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台灣 。
第50屆金馬獎,發生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有一群玩搖滾的中年大叔,擊敗天后王菲,獲得了最佳原創歌曲...
不久後,這群大叔的熱度,不斷攀升,發展到僅次於當紅樂團五月天的程度...
這部紀錄片,就講述了他們的故事:《一首搖滾上月球》
他們每個人,都背負著一個沉甸甸的故事...
壹 丨 希望多睡一小時
54歲的巫爸,是教會行政主任,也是樂團發起人。
他高高瘦瘦,長相清秀,年輕時很受女孩歡迎...
他說:我太太告訴我她懷孕了,我好開心,終於要當爸爸了...我希望孩子臉蛋像我,身材像我,鼻子嘴巴也像我,但是眼睛不要像我那么小,最好像媽媽...
大女兒巫以欣生得可愛漂亮、白凈纖瘦,還有一雙大眼睛...
可幸運也就到此為止了,從小學二年級起,女兒就經常喝水嗆到,走路跌倒,檢查下來,發現是尼曼匹克病...
這種病,極其罕見,沒有特效藥,人會漸漸喪失自主能力,無法獨立運動和清晰表達,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10-25年內死亡...
雪上加霜的是,二兒子也患上了同樣的病。
除此之外,兒子還伴有嚴重神經焦慮,經常大喊大叫...
兒子有個怪癖,每隔十幾分鐘就要洗澡, 即便是凌晨三、四點,巫爸也要爬起來,滿足兒子的要求...
所以巫爸常常會準備一個表格,記錄兒子洗澡的次數和時間間隔。
有時候洗累了,巫爸會向老天祈禱:希望這次洗完,可以多睡一個小時。
貳丨 一頭白髮的老爸
62歲的潘爸,是所有老爸中最年長的一位,銀晃晃的頭髮,在樂隊中格外顯眼...
年輕時,潘爸計劃好了一切:工作到50歲,與太太一起退休,享受生活。
但小女兒的到來,打破了所有計劃。
潘爸說:重新規劃,重新來過吧。
小女兒映竹得的是平腦症,因為無法吞咽,嘴巴不能進食,且無藥可醫。
兩歲起,女兒吃東西就不用嘴巴了,而是直接從胃裡打個洞,把食物灌進去。
每次給孩子喂食時,潘爸都很緊張,他雙手拿著針管慢慢向下擠壓,兩眼則聚精會神的盯著,生怕出分毫差錯...
嘴裡還要不停囑咐:這個時候不可以咳嗽嗽哦...
除了不能吃,女兒也不能動。
女兒現在體重30公斤,往後只會越來越重,而潘爸的體力,卻在隨著年歲的增加,慢慢下滑...
潘爸必須面對一個現實:終有一天,體力到達極限時,他還怎麼照顧女兒?
潘爸只得到一個答案:以後的事情,不能想,也不敢想!
叄丨 仿佛是樂團中最開心的老爸
50歲的鄭爸,是一位捏麵人師傅,也是樂團的開心果,經常把大家逗得哈哈笑...
然而,鄭爸家有三個孩子,都患上了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
得病的孩子,身體逐漸萎縮,不能吃,不能動,甚至抬一下眼皮都很難...
鄭爸說:他人生最低潮是在大兒子剛剛確診,小兒子又骨髓移植失敗的時候。
當時的他只有一個想法:帶著孩子去自殺。
最後,在老婆的提醒下,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自私...
最終,大兒子病情惡化,小兒子撒手人寰。
照顧大兒子,很難。
現在的大兒子,就像一個植物人,無法進食、思考、說話、交流...
