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紅樓:林黛玉的父親為什麼死在「九月初三日巳時」?

2019-12-01     談藝錄

引子

先請朋友們諒解,寫《跟著布丁讀紅樓》這一系列文章時,我提前聲明過:既不「索隱」,也不「考據」,免得「走火入魔」,我們的原則就是《紅樓夢》書上有什麼,我們就讀出來什麼,但本文卻略有不同。這一篇有輕微「索隱」與輕微「考據」,所以需要大家的諒解,因為不這樣做,今天的這個問題說不清楚。

我們讀的的《紅樓夢》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庚辰本」《紅樓》,它的樣子如圖:

(《紅樓夢》書影)

讀到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館揚州城,賈寶玉路謁北靜王》時,我們會忽然覺得有一件事很奇怪:就是林如海的死。

(林如海)

奇怪的有兩點:

1、用的文字過少。林如海是個重要人物,他是女主人公林黛玉的父親,十四回回目里也占了一半的分量,可是,對於林如海的死,作者卻惜墨如金,只用了很短的一段就交待完了,其他大段的文字用以記述秦可卿的死後盛況。

按說這個好理解,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鳳》,對於賈璉如何戲熙鳳,作者同樣惜墨如金,大量的文字用以寫送宮花,對於「戲熙鳳」一事只說了「叫豐兒舀水進去」,其餘再不多說,給讀者留出大量的想像空間。

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作者對於林如海的死,也要留足夠的空間給讀者去想。那麼,這第一個奇怪之處就算我們稀里糊塗對付過去了。

(戴敦邦畫「林黛玉拋父進京都」)

2、林如海死的日期和時辰。對於這個日期時辰,書中是這樣記述的:

正鬧著,人回:「蘇州去的人昭兒來了。」鳳姐急命喚進來。昭兒打千兒請安。鳳姐便問:「回來做什麼的?」昭兒道:「二爺打發回來的。林姑老爺是九月初三日巳時沒的。二爺帶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爺靈到蘇州,大約趕年底回來。……」

原書在這裡打了一個章回注的標籤,注中稱:

這個日期有訛誤。林如海病重、黛玉回南,時在冬底。這也是秦可卿病的「這年冬底」。秦氏死於次年春。第十三至第十五回寫秦氏喪禮,王熙鳳協理寧國府,弄權鐵檻寺。賈璉攜黛玉回京,以及鳳姐為賈璉接風,恰值秦氏喪期剛過,時間當然也是這年的春天或暮春。這裡說「林姑老爺是九月初三巳時沒的」,時間顯然不合。……因無別本可據,現仍從原本。

顯然,紅學專家們對於這個日期也頗為費解,只能照原樣還放在這裡。那麼「九月初三日巳時」有沒有必要仔細思考一下呢?有!

(賈母與黛玉)

九月初三日

說實話,九月初三日,這個日子很有名,因為在中學課本里收有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寫這首詩時,白居易的心情相對複雜,因為這時的他,正被迫去杭州支上任刺史,在哪個時候,離開長安就放棄的向上的可能。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時侯,大唐的朝局,正在「牛李黨爭」之中風雲變幻,白居易夾在其間,左右不是,於是他選擇了離開。

(白居易像)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亦或是他人)對這首詩及其寫作背景應當完全熟悉。他絕不會平白無顧地用到九月初三這個典故。

九月初三是什麼時候呢,晚秋,時令氣候完全轉向肅殺。如果林黛玉之有在賈府過日子倘若不妥或不適,她是有退身之處的,就是回到父親身邊,林如海一死,這個唯一的退路沒有了,那麼,林黛玉餘下的日子就只剩下冷秋和寒冬了。

(半江瑟瑟半江紅)

這還不夠,顯然,作者對白居易這首詩九月初三的典故挖之甚深的,甚至詩中的每一句話,都與賈府的情形一一對應,我們看:

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者,將落山太陽的光,就是晚霞。賈府當然是將落的太陽,更具體的對應人物是賈母。賈母在賈府中的地位,當然是太陽,但畢竟老邁年高,所以是將落山的太陽,她散發出來的光和熱,當然是殘陽。

(瀟湘館)

半江瑟瑟半江紅:這道殘陽鋪在水中,水面呈現的顏色一半是瑟瑟,一半是紅。瑟瑟,原指碧色珍寶,在詩中指碧綠色,大觀園中碧綠色的去處,最明顯的是「鳳尾森森」的瀟湘館,竹子,經年碧綠,所以這個瑟瑟,對應的就是黛玉;紅呢?更好理解,怡紅院,怡紅公子,愛穿紅衣、被系了紅腰帶的賈寶玉。

(愛穿紅衣的賈寶玉)

賈寶玉與林黛玉的和諧,是需要一道殘陽的支撐的。實際上,也正是這樣,兩人在賈府之內幾乎無人看好,只賈母幼時把他們安排住在一處,再長大後,也經常單獨提起「兩個玉兒」,把他們倆個與其他人區別開。道士給寶玉提親,賈母也一口回絕。在賈母心中,她是一心想著這「兩個玉兒」最終能修成正果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定要給「木石前盟(黛玉、寶玉)」與「金玉良緣(寶釵、寶玉)」的支持者劃分一下陣營的話,賈母必然是木石前盟的核心力量,但也只是「殘陽」。相對於「金玉良緣」的支持者王夫人、薛姨媽,恐怕還要加上宮中的元春娘娘來說,賈母這道」殘陽「,實在力弱了些。

