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功能有個P用!公眾號們缺「付費閱讀」這點錢?

2020-01-17     跟小賢學運營

昨天下午,微信上線了「微信公眾號付費閱讀」功能,文章讀到一半需要付費才能繼續閱讀。

這個功能目前處於灰度測試階段,滿足條件的個人號(非企業、政務等機構號),可能被開通付費功能。

這項功能的開放,無異於是新媒體圈的一次地震。有人哀嚎:

不收費都沒人看

還收費,我都恨不得付費讓別人看

有人唱衰:

肯定會被標題黨「割韭菜」

盜版問題怎麼解決?以後盜了就發,變現賊快

還有人覺得比較雞肋:

好像連載小說比較適合,別的類型都很難用到啊

但也有不少同行表示看好這個功能,還給出了優化建議:

挺好的,會過濾掉很多不用心的公眾號,也省下閱讀者的很多時間

知識付費,有利於優質支持產出

最好增加評分功能,避免標題黨

相對於七嘴八舌、感觸良多的編輯們,用戶們的意見就比較統一——不是要收費嗎,收費我們就不看了:

那麼,這一功能真的如大家所言,能給內容創作者帶來好處嗎?

公眾號付費閱讀,長什麼樣?

微信官方公告顯示,目前只開放了部分個人訂閱號進行灰度測試,所以我們是沒辦法嘗鮮體驗了。

但我還是找到了幾個開通了付費閱讀的文章,親身嘗試了下「掏錢」看公眾號推文的體驗。下面我就帶大家來看看,付費閱讀文章到底長什麼樣子。

首先,付費推文的標題旁邊有一個明顯的付費標識。

點開圖文後,文章會按一定比例露出,讓大家先試讀一段,然後再決定是否付費購買。據官方公告顯示,運營者是可以在後台自行設置試讀比例。但付費金額還不能自定義設置,只能從官方設定的「 0 - 208 元 ,35 個價格檔位」裡面選擇。

比如我看的兩篇付費文章,一篇試讀 14 %,1 元閱讀全文,另一篇則是試讀 19 %,3 元閱讀全文

隨後,我付費閱讀了一篇,然後發現了幾點有意思的小細節。

1)不論付不付費,都看不到閱讀量

比如我付費的這篇,在付費前能看到有 4747 人付款、875 人在看,沒有閱讀量。付款後,同樣只能看見付款、在看人數,而沒有閱讀量。

2)付費才能留言,但誰都能點贊

當用戶沒有付錢時,是不能留言的,文章下方的「寫留言」口會被直接隱藏。只有當用戶付完錢後才能在文章下面留言。

左:未付費 右:已付費 雖然沒付費的用戶無法留言,但卻可以看到全部的留言,而且不論付沒付費,所有人都能點贊。

但能看到已付費用戶的留言,那沒付費的用戶可以點贊麼?

這條用戶留言成功勾起了我的興趣,試了試,發現真的可以點贊。

PS. 莫名有種被騙贊的感覺

3)付費文章的分享連結上,並沒有付費標識

雖然付費文章在推送時有明顯的的付費標識,但在分享時卻沒有提示。

比如,我分享給了朋友兩篇文章,第一篇是付費文章,第二篇不是付費文章。但兩個分享連結沒有什麼區別,只有當朋友打開文章後,才能發現這是付費文章。

同時,將文章朋友圈和看一看里時,也不會出現付費標識。

上圖:朋友圈 下圖:看一看

付費閱讀功能,誰能從中撈到好處?

這次灰度測試的付費功能,想必微信團隊是深思熟慮過的,畢竟馬化騰 3 年前就承諾要做這個功能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功能對誰有利呢?到底誰能從中撈到好處?

我們分別從用戶、創作者、平台這 3 個角度來分析,發現這事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1)付費看文章,對用戶有利嗎?

作為用戶,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你願意為公眾號付費嗎?願意為哪幾個號付費?

可能大部分用戶的回答都是,不願意,取關。

對於這部分用戶來說,也不在乎這個功能對我們是否有利了。

如果你的回答是,願意,我願意為吸引我的內容付費。

或許你會看到更刺激的標題和更刺激的開頭。

因為目前平台沒辦法保證用戶付費內容是優質的,也沒有相應的機制。如果付費的內容質量上不去,久而久之,用戶付費的意願會被沖淡。

如果你的回答是,願意,我願意為我喜歡的公眾號付費。那麼回想下你主動為這些號打賞過幾次?

2)讓讀者掏錢,創作者春天來了?

