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飛機的時候切記要把重要的飛行資料放在既抬眼可見又不影響操作飛機的地方,否則則有可能葬送一整架飛機的所有人。
東方航空公司「飛燕」標誌
1993年4月6日中午12時整的上海虹橋機場,一架隸屬於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的麥道MD-11客機(民航註冊編號B-2171,1991年出廠,至事發當天機齡2年,總共飛行了4810小時,屬於一架新機)完成了旅客和機組登機的程序,緩緩離開了登機區,開始向起飛跑道滑行,該機執飛的是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起飛、經停上海虹橋國際機場,飛往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的MU-583航班。此時機上一共搭載了235名乘客(包括一個29人的上海市赴美民防抗災考察團)、8名機組成員(長途飛行配雙套機組)和以乘務長王亞平為首的12名乘務組成員。
涉事的東航MU-583航班B-2171號麥道MD-11客機
機長劉建平是一名有著8535小時飛行時長的資深民航客機機長,執飛麥道MD-11型機時長1341小時,在此之前他還飛過伊爾-14、空客A-300、A-310等型號的客機。
副駕駛(姓名不詳)駕駛民航客機時長更長,達9714小時,但執飛麥道MD-11型機的時長並不長,只有199小時,之前他還飛過伊爾-14、安-24、BAE-146等中小型機型,缺乏駕駛大型客機的經驗。
隨機工程師劉連興擁有9892小時的隨機飛行時長,在隨飛MD-11前曾隨飛三叉戟、A-300和A-310等機型,隨飛麥道MD-11這類大型寬體客機時間也並不是很長。
幾分鐘後,飛機滑行至主跑道起始點,塔台允許飛機起飛後,機長講發動機推力推至最大,飛機加速至80節後順利抬輪,爬升、收起落架,副駕駛則按照起飛程序逐步確認機長的操作步驟,飛機逐漸爬升到33000英尺(約10060米)的巡航高度,機組隨後接通了自動駕駛儀,至此一切順利,他們將於4月7日凌晨抵達目的地——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
本廠長繪製的東航MU-583航班B-2171號麥道MD11客機二視圖
在平穩的飛行了6個小時後,北京時間18時15分,MU-583航班飛行到靠近北極圈的白令海上空,此時飛機巡航高度33000英尺,時速298節(約552千米/小時,相對於飛機最大巡航速度876千米/小時,這個速度真心不算快),眼前是一片萬里無雲的晴空,非常適合長距離飛行的好天氣,由於快要接近北美空域,機組打開了機上廣播,要求乘客填寫入境美國用的海關物品報關申請表。
飛機在自動駕駛儀的操控下平穩的飛行,此時駕駛艙已經不需要全員值守,機長劉建平返回休息艙休息,駕駛艙內留下副駕駛和隨機工程師監視儀表和數據。
同時客艙中的大部分用完晚餐的乘客也違反了規定解開了安全帶放鬆自己,乘務組對此也未加制止。
機上一位乘客,時任上海市盧灣區人防辦主任、上海市赴美民防抗災考察團的29名成員之一的葛紹軍(空軍戰鬥機飛行員轉業)因報關申請表上的幾個單詞不認識,所以起身離開座位走向前排打算詢問懂英語的同事。
18時18分,留守駕駛艙的副駕駛或是隨機工程師兩人當中的一人在伸手取一份監視儀表用的文件時不小心碰到了控制右側機翼襟翼的控制杆,導致飛機的前緣縫翼放下。由於飛機的後掠翼設計,外側縫翼放下後所產生的力矩迫使飛機抬頭。自動駕駛儀對升降舵的控制不足以抵消這一抬頭趨勢,飛機的俯仰角進而增大至9.5度,觸發了失速警報。
