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曬幼兒園午餐照,稱「想送飯」被群嘲,孩子怎麼吃才叫「好」

2020-09-11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原標題:寶媽曬幼兒園午餐照,稱「想送飯」被群嘲,孩子怎麼吃才叫「好」

暑假期間,「熊孩子」搞的家長身心俱疲。如今開學一個多星期了,很多家長都在感嘆著「神獸」終於「歸籠」,可以鬆一口氣了。但是,那些孩子今年秋季才剛上幼兒園的「新家長」,不但沒「鬆口氣」,反而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他們一方面要應付孩子的「入園焦慮」,另一方面還要為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吃好、睡好、玩好操碎了心。

寶媽曬幼兒園午餐照,稱「想送飯」被群嘲「不但矯情,還想甩鍋」

開學第二天,作為新晉幼兒園家長的寶媽@L小陀螺 發帖說:

看到女兒幼兒園的伙食,我又憂心了。特地讓老師發兩張寶寶吃飯的照片,主要是想看看她有沒有好好吃飯,卻不想看到寶寶碗里的菜後又心酸了。入園體檢時,醫生交代寶寶體重偏輕,輕度貧血,要加強營養,再看看她碗里的菜,胡蘿蔔,黃瓜,包菜,放大之後看到兩顆肉絲。

寶媽@L小陀螺曬出的女兒在幼兒園的午餐照

我離寶寶幼兒園就幾分鐘的路程,我有一種想法,每天中午給寶寶送自己做的菜去,可能會有人覺得我矯情了,但我就是有這種想法了,我決定觀察一周她們的伙食,如果確實不好,我真的會這麼做的,寶寶本來就長得瘦小3歲2個月才25斤,身高94厘米,比同齡的小朋友瘦小,有時當媽後可能就是這麼矯情吧,不管了,噴就噴吧!

但是,讓這位寶媽始料不及的是,自己的拳拳愛女之心,卻被很多網友不但嘲諷其「矯情」,還說「你自己養了三年多,把孩子養的又瘦又矮,如今卻想要甩鍋給幼兒園了」。

有網友說:沒上幼兒園之前是你自己帶的吧?孩子怎麼還這麼瘦呢?你怎麼不怪自己呢?

有網友說:你自己在家養了三年都沒養胖,幼兒園一天吃一頓你就玻璃心了... ...

還有網友問:孩子瘦成這個樣,是父母喂養的吧,那是上幼兒園之前你沒給吃肉

孩子的飲食,「肉多」才叫「好」?不,營養均衡才是最重要的!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對孩子的身體、智力發育來說都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家長們也分外重視孩子的飲食問題。

如今,開學已經一個多星期了,家長們陸續曬出了孩子的「午餐照」,順便再「吐槽」一番。

網友@吃花捲長大的小姑娘曬出的午托班的午餐

網友@吃花捲長大的小姑娘 說:

今天第一天上小學,中午午托班發來的菜,我真心不覺得這菜有啥品質。當初跟我說他們菜有多好……這看過去,沒有一個硬菜啊……
在我們那個學校附近,最貴就450,我們要600,我相信她說的菜比較好……一個星期就吃五餐,一個月4個星期,就是20餐,那這個標準是30/餐……就給我孩子吃這個?

劃重點:這看過去,沒有一個硬菜啊。這個標準是30元/餐,就給我孩子吃這個?

在上面展示的2位家長關於孩子午餐的發帖中,除了「價高質次」之外,重點吐槽的是「沒有肉」或者「肉太少」。看來,在有些家長的心目中,「肉多」才叫「好」。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網友對@吃花捲長大的小姑娘曬出的午托班的午餐的評論

在@吃花捲長大的小姑娘曬出的午托班的午餐照下面,有一位網友說:

還好吧, 骨頭玉米湯,海帶肉,花菜木耳炒肉,黃瓜炒香腸,豆芽,水果香蕉,主食炒麵。主食不算也有9樣食材了。不一定要吃多少肉,而且現在豬肉都30一斤!

劃重點:這位網友清楚地列出了這頓飯的菜單,主食不算也有9樣食材了,而且是「葷素搭配」,最後直接指出了「不一定要吃多少肉」。

孩子怎麼吃才叫「好」?做到這3點,孩子發育好,身體棒!

雖然很多家長都在關注孩子的午餐中「有多少肉」,但很顯然,肉的多少,並不能成為孩子吃的好不好的唯一標準,甚至連最重要的考核指標都算不上。那麼,孩子到底應該怎麼吃才叫「好」?其實,要想讓孩子「吃好」也並不難。只要做到這3點,就能夠有效保障孩子發育好,身體棒!

