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文明許昌不做作,小城大愛,我們都在行動

2019-12-02     許昌生活

河南省許昌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變化的不僅有城市環境,還有市民的文明意識。

  如今,公交車上讓座、斑馬線前讓行、服務窗口排隊等文明現象已成城市風景。不斷湧現的身邊好人、樂於奉獻的志願團隊、愛崗敬業的普通民眾等,用行動踐行著新時代文明,鑄就了城市之魂。

  舉手投足彰顯文明,滿城盡吹和諧之風


志願者到社區清理樓道小廣告。


  「老先生,您坐吧!」

  「謝謝,現在的年輕人真好!」

  近日,車牌號為豫K08551的2路公交車行駛在八一路上。車廂內,一位年輕人主動為一位剛上車的老年人讓座。兩個人的簡單對話讓整個車廂透著一種溫暖。

  駕駛豫K08551的2路公交車司機白宏圖在2017年被評為「中國好人」,2018年榮獲許昌市道德模範稱號。

  白宏圖說,2路公交車,市民乘坐最多。據他觀察,市民在乘坐公交車的過程中非常注意尊老愛幼。有些老年人腿腳不靈便,在上車時會有市民主動攙扶。讓人感動的是,除了青年人外,很多七八歲的小學生也爭著給老年人讓座。

  「現在,市民文明乘車,真棒!」白宏圖說,除了大家主動給老、弱、病、殘、孕的乘客讓座外,車廂內的衛生也保持得非常好,不少乘客將食品袋之類的垃圾攥在手裡,下車後扔進垃圾桶,很少有人把垃圾扔在車廂里。

  在許昌市圖書館,早到的讀者自覺在門前排隊等候進入。進入圖書館後,每個人都注意保持安靜,生怕不小心打擾了別人。在魏都區東大街道辦事處文惠社區、北大街道辦事處西湖社區等便民服務大廳,社區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前來辦事的居民……我們身邊不斷演繹的文明故事,讓城市顯得溫馨、和諧。

  近年來,許昌市持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隨之變化的不僅有城市環境,還有市民的文明意識。

  崇德向善爭做好人,好家風凝聚正能量

  近年來,許昌市上下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提升了市民的精神文明高度。市區廣場、遊園、公園等公共場所張貼著內容豐富的公益廣告,營造了文明的人文環境和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許昌市隨著持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建設崇德向善之城,城市文明水平不斷提高,身邊凡人善舉典型不斷湧現。現在,許昌市榮登「中國好人榜」的好人就有44人。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良好的家風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凝聚起強大的正能量。在持續19年的城市創建工作中,許昌市的「文明家庭」越來越多。今年3月4日,圍繞「家風帶政風、家風帶行風、家風帶社風」這一主題,許昌市通過網絡投票和評委會評選,評選出了2018年度10個「最美家庭」和10個提名家庭。張鳳雲家庭、徐紅旗家庭、段巧玲家庭等10個家庭被評為「最美家庭」。在今年5月15日全國婦聯召開的「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啟動部署暨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揭曉會上,來自全國的999戶家庭獲得「全國最美家庭」稱號,其中許昌市李麗君家庭、張鳳雲家庭獲此殊榮。在此之前,許昌市的劉英家庭、田宏偉家庭、馮俊霞家庭、沙閃閃家庭、辛綱家庭、張紅彥家庭也獲得了「全國最美家庭」稱號。

  許昌市在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在社區、學校、企業、家庭中大力挖掘身邊好人,營造了推薦好人、點贊好人、學習好人、宣傳好人、關愛好人、爭做好人的濃厚氛圍,引導市民崇德向善、見賢思齊,使許昌市擁有了培育好人的肥沃土壤。

  志願服務成為習慣,奉獻精神融入血脈

  「行善之樂孝為先,助人之德貴助學,貧困之家送溫暖,公益之路作貢獻。」11月20日,許昌愛傳萬家公益組織負責人楊文凱在微信朋友圈內留言,並對「日行一善」的捐款名單進行公布。每天你一元、我兩元積累起來的善款,將被用於資助貧困學生或為敬老院老人購買日常用品等。像許昌愛傳萬家這樣的公益組織,吸引著很多市民參加。志願者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傳遞著社會溫暖,彰顯著城市文明。


  「我市持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市民參與志願服務的熱情。我感受最深的是,以前,不少人對志願服務活動缺乏熱情,在行動上不夠積極;現在,志願服務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許昌雷鋒愛心社團負責人劉冰說,2015年年初,她和其他3個人組團開展愛心志願服務活動,團體人數由最初的4個人到現在的800多人。曾有市民問劉冰:「我沒有錢,能不能參加公益活動。」對此,劉冰認為,參加公益活動是很簡單的事,老人過馬路伸手攙扶,路上有垃圾及時撿起……這些都是在參加公益活動。

  實際上,就許昌而言,大家踴躍參與志願服務活動已經成為習慣,奉獻精神融入了血脈。很多企業、社會組織都在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許昌市農業農村局文明辦負責人張清潔說,隨著許昌市持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該單位職工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的熱情越來越高。平日裡,不少職工主動參與「助殘」「慰問貧困戶」「愛心送考」「義務獻血」等活動。採訪中,文峰老年藝術團、華夏之聲藝術團等文藝志願者團隊負責人表示

許昌市志願服務中心主任李曉忠介紹,目前,許昌市有註冊志願者54萬多名、志願者團隊3900多個。他們的志願服務如和煦的陽光照射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溫暖著周圍的每一個人,也滋養著城市文明。根據相關規劃,到2020年,我市將全面完成縣域志願服務中心建設,註冊志願者人數將達到全市常住人口的15%。「服務他人、奉獻社會」「有時間做志願者、有困難找志願者」的中國志願服務文化將更加深入人心。

