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秦觀的七夕情,文/張宏宇

2019-08-04     終南文苑

又是一年七夕節,仰望星空,天上的牛郎織女星閃閃生情,秦觀的那首《鵲橋仙》又展現在眼前:「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字太虛,改字少游,號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詞人。宋神宗無豐八年進士,晚年處於新舊黨爭的旋渦之中,屢遭貶謫。秦觀一生的情平淡如水,親情備加,卻沒有純真的愛情。古時的愛情講究門當戶對,像秦觀這樣的落魄文人,沒權沒勢,徒有虛名,大戶人家是很難看上的。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秦觀卻偏偏被一大戶人家的小姐看中。秦觀19歲時娶妻徐氏,徐氏乃是一位富商的女兒,可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秦觀對她沒有感覺,尤其反感她身上的那股嬌氣。

這是一樁沒有愛情的婚姻,秦觀也曾試著愛她,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日久生情的夢想也被打破了。秦觀這段愛情很不幸,註定是一個悲劇。秦觀寫了大量有關情愛的詞,但沒有一首是給妻子徐氏的,可見他對這個妻子沒什麼感情。秦觀很是傷感、苦悶,也曾頻繁出入於青樓,但他背負太多,和歌姬交往卻不敢越雷池一步。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純情的人,「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他相信這個世界是有真愛的,他的愛情也一定存在於某個時間的某個地方,只是雙方緣分還沒有到。

秦觀外出做官後,徐氏在家操家守業、閉門課子。年少喪父,做官後為了能夠早晚侍奉娘親以盡孝道,秦觀將年邁的母親帶到自己身邊,由侍女邊朝華服侍,不離左右。秦母心疼兒子無人照料起居,周圍的朋友也為他操心費神,最後由秦母做主、文友撮合,秦觀納賢良、美麗的侍女邊朝華為妾。這一年秦觀已經四十五歲,而朝華則年方十九。成婚之日正是七夕,秦觀興奮地賦詩表達他愉悅的心情:「天風吹月入欄干,烏鵲無聲子夜闌。織女明星來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間。」

紹聖元年時,秦觀因反對奸相章惇等篡政,屢遭貶黜。秦觀自知此去凶多吉少,寫信請來了邊朝華的父親,叫他領回自己的女兒。秦觀把邊朝華他們一直送到岸邊,面對小船上的邊朝華父女作詩相贈:「月霧茫茫曉柝悲,玉人揮手斷腸時。不須重向燈前泣,百歲終當一別離。」秦觀到杭州後,邊朝華又趕赴杭州,表示願與其共患難,同赴死。「纖雲弄巧,飛星傳恨」,秦觀自知此去前途渺茫,而且「削秩」之人是不能帶家屬的,只得與朝華作別,秦觀最後作七絕一首相送:「玉人前去卻重來,此度分攜更不回。腸斷龜山離別處,夕陽孤塔自崔嵬。」朝華最後痛哭離去。

政治鬥爭波及秦觀,他始貶處州,又徙郴州,再遷雷州,後來在放逐途中,卒於藤州。秦觀在臨終前的那年七夕,想念遠在杭州的邊朝華,但卻無緣再見一面,於是寫下「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千古名句,意思是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是幸福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w97YGwBUcHTFCnf9Xk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