為了消除仰角,情急之下的副駕駛猛推操縱杆(注意此時飛機還連著自動駕駛儀),飛機隨即從仰角9.5度的爬升狀態變成了俯角5度的俯衝狀態。
如此突如其來的大幅度動作變化驚動了整架飛機的人,正在休息的機長劉建平從床上被「彈了」下來,客艙內沒有系安全帶的乘客和乘務組成員紛紛被拋到半空,隨即又被重重的摔回到機艙地板,瞬間驚叫著躺到一片。
慌了神的副駕駛隨後又猛拉操縱杆,飛機再次呈7度仰角的爬升狀態,機身伴隨著猛烈搖晃和震動,離開座位的葛紹軍和一名空乘被這股巨大的力量甩離機艙地板、撞上了客艙的天花板,然後又被重重砸回地板,當即重傷。機長劉建平情急之下一把抓住座椅扶手,但手臂也被座椅邊角劃傷,鮮血湧出。乘務長王亞平試圖向客艙廣播以指揮乘務組安撫乘客情緒,但因為機艙內此時出於失重狀態,機載廣播的擴音器按鈕就在她面前,但她就是無法伸手去夠,只能眼睜睜的干著急。
此時飛機的自動駕駛儀試圖介入操控飛機,但神經高度緊張的副駕駛仍然下意識的死死的把控著操縱杆,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使得自動駕駛儀無法介入,最後副駕駛情急之下斷開了自動駕駛儀,飛機隨即第三次陷入劇烈的震動。機身仰角再次增大到15度,空速從320節銳減至286節。客艙里一名驚恐萬分的乘客向一名空乘發問:「怎麼回事?以前飛行也這樣麼?」同樣沒經歷過這種陣仗的年輕空姐顯然也被嚇懵了,下意識的回答:「沒見過,怕是出事了!」客艙內乘客的情緒由此變得越發恐慌起來。
驚慌失措的副駕駛此時發現飛機的襟翼手柄還處在啟動狀態,他立刻拉回了手柄,收起了前緣襟翼,但沒想到他的這一自認為挽救飛機的舉動卻讓飛機再次陷入俯衝狀態,這次的俯衝空前猛烈,俯角達到驚人的24.3度,空速飆升至364節,駕駛艙內顯示超速警報的紅燈閃爍個不停,警報聲滴滴大作。
這次致命俯衝讓飛機的飛行高度瞬間從33000英尺掉到28000英尺(約8540米),客艙內所有沒有系安全帶的乘客和空乘又再次被拋到半空,然後向前部摔落,最嚴重的一位乘客被拋越三排座椅才最終摔到地板上。
18時20分,也就是飛機失控94秒後,副駕駛終於控制住了飛機,逐漸從顛簸中平穩了下來,由於機上設備損壞較重,被迫由自動駕駛儀重新控制飛機(萬幸自動駕駛儀沒損壞,否則一飛機的人全得完蛋),飛機重新以5度的仰角爬升了幾分鐘後至正常的33000英尺的巡航高度。
此時客艙內響起了空乘焦急的呼喊「誰是醫生?這裡有重傷的人!」(有一名重傷的乘客摔斷了六根肋骨,還有一名乘客摔折了胳膊)其餘受頭部等部位皮外傷的乘客和受撞痛淤青傷的乘客在乘務組的幫助下用飲用水、冰塊和毛巾自行或者互助著處置傷口。
此時的客艙如同經歷浩劫一般,滿地都是玻璃杯的碎渣子,氧氣面罩全部脫落,天花板裝飾板材因為乘客拋飛的身體猛烈撞擊而多處變形,地板上到處散落著乘客的錢包、護照,報關單等物品,伴隨著受傷者的陣陣哀嚎,場面不勝悽慘。
由於乘客受傷,機組人員宣布了緊急情況,飛機必須就近迫降,求救信號發出後,一時附近也沒有合適就近的民用機場可供飛機迫降(其實緊急呼救中得到21個國家機場允許降落救治的回覆,但這些機場要麼太遠、要麼太小,都不適合迫降),最終此事在中美通過外交渠道磋商後,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出於人道主義的考慮同意為MU-583航班開發最近的適合降落的機場——位於阿留申群島中謝米亞島的謝米亞空軍基地。
謝米亞島和謝米亞空軍基地全貌
在得到迫降謝米亞空軍基地的許可後,重新接過飛機控制權的MU-583航班機長劉建平打開了客艙廣播:「尊敬的旅客們,我們已經收到信號,可以迫降在謝米亞空軍基地,但這個機場很小,跑道不夠長,而且雨又很大,能見度不好,起落架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放下,所以能否安全降落仍然是未知數,請大家做好自救準備!」
