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主線以武止戈匡扶正義很燃很炸,副線不能忽視

2019-12-22     及時雨宋尚春

你為什麼學武,為什麼不讓孩子學武?

聽到小朋友問為什麼學武,葉問的扮演著甄子丹笑著說:因為我喜歡啊

喜歡就能學武嗎?喜歡就夠了嗎?自己喜歡,別人不喜歡怎麼辦?

葉問是武學大師,詠春拳的集大成者。葉問很會教徒弟,著名的弟子李小龍,在詠春拳的基礎上發明了截拳道。葉問喜歡武術,也傳播武術,但是卻不想讓自己的兒子葉正習武——儘量葉正喜歡武術。

不讓喜歡武術的兒子習武,大概是葉問對亡妻的追思。葉問的妻子,出身官宦,是當時佛山最有名的大戶人家,喜文不喜武,尤其是不喜歡比武打架,弄得家裡一團糟。妻子病故,葉問思念妻子,就想讓兒子專心讀書。哪知這又犯了教育的大忌: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葉正在學校與同學打架後被開除,葉問決定把孩子送往美國去讀書——這又是他單方面的想法,都沒有諮詢兒子的意見。葉正問爸爸為什麼就不能聽聽他的意見?他不想讀書,只想練拳。爭辯到激烈處,葉問給了兒子一巴掌。

看到這裡,細心的朋友們會發現:我們才聊四五句,葉問就已經犯了三個嚴重的教育問題。

家長錯了還去打孩子,這個代價你付不起吧!

葉問文武兼修,還是「妻管嚴」 愛老婆的典型。為什麼會和兒子葉正的關係這麼差?這是我看《葉問4》的一大疑問。

鏡頭給孤獨的葉正,挨打不說,還要被爸爸強行送去美國讀書?在他的眼中,這個老爸沒道理可言。在抗議無效後,他無聲的抵抗,堅決不接葉問的國際長途電話。

葉問到底怎麼了?

葉問病了,是癌症,時日無多,所以著急給兒子安排「好的未來」。當時的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都不太平,很多有條件的人就安排孩子去美國讀書。恰巧這時,葉問的徒弟李小龍邀請葉問去美國,所以葉問就去了洛杉磯。

在洛杉磯,葉問出手救了萬若男,若男抱怨爸爸不尊重自己的選擇,非讓她練拳,而她喜歡跳舞。若男說了一句讓葉問臉紅的話,「天下哪有這種不尊重子女的爸爸,至少葉叔叔您對兒子一定不會這樣」。

萬若男的爸爸萬宗華是中華商會的會長,太極拳傳人,洛杉磯華人街的首腦,非常成功的人士,也很愛女兒。有成就、有名望、還有愛心,這種「三有」成功人士習慣了指揮他人、下達命令、強力執行。在商業或者軍隊里,這種模式通常很成功,但是到孩子身上,通常適得其反。

孩子天生是順從的。一方面是因為和父母親密的關係給了孩子安全感,另外一方面是強弱差別太大,唯有服從。比如小寶寶可能不想吃,或者吃飽了,但大人覺得他沒吃飽,或者怕浪費食材,被強行喂下。

等到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獨立行事,父母在給他們貼上「不聽話」、「叛逆」的標籤之前,最好先想一想自己的焦慮和不安,這種情緒嚴重干擾了自己的判斷,讓英明的你做出簡單粗暴、傷害孩子又反過來傷害自己的決定。

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嗎?

在國家內憂外患、生存艱難的時期,避禍逃離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可是,當葉問親自去了美國,考察了當地人文環境,拿到來之不易的「入學推薦信」後,葉問說:外國的月亮也不是那麼圓。

葉問放棄了原來的想法,回去教兒子打拳,父子相依為命,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也算是有個善終。

葉問那個時代,種族矛盾嚴重:白人、黑人、黃種人互相提防;教育矛盾嚴重:看看葉問父子、萬家父女、美國軍官一家,美國名校的校長「捐錢就能上學」,各種簡單粗暴的教育理念。

這些問題現在都解決了嗎?很遺憾,一個都沒有解決!

21世紀的今天,美國看似平等,但誰都知道,現在的民族主義形成了政治正確,不但公開場合不能討論,影視劇必須留給黑人名額,學校上學也必須留出大量的名額。

現在國人在其他地區讀書、工作公平嗎?很遺憾,層層設防,處處為難!不說歐美,就是去香港,也是備受冷眼。

美國的高校還可以捐錢上學嗎?當然可以,必須可以!全世界人民都可以去捐錢,這方面倒是顯得「很公平」。中國人裡面有不少「成功案例」,如螞蟻金服董事長井賢棟捐款500萬美元,潘石屹捐款1500萬美金讓兒子上哈佛,,山東步長製藥公司董事長趙濤花費650萬美元送女兒進史丹福大學。

如果說70年前,葉問讓孩子去美國讀書是因為戰亂;70年後,中國的富人們還紛紛花大錢送孩子去美國,那是為了什麼?

對於中國新富起來的富豪來說,顯然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外國生活。學知識、學技術也不是富豪主要的目標。很多富豪是草根出身,有錢了之後,進入上流社會時難免被視為「暴發戶」,讓孩子進入名校是很急迫的需要。

對於普通的家庭,讓孩子去國外「鍍金」值得商榷,因為花大錢去國外,能學到真本領還好;如果因為山高皇帝遠,在外玩樂荒廢時光就甚至可惜。

有個「成功案例」非常值得商榷:單親媽媽培養三個優秀孩子,都去了國外讀書、在外結婚生子,孩子們過上了「傳說的幸福生活」。老媽媽在國內很自豪,但是她的「成功孩子」都成了外國人,可能是吃得好、住得好,離開媽媽、遠離祖國,心裡能安心嗎?


後記:

葉問4》的主線是弘揚功夫、以武止戈、匡扶正義,副線是葉問與兒子葉正的親情線。作為12年的武俠巨片,終極篇的故事,格局和主題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要根治親子問題和民族衝突,教育與交流是基石。一百年來,我們一直向西方學習,一直努力和他們交流,但仍舊是矛盾不斷,說起來真的很遺憾。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的崛起,背後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2018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達到820萬——這基本等於瑞士一個國家的人數。朋友們,中國一年培養的高素質人才就是一個瑞士的總人口,這麼強大的教育能力前所未有。有這個做個後盾,我們祖國的未來一片光明!葉問他們那一代人盼望的盛世,現在已經開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tgKMG8BMH2_cNUg5KT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