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部隊和鬼子並肩作戰,這荒唐的一幕,歷史上卻真實發生了

2020-06-24     這才是戰爭

原標題:抗日英雄部隊和鬼子並肩作戰,這荒唐的一幕,歷史上卻真實發生了

1949年太原解放的當日,當解放軍18兵團62軍衝進太原綏靖公署,閻錫山部孫楚、王靖國等死硬派軍事頭目包括留用的日軍戰犯岩田等人,舉手從地下室走出的時候,18兵團敵工部和第一批跟上來的記者,一個個數完了閻軍高級將領,一片失望:戴炳南怎麼不在?戴炳南呢?

戴炳南何許人也,解放戰爭俘虜的國民黨軍將領多了,什麼人值得太原攻城部隊如此重視?

編輯

戴炳南,太原守軍30軍軍長,這個軍是蔣介石應閻錫山請求,從胡宗南作戰序列中調出,空運太原的增援部隊,入並兵力為30軍27師及89團,軍長黃樵松。稍熟悉抗戰史的都會似曾相識,這不是台兒莊的英雄部隊嗎?沒錯,正是血戰台兒莊的27師,當時的師長正是黃樵松。這是老西北軍所剩不多的血脈之一,抗戰時期非常能打的一個軍,也可稱著名雜牌。

在晉軍眼裡30軍是客軍,是蔣介石親臨太原後,下令從嫡系胡宗南部調來的。30軍裝備了不少卡賓槍、斯登式等美式槍械,所以也被現代人看做中央軍嫡系。其實30軍只是空背了個名而已,胡宗南的嫡系沒有一個軍,會被長期分割使用,一個師扔到孤城臨汾,一個師扔到孤城太原的,孤軍死守之地,只能雜牌去送死。解放軍圍城部隊對太原守軍的兵力和裝備進行過詳細偵察,連30軍一個排陣地配了幾挺65機槍都摸的清清楚楚,65機槍就是日本歪把子,30軍在裝備水平上不過就是個雜械軍,比徐向前的18兵團略好,和晉軍相比互有短長。

1949年百萬雄師渡江前後,還跟解放軍硬頂著打的老西北軍餘部幾乎沒有,如張自忠將軍的老部隊59軍,以及77軍等部,早就在淮海戰場起義了。而30軍卻還在為閻錫山死守孤城。其實,就在30軍空運到太原不久,軍長黃樵松就與解放軍接洽起義,老上級高樹勛也趕到太原前線來力促,結果黃樵松太過大意,謀事不周,被一手提拔起來的27師師長戴炳南出賣。黃樵松與晉夫,即入城接洽起義的八縱參謀處長,被蔣介石親自電令押赴南京槍決。

太原已成孤島,誰都知道結局是什麼,黃樵松到太原後十分痛苦,不願把西北軍剩下的這縷血脈帶到絕路上去,給老長官孫連仲去電請示機宜,孫連仲在電文的後面寫了四個字:相機行事。

多少年後,太原的老人們說起來,都說有兩個閻軍的大官該死,一個是為了掃清射界,將城外大片民居全部燒掉,造成無數百姓無家可歸的太原綏署參謀長趙世玲;一個就是這個出賣黃樵松的戴炳南。黃樵松被槍決,戴炳南接任30軍軍長,接任27師師長的就是幾年前一度被媒體熱炒的仵德厚。解放軍方面入城聯繫起義的,原定是華北1兵團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司令員徐向前讓改變了一下人選,結果晉夫處長進入閻軍防線即被抓捕,受盡嚴刑拷打直至在南京就義。

晉中戰役後,閻軍野戰集團被殲,精銳喪盡,閻錫山倚為骨幹的日軍十總隊遭重創,除了依託數千碉堡構成的外圍永備工事,城內閻軍已沒有多少作戰實力。黃樵松計劃,首先控制數個城門,給解放軍打開通道,同時以有力一部直插太原綏署,控制閻軍指揮中樞,迫令全城守軍放下武器。以黃樵松的指揮能力和30軍的戰鬥力,實現這個目標是有相當大把握的,最低也能讓解放軍從中央突貫太原城防線,儘快結束戰鬥,減少雙方傷亡,只可惜功虧一簣。

太原攻克之時,以梁化之、徐瑞等閻部特務和警憲頭目為首的一幫人,採用服毒、互相槍擊等方式自殺,並命人澆汽油焚屍,台灣後來給立了個「五百完人衣冠冢」,大力紀念這些「為黨國盡節之士」。實際上,這些人就算是盡忠也只能是為閻錫山,人數也沒有這麼多,而且裡面還有很多被強迫進來,供這些人臨死前瘋狂行樂的晉劇女演員和女招待,這和45年蘇軍快衝進柏林帝國大夏時的那些納粹軍官,在場景上有的一比。這些閻部特務頭目自知罪無可赦,因為在城破之前的兩個月內,他們在各處刑訊點瘋狂屠殺政治犯,繩勒土埋,手段極其殘忍,如果30軍起義成功,太原要早解放半年,能救一大批無辜者的命。

