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賽車手和單身父親,《阿郎的故事》比《飛馳人生》好看100倍

2019-10-16     一隻迷妹

要說有什麼電影是我心中的神作,那除了《鐵達尼號》就是《阿郎的故事》了,這麼多年看過十幾遍,還是每次都哭成狗。

同樣是落魄賽車手重新上跑道,同樣是帶著孩子的單身父親,同樣用喜劇來掩蓋人的失意落寞,但《阿郎的故事》絕對比《飛馳人生》好看100倍。

因為它真正做到了返璞歸真,捨棄了每一個刻意的段子和花哨的情節。

沒有香港電影慣有的槍戰、警匪、武俠,甚至連愛情都模糊不清,但卻在父親與孩子貧窮但快樂的打鬧中,在丈夫與前妻的舊情糾葛中,講述了一個浪子回頭、平淡細膩的溫情故事。

阿郎年輕時放浪輕狂,輕易撩到富家千金波波卻不珍惜,讓大著肚子的波波看到了他和別的女人鬼混的一幕,波波生下孩子後傷心欲絕地離開,然後他的人生賽場也從刺激的跑道變成了俗不可耐的工地。

當波波回來後,他努力想要挽救彌補,帶她到曾經的餐廳吃飯,在海邊強吻她,想用波仔來喚起她的柔情,但最終明白兩個人的差距有太平洋那麼大。

就像吳孟達說的,「人真的不能做錯事,錯一次就回不了頭」。

曾經的他們,沒有考慮家庭、事業、經濟,甚至沒有獨立,只有一腔自以為是的熱血,和純粹的愛情。波波為了阿郎奮不顧身,但再回頭看她太幼稚也太無力了。

我常常想,如果阿郎不死他們真的能夠幸福嗎,他們都變了,波波不再是單純而是商業女強人,阿郎不再意氣風發而是被生活折磨得疲憊不堪,波波留下,還會因為金錢、波仔的教育、生活瑣事吵架,再一次把愛情消磨乾淨。

最後阿郎再次騎上摩托車,仿佛回到了20歲的樣子。真的只是為了掙幾個錢嗎?不是,因為只有在摩托車上,他才可以掌控自己的生命,可以重新奪回昔日的榮光,可以成為那個不受束縛有血有肉的自己。

我留不住愛的人,過不了想要的生活,給不了兒子最好的一切,但是我就這樣被生活打到了嗎?如果我不甘心呢?那麼,拿起曾經帶給自己傲氣的東西,再次去證明。那不是一場比賽,那是對自己的交代啊!是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尊嚴。

可是《阿郎的故事》是不會大團圓的,這是一齣悲劇。

我們希望的是波波留下來了,全家團聚了,年少時那段戛然而止的感情終於可以有一個美滿的句號了,所有付出都有了回報,所有對不起都得到諒解,所有愛都得到了幸福。

但人生就是想得而不可得。

影片的前90分鐘,恰恰是為了這最後5分鐘的毀滅。

到手的幸福失去,才能警醒人去珍惜。

這部電影的結尾是我能夠迅速想起的經典之一,摩托倒地升騰起來的煙火,阿郎重摔在地時張艾嘉和孩子奔向他的慢鏡,羅大佑粗獷深沉的歌聲,這一記組合拳下來,內心受到的觸動立馬催生淚花洶湧。

一部電影,哪怕只有一處能夠觸動內心,就足以堪稱成功。而一個觸動能夠隨著歲月的流轉,依舊能夠隨時讓內心感動,那便足以堪稱經典。

《阿郎的故事》就是這樣的經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5m9020BMH2_cNUga_N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