(賈母)

或許,或許「木石前盟」還是有機會促成的,如果林如海在的話,也不錯,林如海在,林黛玉就多了做主之人(林如海其實也是地方大員,正經的探花出身,鹺政啊,管鹽務的,而且升了蘭台寺太夫),偏偏——

可憐九月初三夜:偏偏九月初三日這一天,林如海死掉了。「木石前盟」陣營的力量本就薄弱,這一下無異於釜底抽薪。林黛玉從此成了無根之木,她不但斷了親緣上的支撐,甚至也斷了經濟方面的來源(女兒是沒有繼承權的,林家的財產歸了誰,是個疑案)。從此之後,林黛玉真正成了「寄人籬下」的人,吃穿用度,日常開銷全靠賈府了。

露似珍珠月似弓:林如海一死,黛玉的日子完全改變,餘下的日子裡,她也就只剩下帶著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在大觀園了里長聲吟哦「冷『月』葬花魂」了。黛玉實際上就是這晚秋的涼涼寒露一滴,初三的淒淒殘月一彎,她的好日子到頭了,「木石前盟」也行將走向崩潰。

(葬花的黛玉)

為什麼特別跟這首詩相關呢,因為白居易被迫離京,不就是「牛李黨爭」麼?對應的正是「木石前盟」派與「金玉良緣」派的角力!但「木石前盟」最終被摧毀了……

而促使黛玉悲劇命運,摧毀「木石前盟」的是誰呢?是「巳」!

「巳」時

一天有十二時辰,林如海可以死在任何一個時辰,都很正常,偏偏作者安排他死在了「巳」時,大有深意!

巳時,是什麼時侯呢?古人劃分的十二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十二時辰的時間段劃分和名稱相傳來源於十二生肖中動物的出沒時間,《淮南子·天文訓》有記載:「日至於衡陽,是謂隅中。」所以巳時又稱「隅中」,相當於上午九點至十一點,這個時候,蛇隱蔽在草叢中,溫度升高,蛇就出來覓食,當然,也會咬人。所以這個時間點就叫巳時,巳對應的是蛇!

(巳蛇)

「衡陽」當然不是指湖南那個衡陽,而是指日照的位置,但「衡」很有意思,如果我們拿「衡」字出來聯想《紅樓夢》中的人物,大家一定第一個就想到「蘅蕪君」:薛寶釵。薛寶釵是伺機咬人的蛇?

這有點牽強吧,寶釵好冤,別急,線索還有很多。

大家一定還記得《紅樓夢》里薛寶釵最可愛的「撲蝶」片斷吧,就是在滴翠亭外撲蝶之時,聽到了小紅跟墜兒私房話,於是急中生智,「金蟬脫殼」:

寶釵便故意放重了腳步,笑著叫道:「顰兒,我看你往哪裡藏!」一面說,一面故意往前趕。(二十七回)


(撲蝶的寶釵)

注意,這時小紅和墜兒已經推開了窗,待到墜兒發問,寶釵找了理由應付過去,接著就是:

一面說,一面故意進去尋了一尋,抽身就走,口內說道:「一定是又鑽到山子洞裡去了。遇見蛇,咬一口也罷了。」

注意,這裡有個「蛇」,跟寶釵相關的「蛇」。

關於這一段,擁護寶釵的認為:寶釵可愛又無心,急中生智拿黛玉當了幌子,抹去了小紅對自己的懷疑,對大家完全無害,只是跟黛玉相熟,所以拿黛玉說事兒;擁護黛玉的認為:寶釵心機重重,她就是故意的,幹嘛不說別的姑娘,偏偏是黛玉,黛玉這樣有潔癖的姑娘,又怎麼會去鑽什麼山洞子!最旗幟鮮明的是清代的張新之,他讀到此處,直接批註:「卿卿即蛇,終必被咬」,你薛寶釵就是蛇,林黛玉最終也必將被薛寶釵咬到。要知道,她這裡拿黛玉過關時,黛玉正可憐地在遠處一邊葬花,一邊寫《葬花吟》,一邊垂淚不止呢!

(戴敦邦:寶釵撲蝶)

關於蛇的情節還有,但極不顯眼,是二十九回清虛觀打醮,賈珍在「神前拈了戲,頭一本《白蛇記》。」賈母問「《白蛇記》是什麼故事?」賈珍道:「是漢高祖斬蛇方起首的故事。」賈母什麼戲沒看過,為什麼偏偏不知道《白蛇記》是什麼戲,她老人家顯然跟蛇不對付!

偏偏這樣的戲文,回目之初,薛寶釵卻是「什麼沒看過的戲,我就不去了。」但她又被賈母硬拉著去看了這場戲……,不管是不是生拉硬拽,總之是說:薛寶釵跟蛇有脫不了的干係。

還沒完!