對於讀者來說,付費閱讀並不是什麼好事,那麼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說,這就是一個好消息嗎?我仔細分析一番之後,發現並非如此。

我們把公眾號創作者分成 2 部分,一部分是頭部帳號(平均閱讀量 1w 以上,比例不到 10%,數據來源新榜),另一部分是中尾部帳號。

對於頭部帳號首先,對於頭部帳號來說,現有的變現方式絕對比付費閱讀好。

我們可以對比「單閱讀收益」來分析這個問題。

目前,公眾號變現的方式主要有 2 種,要麼幫別人推廣(接廣告),要麼幫自己推廣。幫別人推廣的話,據我所知,目前行業內接廣告的報價,基本上都大於 1 元/閱讀,也就是說平均閱讀量 2 萬的帳號,每篇文章的廣告收入至少 2 萬。

運營社做的比較多的是幫自己推廣,轉化我們的課程、知識周邊、年終聚會等。之前我們也算了一下每個閱讀量能帶來的收入,除了年終聚會,基本上都在 1 元以上。

我們再來算一下,如果是用付費閱讀來賺錢,每個閱讀可以帶來多少收入。

一篇閱讀量 2 萬的文章,有 2k 能轉化成付費閱讀就不錯了,而且一般內容用戶願意掏的錢基本上也就 1 元,高了轉化率就低了。也就是說 2 萬閱讀量文章的收入大概是 2000 元,每個閱讀只值 0.1 元。

這是什麼概念呢?連我們創作者的成本都覆蓋不過來。套路編輯部每篇文章的成本大概就有 3-4k。

所以說,現在能夠活下來,並且成為頭部的帳號,基本上都已經有了更好的變現方式,沒有的話早就「餓」死了。

在這個流量值錢的年代,做付費閱讀簡直太浪費了。

對於中尾部帳號

我們再來看看中尾部帳號,大家的痛點是賺不到錢嗎?

昨天新榜的文章底部,獲贊最高的留言是這 2 條:

我不收費,也沒人看

收費?恨不得付費讓別人看

可以看出來,這些創作者現在的難題是內容壓根沒人看,而不是賺不到錢。

為什麼現在很多中長尾的創作者都跑去頭條、抖音、快手了?就是因為這些平台能夠通過去中心化的分發方式,幫大家解決流量的問題。

朋友圈有不少小夥伴,在公眾號閱讀量難過千,但是去頭條甚至可以 10w+,他們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

對於大部分創作者來說,做內容的第一齣發點並不是賺錢,而是能夠收穫被關注、被閱讀的爽感。

綜上,創作者目前面臨的不論是變現還是流量難題,付費閱讀都解決不了。

那付費閱讀能給內容創作者帶來什麼呢?我絞盡腦汁想到了一個。

比如我們很硬核的嘉賓分享內容,本身就是用來賣的,可以用付費功能一篇賣 9.9 元,然後告訴大家打包賣只要 29.9 元。付費閱讀可以作為價格錨點來轉化這些付費知識。

3)推出付費功能,平台有啥好處?

最後我們來看看,這個事情對平台本身有啥好處?

對於平台來說,最寶貴的是創作端和用戶端。一方面,平台想留住優質的創作端,拚命想讓優質的創作者們、優質的內容能撈到好處。另一方面,平台想讓更多用戶因為優質內容而留下。 通過我們前面的分析發現,對創作者來說,平台沒辦法解決他們的變現和流量問題,因此沒辦法讓優質創作者和內容得到好處;

對用戶來說,平台也沒辦法保證付費內容足夠優質,用優質內容留存用戶的假設不成立。 另外,微信公眾號基於社交做去內容分發是優勢,而付費並不能解決社交推薦的問題。

什麼意思呢?從之前微信的動作來看,比如大力推廣看一看,是希望更多的用戶看到朋友推薦的內容。但有了付費功能並不能帶來更多人的付費。(朋友願意付費的內容,我們可能並不會看。)

再者,平台還可能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出現。比如雖然付費文章不能複製,但可以被盜版截屏。甚至有用戶已經從中發現「灰產」的商機了。

或許,微信平台基於測試暴露出的問題,會有進一步的改版和升級。

結語

這麼一番研究下來,其實結論很明顯,這個功能對誰都沒有好處。

看到這裡,可能有些小夥伴會有疑問,你說的這些,張小龍能想不到嗎?他為啥還要這麼做?

我們也曾試圖從張小龍前些天在微信公開課的發言獲得答案,或許這是給優質中尾部創作者的福利,想「讓人人都能成為創作者」?

但通過上文的分析你會發現,這些中尾部創作者目前最需要的不是「變現」,而是「關注」。如果想要激勵他們,還不如把這個功能換成「閱讀一半需要關注」來得實在,微博現在就是這麼做的。 所以,我們也只能做一個猜測,這個付費功能或許跟張小龍上次提到的「短內容」有聯繫。

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 演 · 講 · 實 · 錄

《2018-2019 運營人年終聚會演講實錄》來啦!16 個現象級案例操盤手,帶你復盤2020不可錯過的業務增長''小風口''。

你怎麼看待付費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iaLsm8B8wMrh2LicQL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