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月29日到3月31日,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數從86604例到858361例,增長了十倍。新冠肺炎在全球範圍內的爆發,促使許多人將目光投向了「戰疫」成果卓著的一些亞洲國家。
但戰疫取得第一階段成功的國家正在面臨新的挑戰。單日不到百例新增確診病例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相反,可能意味著是危機四伏。
據外媒4月3日報道,儘管新加坡實施了嚴格的檢疫措施、旅行限令並密切追蹤、關注接觸者,其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3月從100例增長到了1114例。
新加坡疫情數據
這在世界範圍來看並不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歐美疫情嚴重的地區一日就會確診數千例,但對於在2月每日新增確診病例都是個位數的新加坡而言,卻值得關注。
3月突破1000關口的新加坡前景並不光明。4月1日,新加坡新增確診病例74例,4月2日,新增確診病例49例,4月3日,新增確診病例65例。
已經對市民「一個不落」地進行檢測追蹤的新加坡,為何在戰疫中出現了反彈?新加坡正在面臨什麼?
專家表示,新增確診病例激增,意味著新冠病毒第二波傳染高峰來襲。
新加坡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面臨的第一次危機,是中國疫情爆發後,通過旅行等環節,新加坡出現確診病例。
隨著病例的增長,新加坡實行了更加嚴格的旅行限制措施。但是現在,從英美等地返回的新加坡公民帶來了第二次大規模傳染的危機。3月23日到3月27日,新加坡直接禁止所有外國人入境或過境。
更令人擔憂地是,在第二次傳染浪潮中,新加坡國內傳播感染的病例越來越多,且一些病例無法找到和確診病例的聯繫。在4月3日65例新增確診病例中,有56例本地感染病例,17人暫未找到和其他病例聯繫。
2月29日,新加坡只有6起聚集性新冠肺炎案例,而到了4月初,已經有超過20起。
新加坡超市:乘坐電梯時要保持安全距離
針對這些新趨勢,新加坡採取了更嚴格的「社區隔離」措施,即在社會活動中嚴格保持安全距離。
新加坡關閉了酒吧、夜間娛樂活動場所,禁止超過10人的大型集會。個體經營者和飯店必須確保顧客之間相隔至少一米,否則就會被處罰。同時,政府極力勸告人們非必要不要外出。
新加坡當地傳染病例的增加,也引發了新一輪關於是否應該戴口罩的爭論。起初,新加坡政府為了為醫護人員保留足夠資源,表示人們不需要非得戴口罩,世衛組織也有相似的指導意見。
但是現在,世衛組織和美國都在修改這些指導意見。中國、日本等地的成功經驗顯示,戴口罩能夠有效降低感染人數。
新加坡一市場
但是專家也警告,戴口罩可能使人產生「安全」的錯覺,並因此放鬆警惕,「安全距離」需要時時保持。
專家指出,人們對保持安全距離一事很「鬆懈」,這「令人有些恐懼」。公民不落實,政府剃頭挑子一頭熱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凱蒂·李是奧利弗•懷曼諮詢公司的合伙人,主管亞太分部健康與生命科學事務。李指出,目前中心商業區只有40%雇員在家辦公,新加坡政府已經要求僱主採取遠程辦公方式,能做到但不作為者將面臨起訴。
新加坡傳染病專家梁浩南也指出,公民需要嚴格保持「安全距離」。「目前的落實程度無法阻斷新冠傳播,新冠可能會擊潰新加坡,主要是由於公民缺乏配合政府措施的意識和意願。」
新加坡一飯店關於保持安全距離的標識
「安全距離」對於防範無症狀感染者也至關重要。新加坡學者在一篇研究文章中詳述了五名無症狀感染者是如何傳播給了其他七個人的,僅僅隔離出現症狀的人是遠遠不夠的。
「每個人都必須意識到自己處在戰疫一線,」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部長王國榮如是說道,「接下來兩個星期將對於檢驗這些措施是否有效至關重要。」
擺在新加坡面前有兩大難題:一是如何為全國人民提供足夠的口罩,二是如何敦促人們落實「安全距離」措施。
毫無疑問,新加坡仍然是全球戰疫的典範。正如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專家麥可·奧斯特霍姆所說:「新加坡的應對策略是迄今為止最好的範例之一。他們真正向世界敲響的警鐘是,新冠病毒是一種難以擊退和壓制的病毒。」
因此,在沒有特效藥的新冠肺炎面前,政府要強力防控,人民更要齊頭並進,落實防護措施,時刻保持警惕。
(楊智婷,審校:瓜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