(寶釵)

我們再回頭說說薛寶釵的住處:蘅蕪苑。蘅蕪是菊科下屬的一些植物(不是某一種),多為草本。蘅蕪類的特點是耐寒,忌高溫,在我國北方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宿根卻可露地越冬,翌年春季萌發新芽,這是一種能潛伏,生命力旺盛的草。所以薛寶釵的屋子,如」雪洞一般「,她也活得自由自在。她自己也姓薛(雪),完全不怕冷。要知道,蛇也是冷血動物,所以她要服「冷香丸」,鎮著她心內的「熱毒」!

更重要的是: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大家走到蘅蕪苑,題對聯時,一個人寫了副對聯:「麝蘭芳靄斜陽院,杜若香飄明月洲。」大家認為「斜陽」二字不妥,否掉了,杜若不對;另外一個人提了一句「蘼蕪滿手泣斜暉」(出自魚玄機的《閨怨》,預示寶釵將來守活活寡的命運),眾人覺得「頹喪」,也否掉了,蘼蕪也不對。據此,我們可以知道,作者寫蘅蕪類這個物象,他要實指的植物是類似蘼蕪、杜若的草,既不是蘼蕪,又不是杜若,那麼,這種草是什麼呢?只能是——

(蛇床)

蛇床!

蛇床的長相跟蘼蕪絕像。作者貌寫蘅蕪,實寫蛇床。原來蘅蕪,就是蛇床啊!那麼苑呢?《說文解字》說:「苑,所以養禽獸也。」(《說文解字·艸部》)還用連在一起說嗎,蘅蕪苑,還有詩情畫意嗎?不過是個「蛇窩」罷了。

仍不算完,寶釵的哥哥,叫薛蟠,字文龍。蟠,指屈曲、盤屈、環繞,盤著的龍,可不就是蛇!寶釵的妹妹叫薛寶琴,《山海經·大荒北經》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蜚蛭,四翼。有蟲,獸身蛇身,名曰琴蟲。

這個「琴蟲」,實際上也是蛇,個頭太小,所以也叫「蟲」。

還有,寶釵的親姨媽王夫人,她的住處,作者在寫的時候也特別出現了「蛇」。看第三回寫王夫人的居處:

臨窗大炕上鋪著猩紅洋罽,正面設著大紅金錢蟒靠背,石青金錢蟒引枕,秋香色金錢蟒大條褥。……

王夫人的審美到底是有多差,對這個相同的圖案痴迷如此!作者難道找不出更好的紋樣來了嗎?不是,作者在告訴我們,這是一條「蟒蛇」!實際上,她也確實如此,夠狠!金釧、晴雯死在她手上,芳官讓她逐走出了家,四兒(就是蕙香)被她逐出了大觀園……這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大蟒蛇!

薛寶釵相關的親人,無一不跟蛇相關,就連薛蝌的蝌,實際上也是帶尾巴的蛙類蟾類,微型的小蛇。

這還不夠,什麼用來治蛇呢?雄黃,雄黃太明顯了,那是俗人用的典故,如《白蛇傳》,《紅樓夢》的作者用榧子!第二十六回寶玉和黛玉玩笑,黛玉說錯了話不承認,寶玉就笑道:「給你個榧子吃!我都聽見了。」這裡的榧子,表面上指拇指和中指緊捏,猛然相捻發出聲響,就是「響指兒」,但實際上指中藥材「榧子」。

(賈母與黛玉)

榧子的藥性如何呢,《本經》說:「主腹中邪氣,去三蟲,蛇螫蠱毒。」它簡直就是蛇的剋星,更妙的是《本經逢原》里解釋榧子說:「與使君子同功」。使君子也是驅蟲藥,又叫「史君子」,史君子,史太君,不就是賈母嗎!你看,《紅樓》有多細緻,作者沒有一個字是浪費的。在大觀園裡,只有兩個人是真心替黛玉防蛇的,一個是寶玉,一個是賈母。

(榧子)

「木石前盟」一派,力量薄弱,「金玉良緣」一派,實力雄厚。

結論

九月初三日巳時,林如海死掉了。「木石前盟」的支持者,實力大減,林黛玉命運在此大轉折!從這個日子起,她幾近一無所有了,只剩下「一道殘陽」。

九月初三日,暗指「木石前盟」的支持者即賈母、寶玉;巳時,暗指「金玉良緣」的支持者即薛氏家族、王氏家族。

(曹雪芹寫《紅樓》像)

所以,作者突兀而不合理的安排出來這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其作用,就是讓我們一起注意,林如海的死,「木石前盟」派與「金玉良緣」派兩股勢力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改變,林黛玉命運發生了關鍵性、關鍵性改變。唯其不合理,這個日子和時辰才讓人警醒!唯其不合理,才對得上全書的種種細心安排!

「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紅樓夢》實在是一本精雕細刻的書,是作者嘔心瀝血才有的文化精品!

(【跟著布丁讀紅樓】之28,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TN1xW4BMH2_cNUgSyI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