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小長假如何過得有意義?今天,發布君就為大家推薦一個禪城的紅色景點,快約上親朋好友來一場紅色之旅吧~
沿路紅色氣息濃郁,打卡靚麗風景
近日,修繕一新的羅登賢事跡展覽館對外開放。該館是在上級支持指導下,由中共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委員會建設,坐落於南莊鎮紫洞隔巷村,呈現革命烈士羅登賢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生動展示了共產黨人的為民情懷、高尚情操,成為南粵大地上的一處「紅色地標」。
從紫洞路拐進禪港西路,濃郁的紅色氣息鋪面而來。矗立在村口的「登賢故里」石頭,赫然映入眼帘。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良傳統、銳意改革創新」的紅色標語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標語,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村道乾淨而整潔,指示牌清晰而格外醒目,而沿街的房屋外牆均用環保材料塗成了紅色。
走進事跡展覽館,讀懂羅登賢光輝的一生
「我個人死不足惜,全國人民未解放,責任未了,才是千古遺憾!」86年前,這位來自南莊的年僅28歲的英雄在說完這句話後毅然慷慨赴義,他便是羅登賢,東北抗聯最早的創始人之一。
一份史料代表一份記憶,一份記憶蘊含一個故事。走進羅登賢事跡展覽館,置身其中,內心備受震撼。
羅登賢事跡展覽館分為五個展廳,以羅登賢同志短暫而偉大的一生作為展陳主線,讓所有觀展人都能讀懂羅登賢一生的光輝事跡。
館內還展出了羅登賢同志半身銅雕像、大事記等,通過實物、圖片、文字、視頻、場景還原等多種形式,形象真實地展示了羅登賢同志英勇無畏、催人奮進的光輝事跡和崇高精神。
羅登賢,1905年出生於南莊鎮紫洞隔巷村一個貧苦人家,曾任第五屆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常委,在黨的六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羅登賢相繼擔任過中共江蘇省委書記、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主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中共中央駐滿洲省委代表、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兼組織部部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上海執行局黨團書記等重要職務,是曾任黨內職務最高的佛山籍革命烈士。
2015年10月,在羅登賢同志誕辰110周年之際,人民日報發表了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撰寫的文章——《羅登賢同志的名字永遠光輝》,詳細敘述並高度評價了羅登賢領導工人運動和東北人民抗戰的革命事跡,稱羅登賢同志的革命業績和犧牲精神,永載中國革命史冊。
一次莊嚴肅穆的瞻仰,或是一場入黨、入團等宣誓活動,都讓你清晰地感受到轟轟烈烈的時代脈動,在重溫歷史中引發思考、接受洗禮。
羅登賢事跡展覽館還配套建成羅登賢公園,占地面積約為八千平方米。
這是一個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紀念性公園,文化藝術舞台、斜面浮雕牆、親水景觀亭、市民健身器械,舞台等設施,以及停車場、公共衛生間等基礎配套俱全。
參觀指南
地址:禪城區南莊鎮紫洞村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點~11點,下午2點半~5點半
參觀方式:可撥打電話0757-85332268、85316803預約
自駕:導航「羅登賢事跡展覽館」(附近有充足停車位,可停大巴)
公交:乘坐219、149路公交到「南莊紫洞站」;或148路公交到「紫洞村委站」,步行至「羅登賢事跡展覽館」
游紫洞圩大街,覓「小廣州」風貌
在羅登賢事跡展覽館附近,還留存著曾經盛極一時的紫洞圩。街巷裡,沿途拾目皆是青磚雕欄,不少的磚雕、灰塑至今依然線條清晰。寂寂深巷,難掩當時繁華。
明清時期,三江匯流造就紫洞村「小廣州」的盛名。作為航運交通要衝,不少貨船都需停泊紫洞村,無疑形成相當大的消費市場,吸引了不少附近村民到此尋找商機。
清朝後期,紫洞村達到繁榮的頂點。當時的紫洞圩,擁有十三街市,七十二行當、大大小小的店鋪、酒肆、客棧等遍及圩市的每一個角落。
紫洞圩最興盛時,是地方影響力較大的圩市之一。有店鋪三百多間,較大規模的茶樓就有四五間之多。每逢農曆二、五、八(尾數為、五、八)的日子,紫洞圩開市,就會吸引周邊地區的百姓前來「趁墟」,店鋪里人頭攢動,茶樓里高朋滿座。
如今走在紫洞圩大街,雕欄玉砌猶在,昔日片區內名氣較大的善慶堂、西醫大姑、女齋堂等場所風韻依存。
這個國慶假期
一起追尋先烈足跡
一同追憶紅色歲月、重溫革命激情
來源:佛山新聞網、宋茲檀、醉美南莊
編輯:馮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