作團,朱琦和妻子趙力平都分到了鄧穎超那一組。土改工作完成後,朱琦提出要去西柏坡中央駐地彙報工作,順便去見見分別數年的父親。
儘管之前在延安時,趙力平也見過朱德,但沒有說過話,此時再見面,對方成了自己的公爹,她還真有點不好意思了,心裡慌慌的。可一見兒媳婦,朱德和康克清都是滿面笑容,一點架子沒有。那時的朱德穿一身褪了色的舊軍裝,要不是這身舊軍裝,你一定會認為他就一個老實農民。
趙力平突然就放鬆了,感到像回到了自己的家裡一樣溫暖。於是就叫朱德「爹爹」了。康克清也眉開眼笑,這令趙力平更加放鬆了,於是也親切地叫她「康媽媽」……
自此,趙力平完全融入了朱家,她和朱琦相親相愛,共同度過了28年儘管辛苦但也是幸福的日子……
(文/說歷史的女人·夏日漱冰)
參考資料:《朱德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