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余青峰的光頭,在人群中格外顯眼。
他記不清跟多少人握了手拍了照,揮筆簽了多少次大名,只是旁人的祝語不斷提醒著——「你現在可是浙江第一個擁有自己劇場的編劇了」。
經過10年的等待,11月21日,國家一級編劇、三度曹禺劇本獎獲得者、兩度中國戲劇文學獎金獎得主余青峰,跟西溪天堂藝術中心簽下五年合約,拿下合作運營權。
從小泡在劇場裡長大的余青峰,現在終於可以泡在自己的劇場裡,潛心創作,重新梳理自己的戲劇理念,最最重要的是,演一些「跟這個時代合拍的戲」。
所以,在簽約現場,我們甚至意外看到了前「魔岩三傑」之一、音樂人張楚,他那首《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也跟余青峰簽下了改編權,準備打造同名音樂話劇。
簽約儀式當晚,小劇場黃梅戲《美人》將在峰劇場上演,編劇是余青峰夫人屈曌潔。一位正趕來觀演的85後友人給余青峰發了條微信:「你們新劇場的年票什麼時候推,告訴我一聲。」余青峰摸摸光頭,回了個勝利的表情。
【1】
對於西溪天堂藝術中心,杭州的文藝愛好者們都不陌生,前些年的西戲藝術節,做得也算風生水起,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藝術家前來。
簽約後,余青峰一分為二,把西溪天堂藝術中心做成兩個品牌來運營,一個叫棲劇場,一個叫峰劇場。
有朋友跟他開玩笑,到底是文化人,給劇場取名字都這麼文縐縐。
棲劇場,意思是心靈的棲息地,定位跟原來差不多,還是主要做小劇場話劇和音樂劇。
峰劇場,是不是直接把自己名字的最後一個字來「冠名」了?余青峰連忙擺手說那只是巧合,「還是有一種想要到達文化高峰的理想吧,現在都在喊從高原到高峰,那我們也喊一下。」
而峰劇場,主要就是以小劇場戲曲為主,看得出來,余青峰、屈曌潔夫婦早有準備,從之前的《玉天仙》《薛郎歸》,到今年新做的《香如故》《美人》,峰劇場這個品牌旗下,已經有了四部黃梅戲。
這四部戲,三部是屈曌潔寫的,一部是余青峰寫的,從產品的「品控」上,首先有了保證。換句話說,也正是有了自家的劇場,才可以「為所欲為」,才有這樣的主控權。
(《香如故》劇照)
很多人問余青峰,為什麼選擇黃梅戲?
他說,首先,目前這四個劇目從表現力上、合作方式上更適合黃梅戲。其次,黃梅戲的劇種比較接地氣,不打字幕都可以聽得懂,這種普及性,肯定是一個做原創的新劇場吸引觀眾所需要的。
「而且你看,越劇原來也不是杭州的,崑曲也不是杭州的,話劇更不是杭州的,但將來哪一天,有沒有可能將黃梅戲也變成杭州的一個劇種?不是沒有可能的。所以從黃梅戲做起,讓這四個劇目慢慢有一定影響以後,我們可以再回過頭來做越劇、婺劇,做浙江的戲曲,但最重要的兩個字肯定還是『原創』」。
既然是一個場地,兩個品牌,每年的演出比例怎麼分配?
按照余青峰的設想,峰劇場占2/3,棲劇場占1/3,戲曲占的比例多一些,總演出場次計劃達到每年100場。
對於未來,余青峰絲毫沒有掩藏自己的「野心」。明年12月31號,他還想在峰劇場做一個戲曲嘉年華,設立各個獎項做頒獎禮。
「我還計劃在每年的9月5日—10月5日,辦一個戲劇節或藝術節,因為9月5日是杭州國際日,10月5日結束又是杭州最美的時節。」
【2】
熟悉余青峰的人都知道,他總愛跟人聊自己小時候在劇場長大的少年經歷。那時候,父親在劇團里,他就跟著上山下鄉,到農村去、到海島去、到鄉野去,
至今回憶起來都是美妙的日子。
余青峰最喜歡的,就是坐在劇場側幕條,拉主胡的地方看戲,每一本戲他都可以倒背如流。
興致好的時候,他就會跟打字幕的老先生說,你去喝酒去,我來打。當時是手搖的幻燈片,不像現在電子螢幕的字幕機,但余青峰還是玩得很開心。
「你知道嗎,那種日子可以激發你很多原始的戲劇夢,所以我特別希望在杭州擁有一個自己能自由馳騁的劇場,那才是真正在做戲曲。」
左為屈瞾潔 右為余青峰
十年前,有媒體採訪余青峰,問他未來五年的夢是什麼,他想都沒想就說,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劇場,能紮下根、沉下心來搞創作。
但找劇場這件事,「比找老婆還難」。過去數年間,余青峰也談了很多家,但都沒個結果,「我也很理解,這年頭大家更希望多帶來一些商業效益。之前也有其他劇場直接跟我說,說如果你稅收沒達到多少或者將來市場價值沒達到多少,那我們寧可去演開心麻花。」
余青峰也在反思,三次曹禺劇本獎,兩次中國戲劇文學獎金獎,在自己這個年紀基本上已經沒有了,拿獎拿到手軟,為什麼還是找不到自己的劇場?「我們在做的戲曲,大家真的愛看嗎?」
「後來我知道了,我們在做的小眾藝術要麼是被人忘卻的,要麼是已經跟這個時代不合拍的藝術,所以才沒法引起大眾的關注。」
余青峰曾經親歷過很多戲曲項目,大手筆、大投入,光整個劇團就有100多號人,但可能就轟轟烈烈搞了一場首演,後面就再無聲息,「因為演的題材也好,表現形式也好,觀眾真的不愛看,劇場根本撐不起來。」
所以現在有了劇場後,余青峰定的目標是「三小」——小投入、小成本、小製作。
這個「三小」,並不意味著粗製濫造,而是要做精做美,慢慢回歸到戲曲原有的樣子,「勾欄瓦肆,有這樣一個特徵,慢慢地讓戲曲有人來看。」
就像一個終於擁有了自己廚房的大廚,原創,也被余青峰當作了峰劇場和棲劇場的立身之本。
除了已有的四部小劇場黃梅戲,跟張楚合作的同名音樂話劇《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很快也將進入到劇本創作階段。此外,余青峰還跟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簽約三年,每年將打造一部原創小劇場越劇。
對於余青峰和屈曌潔來說,如今更像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以前有劇本就寫寫,約稿,掙點錢,現在有了劇場,他們也終於能回過頭,重新審視自己的創作和戲劇理念,「慢慢讓戲曲回到老百姓當中去,應該就算成功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FUD-XUBjdFTv4tA63b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