  改善城市環境,建設城市文明


許昌市土產公司家屬院進行「四改一增」後,舊貌換新顏。

  每天清晨和黃昏,在清潩河、鹿鳴湖、飲馬河、北海等河湖水系旁,隨處可見跑步、跳舞、打球的市民。近年來,許昌市堅持「大水利、大城建、大文化、大生態、大旅遊」同步推進,著力打造富有時代特色、擁有優美環境的水生態文明城市,使城市因水而美。

  「以前,外地朋友來許昌,我不知道帶他們去哪兒玩。現在,我可以帶他們去北海公園踏青、去護城河乘遊船賞景、去曹魏古城品三國文化……朋友對此讚不絕口。」市民劉俊英說,他為自己是許昌人感到驕傲和自豪。

  中心城區改造是創文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老市場改造煥發活力,老街道硬化方便出行……「四改一增」工作作為許昌市的民生工程,讓中心城區產生了美麗蝶變。

  細小之處見真章。以老街道改造為例,今年以來,望園巷、市場后街、育才路、西湖北街、八一鐵路橋南匝道、平安巷、青松巷、濱河三巷等背街小巷完成改造。市區望園巷是一條背街小巷,與翠林南路(清潩河西河堤)連接,有長約23米的斜坡段混凝土路面破損嚴重,西巷口附近的人行道路面也有破損,道路兩側的牆體存在漆面剝落現象。針對望園巷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對症下藥,提出了提升改造的措施,改造斜坡段路面175平方米。記者採訪時發現,望園巷與翠林南路連接的斜坡段路面已經被嶄新的瀝青路面替代,給周邊7個居民小區的居民出行帶來方便。

  近年來,許昌市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城市面貌得到極大改善,正逐步實現從「創建文明城市」到「建設城市文明」的新跨越。

  提倡垃圾分類,改造老舊小區

  創文工作給市民帶來最直觀的感受是居住環境的變化。11月22日,魏都區北大街道辦事處西湖社區志願者開展「清潔家園」行動,對轄區6個老舊小區集中進行大掃除。像這樣的志願者服務活動,該辦事處幾乎每天都在開展,不僅使老舊小區整潔一新,而且助力許昌市創建文明城市。

  市區八一路市土產公司家屬院今年經過「四改一增」後,居民對其交口稱讚。

  以前,該家屬院的下水道蓋板緊挨儲藏室,一旦蓋板破損,下水道污物外溢,給居民生活造成了極大困擾。該家屬院進行「四改一增」後,坑窪不平的路面被平整的路面取代,原來堆放雜物的過道變得乾淨整潔,清理出的空地增設了停車位。最令居民感到高興的是,晚上,太陽能路燈把該家屬院照得通亮。困擾居民多年的下水道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淤泥被清理、蓋板換新的,居民喜笑顏開。魏都區北大街道辦事處新村社區黨委書記肖明軍說,該家屬院居民很珍惜改造成果,生活環境會越來越好。

  為進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類水平,促進創文工作再上新台階,許昌市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範疇。

  今年9月20日,許昌市舉行了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啟動儀式。按照計劃,2019年年底前,許昌市要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小區群眾知曉率、參與率不低於9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在35%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魏都區西關街道辦事處建安社區把共建單位捐贈的新型垃圾分類垃圾桶向轄區庭院發放,志願者向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垃圾分類,利國利民!我們以後要自覺區分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居民陳相福說。

  交通規範有序,道路更通暢

  對城市管理而言,文明城市創建是動態化的。非機動車亂停亂放一直是影響創文工作的難題。為此,許昌市採取畫非機動車停車位的方法,讓市民把非機動車停放在固定區域內,像汽車一樣停車入位。在規定區域內停放電動車、自行車,對維護市容市貌起到了關鍵作用。西湖社區居民王秀珍告訴記者:「以前電動車亂停亂放,給文明城市『添堵』。現在按規定停放得整整齊齊,既顯得美觀又不影響行人通行。」

近日,記者在市區八龍路與八一路交會處看到,一輛逆行的電動車被「文明天使」志願者攔下。還沒等志願者開口,這位電動車車主主動承認了錯誤,說自己不應該抄近道,給文明城市抹了黑。對每一位市民來說,做一個文明人,就是維護文明城市的形象,從自身做起,做到停車入位、不翻越護欄、不闖紅燈、有序通過路口。在許昌市,非機動車違法曝光平台與志願者路口執勤相結合,大大減少了非機動車闖紅燈、逆行等現象。非機動車違法曝光平台在中心城區多個路口24小時「執勤」,成為監督、引導市民養成文明出行好習慣的重要力量。記者當日在建安大道與三里橋街交會處進行觀察,非機動車違法曝光平台在之前8個小時內均沒有抓拍到違法記錄,非機動車有序通過,道路暢通無阻。

  增設停車位,可以補齊老城區發展短板,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助力創建文明城市。在大力開發中心城區停車位潛力的基礎上,今年中心城區計劃實施停車場建設項目3個,分別是曹魏古城北城門地下停車場項目、市兒童醫院及市文化街小學停車場項目、許昌火車站廣場停車場項目。

  除了上述三方面的變化外,說起因為創建而發生的變化,市民還談到市區建成的「15分鐘健康圈」「15分鐘便民服務圈」「15分鐘健身圈」等,身邊的家庭醫生、家門口的便民超市、近在咫尺的健身場地……都給市民增添了更多福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zUhx24BMH2_cNUgAu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