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盼過年,到老了才真正理解它

2020-01-29     愚伯的自留地

文:岳修東

圖:來自網絡


小時候每逢過年,眼見大人們操辦年貨,準備菜肴,心裡著實喜歡。等到自己結婚成家了,才真正體會到過年還是比較麻煩的。年前精心準備過年的食品,購置春聯和年畫,要花不少錢,要付出很多辛勞。


過年最累的就是除夕那天,吃過早飯,貼春聯和年畫,打掃衛生,布置房間,清理家裡的各種垃圾,這些事情做完就已經是半晌午了。但還不能休息,還要做過年最重要的事情——包餃子。

做餃子餡是相當繁瑣的一件事。先把豬肉的肥膘起出來,再把瘦肉洗乾淨,切成小塊。把肉塊切的越小越更容易剁碎,最好是把肉剁成肉泥,那樣包好的餃子容易熟。這是很費功夫的一件事,需要不停地剁好長的時間。除此之外還要把蘿蔔煮透、殺水、再剁成碎末。之後剁蔥泥,剁薑末,剁好其他的配菜。光「剁」這一件事就非常辛苦。

做好餃子餡,和麵包餃子,又得費很多功夫。包餃子大人們齊上陣,大有為迎新年各顯神通的范。

現在的我喜歡吃餃子,也喜歡做包餃子這個活兒。自己累些沒什麼,看到家人都吃得十分香,心裡非常高興。其實包餃子不只是辛苦,更多的是幸福和願景。

春節這天,吃過餃子就一家一家去祝福。中午或者晚上,要好的兄弟或近親約好在一塊吃飯,喝些酒,相互說說各自一年的的趣事兒。親情、友情,其樂融融。


初二開始走親戚,走完親戚。先是近親,再是同學或是兄弟的聚會。年前年後,非常忙碌。忙自己家的,忙各種應酬,累並快樂著。好像還沒有忙完,就又到了回崗的日子了。從此親人們天南地北,再相見除非家裡有特別的事兒,不然就又是一年的時光。

這就是農村老家的過年。一年又一年,重複著過程,但每一年都是嶄新的,都是認真的。

年在人們的意識里,往往與年齡成為一體不可分割。在時光長河,一年一年成為生命中的一個又一個節點。因此,過年又被賦予的辭舊迎新的意義。以這一天為基點,回過頭看,走了一段路程;繼續往前看,未來的時間又生出許多期盼和迷茫。

在老家,老人們都怕過年,八九十歲的老人,春節這天一般都睡著不起床,也不願意接受年輕人的祝福,好像是故意躲避。

人生苦短,時光荏苒,歲月無情。春節這個節日,對於老人們而言,是不忍心往後看,更不願意向前看。畢竟餘下的時日太有限了,所以從心裡希望時間能停下來。

在農村老家,四五十歲的人是家裡的脊樑,上有老,下有小,身上背負著很多債。我看到他們面龐上寫滿滄桑,既便笑,也是那麼勉強。過年對於他們來說,更多的是無奈。一年一年不停地勞碌,身體骨越來越弱,奔波的步伐卻越來越沉重。

過年最快樂的是孩子們,父母愛著,爺爺奶奶寵著,他們如春之草芽,成長的腳步豪邁激越,跨出的每一步都那麼陽光,那麼銳氣。

其實,新年本就是一個可喜可賀的開端而已。新年帶給人們的是嶄新的時光,是幸福的嚮往和懷舊的心情。不要去咀嚼「年」, 歲月未必就裝滿滄桑。時光一日日前行,無法阻擋,它不帶任何感慨,也沒有一絲色彩。所有的詩,都是感動,都是心聲。


人生長短不是以年為單位計算的,也不是用貧富來衡量貴賤的。活著把愛都給自己,最終自己什麼都得不到;把愛全給了人世間,世間將賦予你博大的尊重和親情。所以,好好活著,做自己喜歡的事,讓夢想成真,人生才會變得充實、完美和有意義。

真的是:小時候盼過年,到老了,才真正理解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ZqEAHAB3uTiws8K5e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