1、及時「補鐵」,為孩子的健康打好基礎。

寶寶 6 個月開始,從母體中攜帶的鐵營養基本消耗殆盡,這個時候要注意高鐵輔食的添加。隨著寶寶的快速生長發育,如果寶寶輔食添加不及時或不當,很容易出現缺鐵的情況。

一旦發生缺鐵性貧血,會使血液帶氧能力減低,對寶寶呼吸、消化、循環系統功能,以及體格發育和智力都有很大的影響。

根據統計顯示,國內7歲以下的孩子大約有40%存在缺鐵的情況,所以給孩子補鐵已經刻不容緩。

缺鐵性貧血關鍵在於預防,所以,家長從給孩子添加輔食開始,就要及時「補鐵」,為孩子的健康打好基礎。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鐵的攝入量, 6個月~12個月的寶寶每天需要攝入10毫克的鐵,1~3歲寶寶每天攝入12毫克的鐵,即可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從而遠離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鐵質可分為血紅素鐵(紅肉、動物肝肝臟和魚類等動物性食品中含有的)和非血紅素鐵(蔬菜、大豆、海藻等植物性食品中含有的)。肉類,如牛肉、羊肉、動物肝臟和血、魚類等含鐵比較豐富。蔬菜,如莧菜、芥菜、小白菜等深綠色蔬菜都富含鐵。此外,如全穀類、乾果類等也是補鐵不錯的選擇。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肉類和肝類食品雖然含鐵量高,但吸收率低,所以一定要配合VC同時食用,可使寶寶對鐵的吸收率增加10倍以上。所以補鐵同時吃些含維生素C的水果,比如獼猴桃、草莓、橙子等,這些帶酸味的水是富含維生素C,能夠促進寶寶體內鐵質的吸收和利用。

對於多數寶寶來說,除非有醫生的指導,不應該服用鐵補充劑,而應該儘量從食物中增加鐵的攝入。

2、飲食均衡才是孩子「營養好」的最好配方。

寶寶正處於快速生長發育時期,新陳代謝旺盛,生長需大量的營養物質。充足的營養是兒童智力和體格正常發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質保障。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育兒認知的提高,父母們對寶寶的營養也越來越重視,覺得哪種食品好、有營養總想給自己的寶寶多吃一些。事實上,飲食不在多,而在科學合理,在營養均衡。

很多父母認為自家寶寶的營養很好,事實上均衡的營養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五大類,而不僅是局限於其中的某一種營養或是食物。穀類、肉和蛋類、蔬菜和水果以及奶類是構成平衡的主要食物。動物性食物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銅、鈣、鋅、鐵、磷)、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蔬菜中礦物質鎂、維生素C、葉酸和維生素K的含量都很高。水果中含等維生素C、維生素B1、B2、B6、B12、泛酸等多種維生素。

寶寶對營養的需求可從兩個角度考慮:一是食物的量,即確定每天吃的多少和進食的次數。二是食物的質,要保證寶寶食物來源的營養豐富、均衡。

如果營養結構不均衡,就可能會影響其生長發育,或是造成一些器官發育不完全,寶寶會出現疲倦、無力、抵抗力下降、甚至是營養不良。營養不良可導致寶寶生長遲緩、體重不增,甚至發生營養障礙和缺乏而引發疾病;營養過剩則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等小兒"富貴病"。所以,幫助兒童合理膳食、均衡營養是家長們必備的研究課題。

那麼,寶寶飲食如何做到營養均衡?首先是多樣化。兒童每天應該吃不同的食物,這些食物應既有動物性食物,也有植物性食物,即兒童膳食是由谷、豆、肉、蛋、奶、蔬菜、水果類、油脂類以及糖等各種調味品組合而成的混合食物。通過選擇多種食物,可以大大增加兒童獲得機體所需的大多數營養素的機會。

其次是適度。機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量應當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各種膳食營養素的攝入量應選定在合理範圍內,攝入量過少將產生營養素缺乏症,過高將出現副作用,都對健康不利。

最後是合理搭配。食物要新鮮、品種多樣,粗細、葷素搭配。另外,烹調方式也要經常變化,口味多樣才能增加寶寶的進食興趣。

3、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厭食。

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人們菜籃子裡的食物品種也越來越多,可我們依然會聽說很多寶寶有營養缺乏的現象,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種食品豐富條件下出現的營養缺乏,並不是過去所說的營養不良,更多的是指由於營養攝入的不均衡而導致的個別營養素不足。寶寶的不良飲食習慣,比如:厭食、偏食、過多的甜食、零食,都會影響營養素的均衡攝入。所以,家長一定要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EGRfXQBLq-Ct6CZxuu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