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傲慢待孩子,也不和孩子做朋友,再說一次,不要做朋友

2019-10-13     及時雨宋尚春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如果回答,發射器將被定位,你們的文明將遭到入侵,你們的世界將被占領!

第一次看《三體》,感受到了宇宙的危機重重,再去看被霧霾遮蔽的天空時,心裡多了幾分敬畏。

可惜的是,葉文潔一幫人對社會極端失望,於是幻想外星人會像救世主一樣降臨地球,來拯救(消滅、凈化)人類社會,所以她回答了三體人,最終給地球帶來了滅頂之災。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對於宇宙,我們所知甚少,但這不影響我們在地球揮霍浪費,以萬物之靈自居。宇宙那麼大,那麼遠,我們可以不管,但身邊的事情,尤其是自己孩子的事,卻必須要管。

提起孩子,我頭腦浮現的第一句話是「要聽話」,第二句是「真麻煩,真累」。

家長喜歡要求孩子聽話,這樣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煩,可我們生孩子的目的是什麼?

「這是為你好」,"沒有為什麼",「我是愛你的」

這三句話也是常見的,是愛還是無意識控制?還是潛意識裡,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這也是一種家長對待孩子的傲慢。

很多大教育家親子方面都不成功

當我上大學之後,我才知道原來家長可以和孩子做朋友,我很羨慕,所以當時自己就下決定決心,一定和孩子做朋友。

我小時候長在農村,父母很忙,我基本是玩到大的,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是一片空白。

自從知道要當爸爸,我就著手準備,上網查資料、看書,忙得亂七八糟,毫無頭緒。看了國外的育兒經典,如《童年的秘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正面管教》等,國內的有《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雖然我的爸爸)。每一本側重點不同,都有收穫。但是我有兩個大疑問,一直懸而未決。

一、很多大教育家,如朱自清、冰心、季羨林,親子方面都不成功。

二、教育家都不成功,我們普通人能行嗎?實地考察的反饋都是育兒很累很崩潰。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是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效果不是特別好:有時候自己也很傲慢,但也經常覺得迷茫。好在孩子一直不錯,至少比大人強多了。

超越原生家庭

國慶節前,拿到了一本新書《超越原生家庭的養育》,看完這本書,我的疑團終於解決了。

這本書的作者塞西爾·大衛-威爾是法國人,一個浪漫的民族,寫的卻全是乾貨。書裡面的事情好些發生在我身邊,以至於我好幾次去確認作者是華人,還是翻譯(王秀慧)自己添加進去的。

這本書是我畢業以來,做筆記最多的一本書,基本每一頁都有勾劃。

這是一本以養育的困惑為中心,為父母量身定製的書。全面深入剖析原來家庭的影響,幫家長從糟糕的童年經歷中抽離出來,使原生家庭的烙印,不再影響我們養育的選擇。

回到上面的兩個大疑問,三位大教育家初為人父、初為人母的時候,是教育家、文學家,但是在育兒方面是新人。再加上當年兵荒馬亂,經常在外奔波,耽誤了育兒。而孩子可不管你是名人,他只知道你虧待了他,所以親子關係就容易不太好。

普通人的育兒道路,那真的是更不容易,因為我們原來的傳統觀念被打破,新的還在摸索,父母理念趕不上,甚至還會有衝突,從這方面講,育兒的工作比正常上班的工作難度高,強度大,育兒的道路真的是痛並快樂著。

不要和孩子做朋友

從聽父母的話到和孩子做朋友,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其實父母做得對,孩子自然會聽,但是,父母卻不必刻意和孩子成為朋友。家長不必為了孩子,委曲求全去學英語、學音樂、學舞蹈之類的。要真的去學,也是為自己學。

我家孩子五歲了,她經常和鄰居的同學一起玩。倆小孩玩一天,不看手機不看電視,不要大人參與(我有時候想參與,一般被她倆拒絕)。從那個時候,我就有點失落,感覺到兒大不由娘。但更多的還是擔心,怕自己不了解孩子,怕孩子和自己一樣向家長報喜不報憂,怕孩子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自己不知道而錯過(孩子不信任、怕麻煩家長、怕挨批評等)。

看完《超越原生家庭的養育》之後,我才真正的明白,做一個好家長,其實不需要做那麼多事情。我們向孩子證明很重視他,尊重她的,同時給孩子立規矩,與孩子建立交流的渠道,做完這些就可以了。放棄成為超人的夢想,安靜的守護好孩子,做一個美好家長。

不要和孩子做朋友,讓她過自己的生活。

消滅人類暴政,世界屬於三體?

在《三體》里,極端分子幻想讓三體人統治地球,導致大災難的發生。古語說得好「求人不如求己」。我們家長如果能靜下心來好好教育孩子,讓孩子超越原生家庭,那麼孩子就會一代比一代好,地球的未來才會更加的有光彩、更加的讓人嚮往。

超越原生家庭的養育》,是一本讓我感動的育兒書,作者的每一個觀點都值得寫一篇文章去剖析,因為要克服、改正習以為常的習慣,還是非常難的。但是不難,怎麼能夠消滅人類暴政,怎麼能有更好的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9zOm8BMH2_cNUgu2p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