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稻鄉五常,金色的秋天目不暇接,滿目驚艷。
今年秋天,為了用心目睹黑龍江五常的五彩斑斕,我和幾位作家以及攝影家一起,來到了黑龍江南部的這片畫山繡水,立即就被大自然饋贈的豪放之美陶醉。
五常享譽天下,這裡的五常大米蜚聲世界,就連水稻專家袁隆平先生品了五常大米之後也讚不絕口。五常是清咸豐四年設"舉仁、由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取其"三綱五常"之意,得名五常的。
在五常的秋天裡尋訪,映入我們眼帘的是絢麗多姿;是山水如畫。只見五常市依偎的大森林中,秋色勁舞,秋風將森林裝點的斑斕精彩,壯美無比。
進入秋天,黑龍江天堂般的色彩開始在大地上起舞翩躚。從九月中旬開始,大興安嶺金黃色的秋色便開啟了黑龍江秋天的繽紛大幕,那五花山色的斑斕便像打翻了的調色板,將大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完達山脈的森林盡染。
五常的秋天醉人,在稻鄉的稻香中,這片土地上的色彩迷離多樣,讓人看一眼便會幻化出各種思緒。可以這樣說,與東北其他地方的秋天相比,五常的秋天因為五常稻米的芬芳,總能引發人們更多的情思與感懷。見一粒五常大米便知稻農的收穫;看一片落葉便知秋天的況味。
說起五常,人們對這裡厚重的歷史如數家珍。元1644年滿清八旗勁旅進關,朝廷對八旗兵實行"恩養"政策,即八旗子弟從出生伊始,便享領俸祿,坐吃皇糧,只習鞍馬騎射,不識農工為何事。八旗內部開始分化,少數王公大臣子弟仕途發達,囤積財富;多數旗人則無職閒散,經濟窘困,這些閒散旗人被稱為"蘇拉"。"蘇拉"聚居京師,不農不賈,優遊坐食,自康雍到乾隆初年,已達數十萬之多,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是當時令朝廷頭痛的"有清一代的一件大事"。
於是乎,乾隆皇帝決定,從乾隆九年至乾隆二十四年,先後把3000多戶京城閒散八旗子弟遷往東北屯墾定居。經過考察,選定了拉林河畔阿勒楚喀地區。這些移民,大都是當年京城的皇親國戚,有努爾哈赤之子代善的後裔,有索尼、索額圖、鰲拜、和珅等人的子弟。他們到了荒涼的拉林河畔阿勒楚喀地區,一改往日寄生蟲生活,開始打井建房,開荒種地,建屯立基,自食其力。他們亦兵亦農,耕獵並舉。可以說,自乾隆朝起,五常就開始有了水稻種植了!
五花山開始的季節,是五常水稻開始收穫的節節。東北人喜愛五花山,喜愛五花山帶來的色彩和魅力。走進五花山中,空氣中蘊潤著樹葉的芬芳,這個季節的五常山水,空明澄碧,讓人更加敬畏自然,珍愛自然。
五花山是東北特有的美麗,泛指在金秋時節,山上的樹在秋季漸漸樹葉變色,由於不同品種樹木變色情況不同,從而帶給人們視覺美麗,讓人遠遠看去,一座山呈現五顏六色,於是人們把秋天的山稱之為五花山,並非特指某座山,而是指呈現了秋季來臨樹葉五色的山。
秋季,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爭相吟誦的時節。在秋日暖陽里,在冷雨連綿中;在落木蕭蕭間,在晴空碧藍里;秋季,萬物多彩也多樣也多情也多姿。
打開相機,按動快門,在五常,我遇見了最美的秋天,這是五花山裡的五常秋天;是稻穗上金燦燦五常的秋天。
在五常,陪同我們的攝影家老張介紹說,每逢金秋,來到無常的遊人對五常的五花山印象深刻。其實,五常的秋葉也多種多樣。五常的鳳凰山是東北四大賞秋風景區之一,有著不輸北京香山秋季繽紛絢麗的勝景,每逢深秋,鳳凰山楓林如火,漫山多姿多彩,讓人痴迷忘返。
說起無常的秋天,人們總會把目光投向五常大米,投向水稻之鄉的磅礴美麗。我們抵達五常的季節,正是今年水稻收穫的季節,稻農們把鐮刀磨得飛快,他們通過收割,讓豐收的水稻顆粒歸倉。
朋友,您見過稻浪滾滾嗎?見過遍地鎏金嗎?無常的秋天到處都是這樣的連綿盛景,讓人好像步入童話世界一般。啊,這樣的稻菽千重,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心情愉悅。
「一粒五常大米的收穫,要歷經140天,從育苗到收割,再到餐桌,真是粒粒皆辛苦!」陪同我們採風的稻農王大爺快人快語。
站在五常大米生產核心區牤牛河畔,你很難想像連綿的稻田遙遠到天邊的磅礴景象。這裡的秋天,大地流金淌銀,稻穀芬芳撲鼻,五常由此生髮的魅力無邊無際。
五常市是典型的農業大市,現有耕地面積428.8萬畝,其中水田235.5萬畝、旱田193.3萬畝。2011年,五常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全國唯一的「中國優質稻米之鄉」稱號。五常大米先後獲得「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原產地證明商標」、「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名牌農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五項桂冠,2019年,五常大米品牌價值677.93億元,位列地標產品大米類全國第一。
