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光鮮亮麗的城市人,居然在這方面輸給了老家的親戚...

2019-12-17     成都生活記


你見過這樣的鄉間場景麼?



在寬敞的壩子或是寬闊的街邊搭上一個簡易的灶台,小圓桌那麼大的蒸籠滿滿當當的裝上各種家常硬菜,蒸菜的白霧隨著人聲喧譁、隨著偶起的微風在空中飛騰。



旁邊一張幾米長的大桌上層層堆疊著分量紮實的涼拌菜。開始走菜後,每一張桌子四面都坐滿了人,筷子此起彼伏。圍坐在一起的鄉里鄉親,不管認識還是不認識都聊得熱火朝天,但再吸引人的話題都不能打斷他們夾菜的節奏。



這就是四川地區一次尋常卻又不簡單的

「九大碗」宴席

這是不管何時提起,大家都會為之興奮的話題。



四川特色九大碗


在成都市區生活的朋友,家中婚慶嫁娶都是在酒店裡舉行儀式、吃婚宴,而喪禮是就近搭棚大都以吃盒飯、套餐為主。喜是喜,喪是喪,在城市中一切都分得很清楚。



但在周邊的鄉下,及更遠一點的其他的市,不管是婚喪嫁娶的紅白喜事,還是祝壽滿月類值得慶祝的事,都可以用九大碗來慶祝。



區別於其他地方的酒席,四川地區的鄉村酒席之所以叫九大碗,是因為老時候的九大碗必須得有九道大的蒸菜——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渾雞、蒸渾鴨、蒸肘子、夾沙肉、咸燒白。


酒席菜肴之豐盛,單菜分量之大,足以讓用餐的賓客吃到挺著肚子出門。



而之所以叫做九大碗,而不是八大碗、十大碗,是因為老些時候在咱們川西壩子上,喂豬的食槽都是用石頭堆砌成的,「吃十碗」與「吃石碗」諧音,聽著像是把請客人吃飯比做喂豬,非常不敬,所以不能叫做十大碗。


老式豬圈

不能叫做八大碗則是因為,開席後會有叫花子前來賀喜或是哭喪,那時候主人家都信奉「客走旺家門」的道理,所以即便是來捧場的叫花子也要熱情款待,給叫花們一人一碗蓋澆飯。


那時候吃飯都用方方正正的八仙桌,一面坐兩人,如果正好是八道菜,就會被稱作「叫花子席」。所以「八大碗」是萬萬不行的。



九大碗中的九字,意在「多」,指席上菜品豐盛,種類繁多。而「九」又與「酒」諧音,常常聽到人說「走!吃酒!」其實就是指「吃九」,即「吃席」的意思。



現在的九大碗早就脫離了傳統九道菜的規格,雞鴨魚肉、山珍海味、燒拌蒸炒... 種類繁多,菜品數量壘起一座座小山!所有人都吃到扶牆走!現代九大碗的陣仗,可是比自助餐還要讓人滿足。


九大碗的回憶百般味道


幾年前,小氣餅住在郫縣的朋友家中長輩去世,在參加喪禮時,小氣餅第一次見識在街邊開火、熱火朝天的九大碗。



到了飯點,朋友的母親吆喝著給我們一行人安排了座位,我們在擁擠中坐下,席間熱火朝天——


互相不認識的大叔大哥推杯換盞,陌生的年輕人們也快速找到聊天的狀態熱絡起來。小孩子在媽媽的催促聲中,一邊偷看著桌上喧鬧的大人,一邊大口大口的往嘴裡塞進咸燒白。完全感受不到城市喪禮常見的哀傷。



臉上還掛著淚痕的朋友,開席後開始挨桌打招呼,走到隔壁桌時,一位大叔大聲說了幾句玩笑話,讓朋友還有白色淚漬的臉又苦又樂,扭曲之極。

有人關心她,讓她休息下,吃點兒東西。有人端著豆奶走過來安慰她,讓她不要太勞累,節哀順變。也有人用最大音量問她,還有沒有酒,還有多久能上完菜。


「九大碗是這樣的啊...」


喜怒哀樂,人情冷暖,盡在這桌間,那時候的小氣餅不禁這樣想。



有朋友告訴小氣餅,在他小時候,九大碗是他最期待的事。吃九這一天,到處都是人,從做飯開始就熱鬧非凡。他們小孩子可以周旋在桌與桌之間,吃一會兒玩一會兒。



不用像平時在酒店、餐廳里吃飯那樣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被父母死死看住,也不用擔心席完了,不好好吃飯就會餓肚子,反正菜都是流水的上,總有各式各樣難得一見的美味佳肴等著他。



家裡所有小孩集結成一隊童子軍,這桌吃一口,那桌吃一口。在這桌聽聽大人們之間的八卦龍門陣,那桌撒個嬌騙一把大人下酒的炒花生揣在衣服兜里,邊玩兒邊吃。



朋友說起小時候吃九的回憶時,手舞足蹈,言語中透露著幾分幸福的驕傲。讓從小只在酒店裡吃過席的小氣餅,感覺錯愕不已,冰冷的酒店大堂與流程化的走菜比起朋友描述中的九大碗,是如此的蒼白。


九大碗間是暖暖情意


現今社會,物資如此之發達,物流速度如此之迅速,任何山珍海味只要我們想吃,都可以馬上吃到。但即便如此,我們卻依然對九大碗這樣的鄉間宴席充滿期待和好感,因為九大碗在我們心中遠不止吃吃喝喝那麼簡單。



我們生活在鋼筋叢林中,忙碌於家與公司之間,快速的生活節奏讓我們甚至沒有心思關心鄰居姓甚名誰,更難有機會感受到來自陌生人親切的關心。曾經熟人社會的溫暖讓人懷念。



在「九大碗」席間,哪怕是不認識人坐一桌,互相之間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善意。不認識的老婆婆看你吃得少,苦口婆心的勸你多吃點兒,給你夾菜。小孩子突然在你手邊鑽出小腦袋,要你給他拿顆糖。



鄉間專業的九大碗班子,記得每家人的大事,忙完坐在邊上休息時,還能和主人家聊上幾句,問問對方的近況。


雖然對做飯的師傅與訂餐的主人家來說,九大碗的本質是生意,但實際上,他們之間有著超越生意、更像老朋友的感情。



濃濃的人情味在九大碗席間來回涌動,哪怕你慣於獨來獨往,也會被這樣的場景打動。最近聽說,很多城裡人越來越喜歡回鄉下走動,去吃朋友或是遠房親戚家裡的九大碗。


可能是這樣的熱鬧與喜氣,是這種質樸的親切感,慰藉了他們都市人的心靈吧。



早些時候,長輩們喜歡逢年過節帶年幼的我們回鄉下,幼時的我們只覺好玩,並不了解其中原因。年齡大些再來看,鄉間不止小橋流水和麥田鳥語令人留戀,鄉間的人情味也會為我們留下溫情的回憶。



當我們長大受挫後,這些溫情化作深夜時分的慰藉撫慰我們的心靈。而小氣餅朋友說起「九大碗」時的驕傲,可能就是他回憶中鄉里鄉親的愛,在他心中閃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rSxG28BMH2_cNUgZo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