約2小時後的晚上20時28分,東航MU-583航班在機長劉建平為首的機組的竭力操控下在謝米亞空軍基地成功的緊急迫降。在飛機成功落地的一剎那,機艙內劫後餘生的乘客們響起了一片雷動般的掌聲,當然,有1名重傷不治的乘客除外。還有有1名乘客由於過於緊張,飛機還在盤旋中就拉開救生衣的壓縮充氣閥,結果把自己勒的滿臉紫紅,直到大家幫助弄破救生衣才透過氣來。
迫降成功後的MU-583航班
出於保密的需要,謝米亞空軍基地沒有打開燈光,而是由三百名駐紮在該基地的美軍士兵分成兩排站在跑道兩邊手持強光手電引導客機降落,乘客中有人為這種「人道主義精神」感動得熱淚盈眶,但實際上飛機能在這麼差的導航條件下平安降落,MU-583航班機組此時體現出的過硬的駕駛技術才是關鍵。
先行登上飛機的身穿防火服的美軍救援人員
飛機停穩後,先上來2名身著鋁箔防火服的救援人員,緊接著2名軍醫帶著急救箱手拿3種不同色彩標記的標籤上來,短短几分鐘查看傷情嚴重後,安排分輕重傷員不帶行李分2路撤離飛機。受傷較輕的乘客自行走下飛機,受傷較重的乘客則被擔架抬下飛機,秩序井然。
隨後登機的美軍軍醫(藍色外套的小姐姐)
飛機共載有235名乘客和20名機組人員。其中1名乘客在飛機著陸之前因傷重不治(另一名乘客在入院治療2星期後不幸去世)。另有156人受傷,其中53人重傷。
乘客和機組在美軍基地受到了良好的照料和基本的醫療處理(條件實在有限),第二天,大部分傷員由一架美軍C130運輸機運往醫療條件更好的阿拉斯加州首府安克雷奇市進行進一步治療。差不多同一時刻,安克雷奇市廣播了一條這樣的消息:「一架飛機出事了,乘客大部分是華人,不懂英語,請當地所有懂漢語的市民集中去機場救援,到醫院去當翻譯。」當C-130降落在安克雷奇機場的時候,一下子來了200多名懂漢語的志願者,除了充當翻譯之外還幫助照顧傷員。
乘坐C130運輸機往安克雷奇轉運的傷員們,站立者為美軍護士小姐姐
其後,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和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對事故進行了調查。
調查人員認定,道格拉斯飛行器公司對襟翼/縫翼控制手柄的設計存在缺陷,使其容易被誤碰而導致縫翼在巡航階段放下。機長隨後的改出操作,由於飛機的縱軸穩定性受到影響,以及MD-11型客機在巡航階段的操縱特徵,使飛機進入一連串劇烈的俯仰角振蕩。
其他因素包括:MD-11飛行員缺少巡航階段飛行意外的改出訓練;機長的操作受到飛機失速報警系統的干擾;乘客對使用安全帶缺乏重視。
2016年4月6日原上海市赴美民防抗災考察團部分成員和原東航MU583機組和乘務組重新聚首留影
原MU-583機組成員留下的明信片
性能數據
機型:MD-11
設計商:麥克唐納-道格拉斯飛機公司
乘員:機組2-4人+載員410人(最大)
長度:61.21米
翼展:51.66米
高度:17.6米
空重:12587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273300千克
最大商載:55655千克
發動機:三台普拉特·惠特尼PW4460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226.9千牛/後期換成三台通用動力CF6-80C2D1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273.6千牛
經濟巡航飛行速度:876千米每小時
實用升限:10670米
最大航程:12450千米
最大載重航程:109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