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目由雲南省人口和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支持製作
近年來,無論是在西方國家,還是在亞洲國家,脂肪肝的患病率日益攀升,已成為全球越來越普遍的重要公共健康問題。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會被醫生告知您有「輕度脂肪肝」、有的甚至是「中重度脂肪肝」,這樣的疾病變化趨勢與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息息相關。本期的「合理膳食」節目,我們邀請雲南省腫瘤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的周嵐教授,給我們科普一下 「脂肪肝的營養防治」知識。
名醫檔案
周嵐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雲南省腫瘤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目前任雲南省抗癌協會腫瘤營養與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全國常務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腫瘤營養治療專家委員會全國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全國委員,中國抗癌協會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等。
我們通過經常健康體檢或其他疾病就醫時發現的通常就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嗎?
周嵐: 是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在病情進展至肝硬化前通常無症狀,很多是在體檢時發現。大多數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同時伴有肥胖症、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被認為是代謝綜合徵的一部分。有些疾病也會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比如: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後、廣泛小腸切除術後、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垂體功能減退症、性腺功能減退症和多囊卵巢綜合徵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怎麼形成的?
周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與肝臟內的脂肪代謝密切相關,當流入肝臟的脂質超過從肝臟清除的脂質時,就會發生非酒精性脂肪肝,這個被專家稱為「脂毒性理論」。它的發生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第一,膳食中脂肪攝入增加,但是研究發現,肝內的脂肪只有15%來源於膳食脂肪,因此膳食中的脂肪是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第二,脂肪組織或肝內的甘油三酸酯降解後產生的游離脂肪酸增加是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如果身體出現胰島素抵抗現象,那麼脂肪組織降解的速率會增加,游離脂肪酸進入肝臟的流量也相應增加,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同時伴有肥胖症、2型糖尿病的原因;第三,從頭合成脂肪增加,就是肝臟將多餘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酸,然後再將脂肪酸酯化為甘油三酯儲存起來的代謝反應增加,特別是在肥胖和有胰島素抵抗的個體中,過量食用碳水化合物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影響最大;第四,肝臟內游離脂肪酸的氧化受損也是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原因,從頭合成脂肪增加可能會加重遊離脂肪酸的氧化受損;第五,極低密度脂蛋白(VL DL)分泌受損,肝臟中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是甘油三酸酯從肝臟輸出的主要機制,有些遺傳因素會導致低脂蛋白血症,使該出口受損,導致嚴重的肝臟脂肪變性。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怎麼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呢?
周嵐:根據現有的證據,以下5條建議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預防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遵循傳統飲食模式,以植物性食物為基礎的多樣化膳食模式;第二,限制攝入過量的果糖,避免添加果糖的加工食品和飲料;第三,飲食中多選擇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尤其是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適當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第四,多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未加工食品,如全穀物、蔬菜、水果、豆類、堅果和種子,減少或者儘量避免加工食品、快餐食品、商業烘焙食品和甜食;第五,避免過量飲酒。
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是什麼?它們在哪些食物中含量豐富?
周嵐: 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都是脂肪酸,它們不同的地方在於分子結構中有沒有不飽和鍵以及不飽和鍵的個數,我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用油,大家就明白了。
豬油、黃油、牛油、椰子油、棕櫚油含飽和脂肪較多。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的食用油,如橄欖油和茶籽油。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的食用油,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亞麻籽油、核桃油等,其中亞麻籽油含有較多的ω-3多不飽和脂肪酸。花生油所含的各類脂肪酸占比較為均衡,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都有,屬於均衡型植物油。
建議日常飲食中食用油的品種儘量多樣化,不要長期只吃一種食用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更加要注意。
運動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嗎?
周嵐:生活方式的干預是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最有效的方法,生活方式的干預包括飲食調整和增加體育鍛鍊。研究證據表明單純的運動療法即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和脂肪變性,所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離不開體育鍛鍊。
如果改變生活方式、增加體育鍛鍊治療無效的脂肪肝患者,要怎麼辦呢?
周嵐: 改變生活方式、增加體育運動及與之相關的體重減輕仍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首選治療方法。而對於上述治療無效者,建議可使用藥物治療如吡咯列酮、他汀類、貝特類、保肝劑等,然而對於其長期療效和安全性仍有待進一步評估。因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收聽方式
雲南新聞廣播(FM105.8 AM576)周五13:30、周六9:30;
同步收聽下載蜻蜓FM、阿基米德APP搜索「雲南新聞廣播」.
節目留言
如果想諮詢專家、尋醫問藥的朋友歡迎您同我們聯繫交流。您可關注微信公眾號「紫雲和你聊健康」留言給我們,我們會根據您的留言邀請相關方面的專家為您答疑解惑。
來源:雲廣主播 梓雲
編輯:李青芸鄭惠
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