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大佛)
說起大佛,人們腦子裡總會浮現出「樂山大佛」四個字,但是鮮有人知道,在我國還有這麼一座大佛,它比樂山大佛還要早一百多年,比西方公認的「世界第一大佛」巴米揚大佛還要高。論高度,是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則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它就是蒙山大佛。可它為什麼神秘消失600年呢?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讓我們一同來探究。
(面部)
蒙山大佛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區西南二十多公里的蒙山。據史籍記載,蒙山大佛建成於北齊時的公元551年,全高60多米,是我國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摩崖石刻大佛。在《北齊書》「幼主恆紀」中記載「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內」此處的宮,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陽宮,由此可見其當時之盛況。
後來,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後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地拜佛。武則天還專門為佛像製作了碩大的袈裟,足見大佛在當時崇高的地位。
(側面)
那麼,這麼大的佛像,什麼原因讓他神秘失蹤600年呢?
大約在元朝以後,佛像就神秘消失了,具體原因已經不可考證,有兩個最可能的原因。
一是毀於戰火。蒙山大佛地處中原邊界的太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在中原地區進行曠日持久的戰爭特別多,導致文物毀壞特別嚴重。
第二,可能是地震,或者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掩埋了大佛。因為這麼大的佛,建造時候是舉國之力,若是為了使大佛躲避戰火,純粹靠人工掩埋做以保護,基本上不可能。
但是不管怎麼原因,在元朝以後,大佛就神秘失蹤了,關於大佛的傳說可能還有流傳,可是誰也沒有發現過他的蹤跡。
大佛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
1983年,一位叫「王劍霓」的太原人,在普查地名時,發現當時蒙山附件有很多地名都帶著一個「寺」字,還有一處地名叫做大肚崖。他覺得非常之奇怪,於是展開了實際的詳細調查。經過調查他發現,實際上大肚崖是大佛的胸部,胸部以下都埋在厚度大數十米的土中,而且佛像背後的山崖頂上,大約還有500米的古建築遺蹟,他萬分激動,因為這很可能是消失數百年之久的蒙山大佛。
經過挖土之後,大佛終於又重見天日,可是遺憾的是風化很嚴重,而且頭部也沒有了,但是消失數百年的大佛重見天日,不論對於佛教文化,還是對於佛學古文化,都是是一件幸事。
蒙山大佛現在有佛頭,這是什麼時候重修的呢?
2006年,為振興旅遊產業,實現綠色轉型。晉源區決定重新開發蒙山景區。自2007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加固了原來的佛身,修補了破損厲害的地方,並參考已經出土的,北齊時候的佛像的形象,給大佛重新修了高12米的佛頭。經過了一年的努力,2008年,蒙山大佛終於消失600年以後,終於以一個完整的姿態和世人見面,接受了佛教芸芸信徒的頂禮膜拜。
中國人民總是憑藉一代又一代人的勤勞和努力,使歷史中最輝煌的文化得以接續和傳承,這就是我們屹立東方不倒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註: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及時與本文作者聯繫,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ZxnAnAB3uTiws8KdAf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