解放太原,是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傷亡最重的城市攻堅戰。

30軍入並,閻錫山早已沒有了省外軍隊染指山西的藩籬之防,他把30軍作為太原守城的總預備隊,負責機動作戰,好吃好喝供著,寧可從醫院裡擠出細糧,也要優先供應30軍和留用日軍十總隊,其他部隊只能吃空運來的紅糙米,至於城內的百姓,只能吃喂牲口的豆餅。為此,閻部的住院傷兵大嘩,拄著拐上街見人就打,然後聚集在綏署門口鬧事。

30軍吃好米,得看能不能打,不然糙米都別想吃。派往東山一線後,30軍先奪風閣梁,解除了解放軍炮火對城北機場的威脅,繼而攻擊小窯頭,奪占牛駝寨,一時的得手讓閻錫山高興的不得了。牛駝寨為解放太原中最激烈、解放軍損失最大的要塞爭奪戰,閻錫山拼了老命,讓戰鬥力最強的日軍十總隊和30軍協同攻擊,可憐同日軍血戰八年的抗日英雄部隊,竟然要和不共戴天的仇敵並肩衝鋒。

仗打到這個份上,只能以頑強對頑強,西北野戰軍七縱5個旅輪番攻擊,最終採用連續爆破炸開了閻軍核心工事廟碉,曠日持久的爭奪戰,牛駝寨地表被打的虛土盈尺,寸草不生。閻軍作戰組的日軍顧問驚嘆:皇軍被坍塌的工事壓死,這在戰史上還是第一次。30軍同樣傷亡慘重,解放軍在閻軍大量使用黃磷手榴彈的情況下,參加攻堅的七縱戰士不敢打綁腿,隨時準備甩掉軍衣赤身拼殺。四大要塞易手,太原城指日可下。至於後來緩攻城垣,是為了不能斷絕北平傅作義撤回綏遠的希望,不使傅部南逃。

30軍起義失敗,戴炳南在解放軍總攻前夕,戰意全無,命親信謊稱自己被炮彈炸死,隻身躲到連襟家藏在櫃櫥內,這種伎倆怎麼能騙得了解放軍敵工人員,太原軍管會很快就將戴炳南抓獲歸案,公審後予以槍決。實際掌握部隊,與戴炳南一起出賣黃樵松的仵德厚,判了10年。關於「台兒莊敢死隊」,史料有明確記載,血戰奪回台兒莊西北角、打剩下13人的57人突擊隊,領隊的是27師的王范堂連長,王范堂1949年任重建的30師副師長,隨軍長魯崇義在成都起義,解放後曾任解放軍第二高級步校教官,上世紀80年代在陝西漢中去世。

30軍是西北軍餘部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支余脈,這個番號,源自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後,西北軍孫連仲收編的吉鴻昌22路軍,中原大戰結束,吉鴻昌的11師改編為30軍30師(另一個師是31師,也是西北軍),吉鴻昌被蔣排擠出22路軍後,30軍交由孫連仲整理,後來守台兒莊的就是27師、30師、31師,不久27師也改隸30軍。功勞最大、傷亡最慘重的是城內的池峰城31師,抗戰勝利前竟被撤銷了番號,這就是雜牌的宿命。

增援太原的軍主力27師,是孫連仲的老部隊,該師原屬孫的26路軍,董振堂、趙博生髮動寧都起義時,26路軍的27師連同25師等部,被帶走11個整團,成了中央根據地著名的紅五軍團。中央紅軍平添了一支訓練有素、裝備齊整的生力軍,還得到了八部急需的電台和大量電訊人員。更重要的是,寧都兵暴是紅軍建軍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起義,過來的又是戰鬥力強悍的西北軍,影響相當大, 老蔣對西北軍本來就歧視, 此後更加提防。1949年去台的西北軍老將中,孫連仲已經沒有軍權,馮治安對張克俠、何基灃起義態度曖昧,劉汝明從不賣力真打,只是往南跑,一路上部下還有起義的,老蔣算計了西北軍多年, 最終也沒扯過去多少部隊。

30軍的歷史上,被蔣介石殺掉了三任軍長,圍剿紅軍時期殺了張印湘和彭振山,解放戰爭時期殺了黃樵松,這還不算最早的老領導吉鴻昌。

西北軍的抗戰功績,與現在某些人一吹就是什麼「團級抗日名將「、「萬人刺刀大戰、東方史達林格勒」等等神話相比,總是要讓位給所謂嫡系。一說勝仗,台兒莊就出來了, 一說抗日名將,雜牌特別是起義雜牌,全都不見了。當然,起義的嫡系即使抗戰有功,也一律無視。

