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安生、家明,到底誰才是渣的那一個?

2019-05-23     一隻迷妹

「一個抽煙喝酒紋身說髒話的白蓮花明撩暗送搶你男朋友,你把渣男搶回來後發現自己懷孕了,最後白蓮花養著你的孩子而你大出血死了,萬萬沒想到,白蓮花還是你最好的閨蜜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當有帖子討論《七月與安生》,最贊回復如是說。

嚴肅臉。

請問什麼時候起,影視劇里的角色統一變成了二元對立?

又是什麼時候起,渣男、作女、白蓮花、綠茶婊、撕逼就可以形容一個故事???

也許有很多電影「認真就輸了」,但《七月與安生》,我想認真聊一聊:安生是不是綠茶?七月是不是腹黑?家明是不是渣男?三個人的電影里,到底誰是錯的那一個?

安生自己選擇流浪卻又每封信「問候家明」是不是婊?

用「三觀黨」的標準看,安生實在是有太多行為稱得上「婊」了。

比如她主動去找家明。

比如她自己選擇和吉他手去北京,卻又在臨走前故意露出家明送的玉觀音。

比如她連續5年每封寫給七月的信都「問候家明」,還在出租屋裡和家明睡了。

但如果你能看懂她,大概也會心疼她。

安生爸爸早死媽媽基本不管她,沒有朋友也不招老師待見,從沒體會過溫暖,是七月分享出了自己的家,可以說,她的全世界都是七月建立的,在那個世界裡,對她真正好的只有七月。

閨房夜話時,七月說起有喜歡的男孩,安生表情一下就變了,酒吧里她對家明半開玩笑地說「以前七月總不來,有了你她都來了」,她對七月的占有欲是連她的一點改變都感到不安,何況是身邊出現了一個可能取代自己的人。

如安生所說,她對七月是從小就讓的,自她吃下「她說喜歡其實不喜歡」的包子皮開始,在廟裡感覺到了家明的愛,她先想到的就是離開,不是她不喜歡家明,是她更在乎七月。

但走之前,她要賭一把,看七月選家明還是自己,露出玉觀音就是在明明白白告訴七月,你男朋友喜歡我,我是為了你才走的,但七月只是淚流滿面看她離開,安生賭輸了,所以她走了。

至於「問候家明」,是她的一點不甘心吧,畢竟後來她交往過的男人,都是真正意義上的渣男,而家明給人一種過日子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七月都想珍惜,何況四海為家一直漂泊的安生呢?她越流浪就越嚮往溫暖,越會想當初如果選擇留下,過安穩生活的會不會是她?

家明和七月之間,她當然會選七月,她恨的是從小的朋友有了戀人就比自己重要了,甚至為了這個男的捨得自己流浪,我願意走是一回事,你希望我走變成另一回事了。

其實每次安生見到家明都表示自己有男朋友,北京那一夜算是天意弄人吧,她被趕出來連行李都沒拿,家明又偏偏關懷備至,想到酒吧七月罵她賤報復心就上來了,我為了你流浪多年和你男朋友避嫌,結果你還為了這個男的防我跟防賊似的,那我就做給你看。

七月為什麼明知家明不愛自己卻不早放手成全?

發現了嗎?表面上看,七月對安生有很強的優越感,就像「浴室撕逼」時她對安生說的,「除了我,誰願意跟你當朋友?我不給你帶回家,有人管你嗎?這個世界上除了我,根本沒有人愛你!」

但其實,七月是隱隱嫉妒安生的,雖然她家庭比安生幸福,學習比安生好,可只要安生想,能做得比她更像模範生。

安生從小就會察言觀色,從主動吃包子皮,到給七月媽媽送耳環,她天生就會討人喜歡,七月媽媽不是說了嗎,「其實你天分比七月高,只是運氣不好」。

這一切,外人不知道,七月心知肚明,只要安生想,她根本搶不過。

這就是為什麼她早在廟裡就知道家明喜歡安生卻裝了7年——至少這一點,她要贏過安生。

女生之間就是有這樣微妙的小心思,相愛相殺互生互滅,七月對家明的執念里有賭氣成分,可能連她自己都沒發現。

很多人說七月心機太重,一次次放任安生流浪,利用她的愛一次次傷害她,可她心裡的苦,不比任何人少。看著安生坐火車遠走她不難過嗎?知道安生顛沛流離她不心疼嗎?收到安生寫的「我可以回家嗎」她不內疚嗎?

她對自己感到失望,失望沒辦法愛安生和愛自己一樣多,失望人生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和人分享,7年來她一直恨安生,同時也恨自己對家明不能放手。

浴室撕逼後,七月其實是讓步了的,她把選擇權交給家明,就意味著成全他們倆,只是家明最終放棄安生選擇了七月,被求婚時她確實很驚喜,可越臨近結婚就越清醒,最終她把家明推出去是希望他去找安生,而她自己重走一遍安生走過的路,吃一遍安生吃過的苦,這樣她就不欠安生了。

家明到底是不是渣男?

關於家明渣最大的「證據」是,他對安生一見鍾情卻和七月在一起了。

但我覺得初見時他並沒有喜歡上安生,雖然這個女孩很特別很有意思。

酒吧里一番唇槍舌戰可以看做是兩個同樣喜歡七月的人的一場暗戰。

家明:沒想到七月的朋友還真怪

安生:沒想到七月的男朋友還真無聊

安生:七月喜歡你什麼呀

家明:七月喜歡你什麼呀

安生:你喜歡七月什麼呀

家明:你又喜歡七月什麼呀

安生:我喜歡七月的一切

家明:七月的一切我都喜歡

家明的愛,是在後來三人的相處中慢慢進化的。

從處理和兩個女生的感情來看他的確很不幹脆,愛著安生卻沒勇氣追隨,不愛七月卻打不破既定軌跡。不過從另個角度看,家明其實是七月和安生的綜合體,既有七月的安穩,又比七月更有冒險精神,所以畢業後決定去北京闖蕩;既有安生的自由,又比安生更傳統保守,所以闖蕩也只給自己兩年,在七月攤牌後還是決定放棄大城市回家鄉結婚。

他很努力地做一個世俗定義下的好男人,事實上也真的是個很世俗的男人,談戀愛想找安生這樣很個性對自己有很強吸引力的,結婚想找七月這樣很標準能給自己穩定生活的。

電影上映時就有一種解讀是,家明只是個符號,重點在兩個女孩相愛。

我不認同,親情、友情、愛情,對女孩的成長都很重要,因為經歷過家明,七月和安生才最終長大,這部電影真的不是爛俗的閨蜜搶男友,也並不存在渣不渣的問題,成長就是年少時我們並不真正了解自己,愛過、痛過、經歷過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想要怎樣的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fxdK2wBmyVoG_1ZICS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