必須隨時隨地有人守在他身邊。
鄭爸不得不辭去原來的工作,在街邊擺小攤,這樣工作時間相對充裕,方便照顧孩子。
他羞澀地解釋道:目前也只能這樣,說實話,靠捏麵人賺錢真的很難,常常都是背著很多零錢回家。
每年的12月25日,聖誕節前夕,鄭爸都有一個習慣,他會鄭重的在賀卡上寫下祝福,帶著禮物去見自己過世的小兒子。
他哽咽地說:即使放下了,也是短暫的放下,沒有辦法,他永遠是我的孩子。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會用一千萬倍的愛來愛他。
這部《一首搖滾上月球》於2013年7月在台灣上映,豆瓣8.6分,IMDb7.7分。
有網友評論道:從頭哭到尾!就算爸爸們穿著最好笑的衣服,動作僵硬、嗓音乾巴,他們也是我這輩子見過最贊的rocker!
表面上看,這是一部幾個中年人玩搖滾的故事。
但看到後面,你才發現,這是一個關於家庭,關於擔當,關於人生悲歡的故事。
這一群從沒聽過搖滾的老爸,卻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真正的搖滾精神:如果命運讓我跌倒一萬次,我也會第一萬零一次地爬起來!
他們的臉上,有無奈,有疲憊,有心酸,但絕對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放棄熱愛這操蛋的生活...
有人問他們:累嗎?
他們這樣回答:其實父母都很辛苦,生到正常的小孩,你會擔心他功課跟不上,擔心他不能融入這個社會,或者出了社會找不到好工作、好對象。但這些我都不需要擔心,我只要把孩子的身體照顧好,就好了。
可是,當你撥開他們這層樂觀,仔細想想,真的不難不累麼?
台灣罕見疾病基金會曾統計過一個數據,每八個罕病家庭就有一個爸爸,因受不了而逃避。
還有許多家庭則是通過自殺解決,因為一旦有孩子患上罕見疾病,就代表著毫無希望,以及長達一生的折磨...
從孩子確診那一刻起,父母們就要無條件拋棄自己的夢想、追求,為了孩子而奔波一生。
可是做到這一步還不夠,無藥可醫、無錢可醫等現實問題,總是困擾著一大堆父母。
睡個飽覺,就是這些父母最奢侈的夢想...
除了身體上的壓力和負荷,還有旁人的區別對待和歧視...
有位母親說:有一次,我準備帶著孩子參加親戚的婚禮,婆婆卻讓孩子待在房間,不准出來。
然而,最難的不是照顧孩子,也不是被排擠,而是親眼看見孩子病情不斷惡化...
這群看起來最堅強、最無所不能的父親們,也曾因為孩子的病情,歇斯底里、徹底崩潰,在黑夜裡痛哭,甚至想用自殺來逃避現實。
拍這部紀錄片之前,導演黃嘉俊是一個不婚主義者,經過6年拍攝,導演尋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他結了婚,成了一個顧家好男人。
大概是因為,這些有擔當的父母,以及給家庭帶來磨難的孩子,也能化作一束光芒,照亮暗無天日的生活...
比如,那個患有尼曼匹克症的孩子,在發完脾氣後,一個字一個字向父母道歉:爸爸媽媽,對不起,我剛才講話太大聲了。你們還愛我嗎?
比如,被媽媽拋棄的孩子,在母親節這天跟父親說:爸爸,母親節快樂!
比如,不會說話、不能動的女兒,會在開心的時候,用輕輕蹭一蹭的方式跟父母撒嬌...
這些甜蜜和美好,雖然只有短短的一瞬,卻支撐著精疲力盡的父母,渡過了茫茫無邊的苦海...
這讓我想起路內寫的一段話:每個人的命里,都有幾口吃不下的隔夜冷飯,必須得咽下去,而不是放在眼前發獃...
紀錄片結尾,幾位老爸穿上他們最喜愛的衣服,拿著樂器站在舞台上,唱起了搖滾樂...
歌詞,仿佛是他們自己的生活寫照:
你的劇情絕對不認輸,我和生活不停地戰鬥,終於了解堅強其實最溫柔...
老爸們獻給兒女的歌:《I LOVE YOU》
玩具總動員4| 哪吒之魔童降世 | 蜘蛛俠 | 獅子王
手術兩百年|白色強人|車諾比|坡道上的家
烏鴉微信號:wuya-2 微博:烏鴉電影
烏鴉最新動態將在朋友圈跟微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