好在民國史料不僅存世,且很豐富,能打的假不了,吹出來的真不了。西北軍用不著刻意拔高,其軍紀、訓練、戰鬥意志在民國時期有口皆碑;長期受蔣系歧視、肢解、分化、改編,抗戰中長期被放在一線消耗,頻頻迎戰侵華日軍主力(如第5、10、3、13、6等師團),犧牲重大,多年在五戰區內苦戰,這些都無法否認;到了解放戰爭,既要當救火隊,還要被分割使用,補給和裝備卻遠不如中央軍嫡系,更是事實俱在。黃樵松在娘子關大戰後就是27師師長,血戰台兒莊是參戰主力的主官, 1945年國軍在豫湘桂會戰中一潰千里, 黃樵松還帶著68軍134師(也是西北軍),在南陽硬堵了優勢日軍七個晝夜,可打了八年,到日軍投降才升到副軍長,而當年圍剿蘇區時同屬團級的黃埔同仁們, 好多都高升到戰區副司令了 。

到了解放戰爭,因剿共不利早被老蔣趕跑的27師首任師長高樹勛,率領新八軍(底子是河北民軍和另一部西北軍)在邯鄲起義,30軍則被殲一部,整補後投入西北戰場,結果30師在臨汾戰役中大部被殲,27師在太原起義失敗, 打到最後才放下武器。除了這兩個師,30軍另一個半嫡系的67師已東調華北, 1949年在成都起義的30軍,是由留在西安的餘部重建的,太原解放後,解放軍在陽泉建有解放軍官學習班,把30軍大量被俘軍官收容後又放了回去,為的就是力促30軍最後起義。

西北軍出身的將領不僅是十三太保那些老行伍,中後期的軍官也有不少軍事人才,建國後很多在解放軍軍校里任教,他們既有實戰又有理論,西北軍和解放軍在官兵關係、素質養成和戰鬥作風上本就有相當多的共同點,這些老西北軍軍人是非常合適的教官人選。西北軍並不是一群大老粗,由紅五軍團領導人的學歷即可見一斑。西北軍有自己的西北軍官學校,學兵團、教導隊也一應俱全,新兵入營後先要學會二百個字,枯燥的典令范都編成易懂易記的軍歌,隨時隨地往動作里灌,馮玉祥在軍隊教育上是下了相當大功夫的。

從軍事上講, 宋哲元、孫連仲等部,抗日堅決,訓練有素,作戰中攻擊精神旺盛,繼承和保留了西北軍相當多的優良傳統 。因後來西北軍大部分投了共,一些文人和手下敗將的後代黑西北軍,黑馮玉祥,也不看看當時汙衊馮玉祥的人在抗戰中是什麼貨色,一夥兒躲在後方的酸文人和腐敗政客對抗戰可有寸功? 馮玉祥失權後仍力主抗戰到底,對昔日部下每以「你只有抗戰一條路」相囑,其一手帶出來的西北軍,大部分積極投身抗戰,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馮安邦等將領皆戰死前線,所部浴血華北華中,頂在第一線不計傷亡死拼硬打,給侵華日軍以沉重的打擊,這是西北軍對民族救亡的歷史功績,也是馮玉祥將軍對民國國防的重要貢獻。北洋系出來的軍隊,哪一支有西北軍這樣的抗日戰績?老蔣排斥西北軍,也不得不承認馮玉祥善於治軍,民國軍事教育家蔣百里更直言不諱:馮玉祥是中國軍隊里最會帶兵的人 。

早在1945年新華社播發的《冀南我軍自衛戰大捷》中,毛主席就明確指出:「30軍…素稱能戰,40軍亦有善戰聲名,他們和新八軍一樣,在抗日戰爭中均起過相當作用,遠非那些不戰而逃或坐待勝利的腐敗軍隊可比 …」

解放軍入川部隊編入了大量解放兵, 起義後的30軍有相當一部分戰士編入二野12軍,併入朝參戰,第五次戰役志願軍北撤階段,被美韓軍阻斷的最遠的一支部隊是該軍91團,置身險境,憑著團首長的堅強領導,指揮得法,部隊作風過硬,該團機動靈活地尋路突圍,不僅完整歸建,還帶回來了上百名韓軍俘虜,得到志司的通令嘉獎,91團就有許多30軍的解放戰士。

30軍還有一個西北軍老上級,與這個番號淵源極深,曾把縱橫西北、號稱英勇無敵的馬仲英騎兵砍的散了架,在下篇接著說。

本文作者:徐渡瀘,「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AW65nIBnkjnB-0z6eL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