五常為什麼能夠出芬芳撲鼻令人回味不盡的大米呢?經過探求,我找到了答案,這就是五常大米離不開「三個好」。
一好,水好!水稻生長的基本條件是「水」和「土」。五常市有天然的「水田」條件,有拉林河、阿什河兩大水系,一級支流15條,二級支流14條,三級支流274條,河流總長度約2240公里,河網密度為0.3公里/平方公里。稻種有好水,自然出好米。因為純真與自然,讓稻米返璞歸真,才能出一品好米。
二好,土好!世界三大黑土帶中,我國東北有12萬平方公里,其中黑龍江獨占8萬平方公里,五常又是黑龍江黑土面積最大的市。讓人驚喜的是,五常的黑土層平均厚度竟達2米,土地中含有機物高達10%以上,堪稱「膏腴」之地。五常大米乾物質積累多,直鏈澱粉含量適中,支鏈澱粉含量較高。由於水稻成熟期產區晝夜溫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雙鏈糖積累較多,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在清代就盛傳著慈禧「非黑龍江五常大米不吃」的說法。
三好,人好!為了給世人捧現芬芳的五常大米,五常的稻農們呼吸著五常原生態的純凈,在安謐幽靜的牤牛河畔,他們醉心耕耘,堅守著保護最好生態,生產最好大米,打造國際頂級稻米品牌的初心。靠著勤勞並依託五常市農業物聯網服務中心,他們將自己家承包的稻田、種子繁育等納入監測服務管理體系,以溯源保真。稻農們堅持匠心打造,精細管理、傾心觀察,記錄每一粒稻米細微的動態變化,絲毫不敢大意。他們以「工匠精神」耐心專注地打磨每一粒稻米,最終成就了五常大米至臻完美的稻米品質,極大地提高了五常大米的附加值和影響力。
在稻農王大爺家的水稻承包田裡,我看見正在收割水稻的王大爺,跪在稻田裡收割,他的頭顱與大地近在咫尺,水稻的稻穗不時觸動著他滿是皺紋飽經滄桑的臉。大爺的老伴告訴我說,你大爺這是因為歲數大腰痛的原因才跪在地里收割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濕潤了,這是我見過的最震撼人心的水稻收割場景,每一粒五常大米的芳香,都浸染著姑父和稻農們的汗水;每一粒五常大米的收穫,不僅離不開富饒自然環境的饋贈,更離不開稻農專業精心的種植。在水稻種植和管理的每一道工序中,他們用心用情,嚴格按照祖上傳承的種植技術,每一步操作都體現了對水稻的悉心呵護。
「一餐五常米,渾忘酒肉香。」遙遠的塞外北國,神秘的白山黑水,在此靈動的黑土地上孕育著傳奇稻穀——五常大米。它清淡略甜,棉軟略粘,芳香爽口的「性格」深受百姓喜愛。凡是真正細心品味過五常大米的有緣人,無不為那唇齒留芳,經年不忘的飯香所陶醉。同時,也被那悠久深邃的五常大米文化所吸引。
正向五常的稻農老袁說得那樣:「俺們五常大米作為公認的好米,源於天,源於心,從種子的晾曬、浸泡、催芽,再到育苗、插秧、除草、收割,都是純人工作業,這樣的親力親為,才使得五常大米的品質更加上乘更加可口,讓人一碗不忘。」如今,五常稻米產業發展已經成為五常市經濟發展的支柱,近年來,隨著管理水平的不斷進步,標準化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五常大米的知名度不斷提高,「五常大米」已經成為黑龍江的一張名片,代表著黑龍江綠色農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了世界,與世界香米相媲美。
朋友,您想感受豐收?想知道什麼是金稻飄香?那麼您一定要來五常,一定要親眼看看水稻舞弄身姿;聞聞空氣中瀰漫著的甜甜米香。站在詩意的秋光里,滿眼是成熟的韻味,點亮了五常鄉土的樸實笑臉。這笑臉,為共和國抒懷。
秋天的五常五彩斑斕。「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秋天的五常,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皆是沁人的風景。甜醉了全城的沙果,或金黃、或火紅,書寫著獨屬於秋天的滿袖盈香。秋天的五常碩果纍纍。「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個秋天,一批具有標誌意義活動比如稻米節等,在五常相繼閃亮登場,為豐收的季節寫下了新的內涵。一葉知秋意,一秋知城美。五常的秋天,就這樣不經意地驚艷了我們的目光,溫暖了我們的情懷,涵養了我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