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太多事情都是解釋不清的,比如:這個床單是什麼做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
西瓜最近又產生新的迷思,這個裝豬油的盆又是怎麼做到全國統一的?看到這個搪瓷盆是不是覺得很熟悉,黃色藍邊,盛開的花朵,外加一定要掉漆的盆身。童年時候每家每戶都有一個這樣的搪瓷盤,用來裝熬好的豬油。
四川人對豬油的印象很多都是來自家裡的搪瓷盆,雪白的豬油晶瑩柔軟,帶著濃厚的味道。豬油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功能,只需一勺就能讓整道菜變得格外的美味。
幾十年前,豬油屬於稀罕物。現在家家戶戶吃上豬油都不難,但對於那時候的人們來說,一盤豬油炒菜就是難得的美味了,若是還能吃到一份豬油渣,當真能樂一天。豬油不僅承載的是四川人的童年記憶,還記錄了一種四川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熬豬油是四川人的狂歡
小時候的廚房灶台旁總是放著一個搪瓷盆,不管灶台被柴火熏得多黑,但是搪瓷盆永遠是最乾淨的,因為裡面裝著的豬油最牽動家人的心弦,以前的長輩們買豬肉都願意要肥肉而不是瘦肉。一是因為瘦肉的價格高,二是因為肥肉的用處實在多一點;熬豬油、炒菜、防止鐵鍋生鏽......
正因如此,熬豬油則成了許多四川人小時候喜歡廚房活動的原因之一,因為每一次都能第一時間吃到剛出鍋的油渣。
關於熬豬油,每一個四川人都有自己的心得,無論是直接下鍋熬還是加水熬,怎麼熬還看是看個人喜好,熬豬油不算難,就看你有沒有耐心了。
安靜的廚房裡,看著肥肉在鍋里不斷出油,慢慢變成金色,透明的油在鍋里冒著泡泡,發出的滋滋啦啦的聲音,那種聲音特別好聽,是記憶里只有家裡的廚房才會有的聲音。
剛熬出來的豬油是流動的淺金色的,很有光澤,慢慢冷卻的豬油逐漸凝固,像起了一團白霧一樣,變成柔軟滑嫩的固態,看起來朦朧而又美好。
豬油統治了四川人的童年
每個四川人的記憶里都留有一抹豬油的芳香,不管是炒啥子菜,只要加了豬油,這一盤菜就是頂級盛宴。
豬油有一種點石成金的魔力,能把各種平凡食物變得熠熠生輝。最簡單的,就是在煮飯時加一勺。哪怕是陳米,加了豬油煮出來的飯,也像是打了一劑玻尿酸,油潤圓滑,粒粒分明!
然而令四川人念念不忘的還是豬油拌米飯,燜好的米飯盛進碗里,趁著熱氣拌上一勺豬油兩勺海鮮醬油,撒上點睛的蔥花,攪拌均勻,香味撲鼻,一個字「絕」。看著豬油在熱騰騰的米飯上逐漸化開,口水還沒流出來,眼睛已經饞了。
平平淡淡一碗湯麵,放上一勺雪白豬油,在高湯的熱力下待它慢慢融化,香氣就出來了。順滑的麵條在漂著油花的湯里根根分明,撒上蔥花放上青菜,吃完面再來一口湯,咸鮮適口,濃厚味美。
或者來碗拌面,熱烈的豬油香氣讓柔韌的麵條根根掛上噴香的豬油,最後一碗普通的拌面,其實也沒那麼普通。
沒吃過豬油的人,不懂人間至味。豬油不管是拌面還是做菜哪種食物挨著它,都能升華。
掰開粽子,糯米和肉餡都是油光可鑑,咬破湯圓,黑芝麻帶著油脂流淌出來,咬一口紅燒肉,汁水順著縫隙滲進胃裡......萬千美味的背後,都是豬油在推波助瀾。
除了豬油,豬油渣也一樣美味
除了豬油,熬豬油後剩下的油渣,絕對不是糟粕,那是一種能讓人幸福感爆棚的食物。
白花花的肥肉慢慢擠出身上所有的油分,再凋零成一小團黃褐色的豬油渣。
迫不及待的拿起一粒放進嘴裡,豬油渣極端的脆,輕輕一咬,咔嚓一聲,天崩地裂,小小一團豬油渣像噴泉一樣,深藏在裡面的豬油在嘴巴里濺出,油順著喉嚨滑下去,乾涸已久的腸胃頃刻間被歡快地滋潤了、,仿佛要把心都融化掉。
金光閃閃,油光燦燦,剛出鍋的豬油渣,可以直接拿來吃,蘸鹽或者蘸糖都可以,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正是讓有過豬油渣體驗的人流連忘返,不過除了這種吃飯,聰明的四川人還有對待豬油渣更智慧的烹飪。
豬油渣包子
豬油渣混沌
油渣炒蓮白,剁碎了的豬油渣融合了蓮白的鮮甜,蓮白上泛著油光,看起來簡單,吃起來口感豐厚,能下好幾碗飯。
很多不愛吃蔬菜的人,在油渣蓮白的面前都直接打破了所有的原則。
豬油帶給我們的記憶總是很美好,但是對於父輩來說,豬油可能是對生活富足的嚮往,也是生活中難能可貴的小確幸。而對於我們來說豬油更像是家的味道。
現在長大了,我們可以選擇的食材也越來越多了。豬油漸漸的被菜籽油替代,再也沒有守著父輩熬豬油的時光,也沒有一碗豬油拌飯開心得手舞足蹈的時光。現在豬油成了曾經幸福的縮影和喚醒童年時光的記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PsGoG4BMH2_cNUgL9O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