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氣為春季主氣,這個季節肝的功能活躍甚至過於亢奮,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臟腑的功能特點是肝強脾弱,養生要旨是護肝養脾。另外,肺屬金,肝氣太亢,木火刑金,容易導致肺氣不利,從而影響肺氣肅降。同時,肝旺克脾,導致脾胃虛弱,脾土虛弱不能生金,至肺氣不足,從而加重肺氣虛弱。根據中醫「溫邪上受,首先犯肺」,所以春季當養肝,更要強「肺氣」,才能百病不生。
補益正氣。春季溫暖多風,適宜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生存與傳播,故多發流行性傳染病。因此,對於久病將愈、病後體虛、氣血虧虛的人群及老年人,這個季節要常吃些能補充人體正氣、增強抵抗力的藥物。通常,對無病者,宜選辛、甘之品,兼以溫補,如人參、熟地、當歸、黃芪等,以助春陽升發,保護陽氣。南方氣候暖濕,春雨綿綿,應多選健脾利濕之品,如黨參、茯苓、白朮、薏仁等。春暖花開後,可進涼補之品,如玉竹、生地、沙參等。
以藥養肝。春季是肝病的高發季節,常用養肝明目的中藥有枸杞、菊花、蒼朮、白蒺藜等;養肝榮筋類的中藥有肉蓯蓉、木瓜、菟絲子、牛膝等;柔肝理氣和血類的藥物有地骨皮、柴胡、白芍、川楝、地黃、黃精等。不同人群可在醫生指導下,結合自身體質辨證服用。
防風除濕。春季多風,時雨時晴,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宿疾易復發或加重,故應注意防風除濕。中醫認為,肺在人體臟腑中位置最高,稱為「華蓋」;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易被邪侵,又稱「嬌髒」。脾喜燥惡濕,主運化水濕,脾的功能健旺可防止水液在體內停滯而生濕。因此,益氣補肺健脾為防風除濕的根本之法。給大家幾點建議:1.飲食減酸宜甘。中醫素有「當春之時,食以減酸為甘,以養脾扶陽」之說,日常膳食中應多吃些雞、魚、肉、蛋、豆製品及新鮮蔬果,禁食生冷之品。2.早臥早起,廣步於庭。鍛鍊能增強體質,補益肺臟。天氣好時,可登高踏青、散步慢跑,既能使人體氣血通暢,疏散郁滯,還可暢達心胸,怡情養性。3.重視防風禦寒。「春來不可背寒,寒則傷肺」,這個季節要春捂,注意防寒防濕,斂陰護陽。
清熱生津。儘管早春天氣較冷,但外感風寒之邪入里可化熱,再加上冬天過食溫熱之品,人體內多有鬱熱積蓄。此外,晚春之時,風溫邪氣開始流行,因此,對不少人來說,春季還需服用清熱藥。由於熱能耗損津液,造成津液不足,故服用清熱藥時,還宜選用能生津的中藥。常用中藥有人參、黨參、黃芪、黃精、防風、山茱萸、女貞子、白芍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QB8MnEBfwtFQPkd7jn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