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賈新偉 李政哲 通訊員 呂月 趙明 慶雷
「我這個月的積分是89.5分,優秀,一直保持到明年9月就可以領到870元的分紅!」12月13日,在前八村王春英家中,由村扶貧專乾和村民代表組成的4人小組正為她打分,她掰著手指頭,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貧困戶通過自身努力贏得積分、獲得獎勵,是度假區積極探索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度假區外力幫扶與內力激發並舉,在貧困戶中進行積分量化評比,結合就近就業、送教上門等工作,全力破解貧困戶「等靠要」思想,提升貧困戶脫貧的「精氣神」。目前,度假區23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面退出,實現1467戶、2740名貧困人口全脫貧、零返貧。
積分管理扶貧扶志拔窮根
通過開展走訪調研,度假區包戶幹部發現,部分貧困戶缺乏主動脫貧意識,「等靠要」思想嚴重,有些人連房前屋後的衛生也懶得打掃。鑒於此,度假區將扶貧同扶志有效結合起來,積極探索推行貧困戶「積分制」管理,制定實施方案和評分標準,內容涵蓋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雙提升、配合幫扶熟知政策、家庭和諧、自力更生等方面,由村「兩委」定期組織村幹部和群眾代表對其進行量化評比,打分並張榜公示,激勵貧困戶爭當先進。
「上個月積分評比是良好,這個月一定要拿到優秀,並保持下去!」前八村貧困戶周立臣一家在「積分制」的帶動下,有了很大的轉變。以前,夫婦兩人要照顧患有腦癱的兒子,僅靠擺攤、打零工維持生活。如今,兩人個體經營收入4000元、務工收入3000元、土地流轉收入14895元、扶貧項目分紅3080,加上低保金和殘疾補貼等,總收入達到了28628元。「現在日子越過越好了。」周立臣信心滿滿地說。
度假區通過推行貧困戶積分制管理,建立扶貧超市,將「物資幫扶」改為「積分獎補」,將「坐著等」改為「幹著獎」,把積分作為扶貧項目收益差異化分配的重要依據之一,作為村級扶貧工作及包戶幹部幫扶考核的重要依據。
目前,度假區很多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得到有效消除,依靠自己的努力實現勤勞致富的良好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就近就業產業扶貧促增收
12月15日,走進聊城欣苒工藝品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工人們忙碌的畫面映入眼帘,有的做剪線,有的鎖勾圈,有的做收發……劉翠翠是於集村的一名貧困人員,患有殘疾,在鎮扶貧部門協調下,她來到這裡工作:「我一年能掙2萬多元,而且廠子在家門口,不耽誤照顧丈夫、孩子,真是一舉兩得。」
無獨有偶,李海務街道譚莊村的譚相友,也是家門口就業的受益者。12月16日,在譚莊村蔬菜種植基地的溫室大棚內,紅彤彤的西紅柿惹人喜愛,67歲的譚相友正和村民們一起,忙著採摘、分揀、裝箱。「村裡成立合作社的時候,我就把土地流轉了,現在在基地打工,一個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加上流轉土地的錢,我現在是吃穿住不愁。」譚相友笑呵呵地說。
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源。度假區深入實施經濟薄弱村莊特色產業提升工程,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培育優質農產品品牌,搭建網絡電商、「農超對接」等銷售平台,實現低收入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同時,有序推行規模農場、就業工場「兩場同建」,吸納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力促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一戶一人」穩定就業、增收脫貧。
送教上門教育扶貧暖人心
像往日一樣,12月16日,於集鎮東靖村黨支部書記李桂蓮來到村委會,除了值班以外,今天她還多了一件事情——照看村裡一名貧困兒童。
這名兒童名叫小國(化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爺爺高血壓身體不好,奶奶在一家公司做保潔,他和母親兩人都有智力障礙,家裡生活極其困難。李桂蓮介紹說,今年12歲的小國患有多動症,無法像正常孩子那樣上學,「我們與於集鎮中心小學溝通協調,由學校老師定期在村委會為小國補課,這樣也方便村幹部照看他、督促他學習」。如今,在多位老師和村幹部的幫助下,小國的反應能力穩步提升,不僅願意與人主動打招呼,還學會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字。
目睹這一切,孫振國的奶奶激動地說:「國家政策太好了,不但給我家貧困補助,還為我找了一份工作,還讓孩子在家附近就能上學,特別感謝。」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教育在脫貧攻堅中具有基礎性、根本性的作用,是拔掉窮根、穩定脫貧的前提。為了充分發揮教育扶貧在脫貧攻堅進程中的作用,度假區不斷加大對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力度,對149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實行「應免盡免」,免費提供教輔材料、作業本、校服,為學生投保意外傷害險,並根據實際情減免貧困家庭學生的餐費。自2016年以來,全區共發放資助資金1590336元,幫助困難家庭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在加強對貧困家庭學生幫扶與關愛的同時,啟動「送教上門」服務,組織幫扶幹部、教師等深入基層,開展「點對點」「一對一」「面對面」政策宣傳、教育服務、輔導功課等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切斷貧困代際傳遞。
「度假區堅持外力幫扶與內力激發並舉,探索一系列扶貧融合扶志扶智的辦法,打造『三位一體』扶貧模式。」度假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郭延偉說,「通過開展貧困戶積分制管理、家門口就業、送教上門等措施,全力破解貧困戶等靠要思想,提升貧困戶的精氣神,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QVERW8BMH2_cNUgRv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