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和奶垢的區別寶媽們可別弄混淆了,注意這些小細節

2019-10-29     小太陽兒童健康

鵝口瘡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疾病,鵝口通暢出現在寶寶口腔的雙頰兩側,有時候還會出現在舌頭、上顎、牙齦等位置。


引起鵝口瘡的原因:

1.接觸了含有白色念珠菌的食物或衣物而感染;

2.因哺乳用具消毒不嚴格,乳頭不潔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

3.在出生時經產道感染,或見於腹瀉,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兒;


什麼是奶垢?

奶垢不是一種病,只是因為嬰兒在喝奶之後沒有對口腔進行一個清理,或是喝水喝得少了,才會造成這種現象。也有的是因為小兒消化不良,積食,因此出現舌頭上有奶垢的情況

對於年齡來說奶垢的話,只要寶寶喝奶就可能會有奶垢,所以是沒有明確的年齡段的。嬰兒舌頭上出現的奶垢,多表現為舌苔厚膩,並且有些發白,這就是典型的奶漬殘留。


需要治療嗎?

舌頭有奶垢這種情況沒有必要治療的,沒有大礙的,注意給孩子勤喝水即可。寶寶舌笞厚一般是由於脾胃虛,消化不好引起的。如果純母乳喂養的話可能跟母親的飲食也有關係。

媽媽要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不要吃上火的,不宜進食過多肉類。如果舌笞厚了,可以用棉紗包在手上輕輕為寶寶清理一下。


奶垢和鵝口瘡的外觀看起來相似,出現位置也差不多,主要位於舌頭與兩側臉頰(牙齦部分少)。

當發現寶寶嘴巴有白白的斑點或斑塊,可以先嘗試自行刮除,若輕輕擦拭就能夠清潔得十分乾淨,黏膜仍保持完整、沒有受損,大概就是奶垢。但若不易刮掉,且一用力還可能使得黏膜糜爛流血,就是鵝口瘡。若是奶垢,就沒有什麼大礙,爸媽能做的就是加強口腔清潔。如果感染了鵝瘡,應求助於兒科醫師。

奶垢不是病,孩子不會有不適感,而鵝口瘡是一種病菌感染,因此作為媽媽,就看孩子在吃奶時有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就好。而且媽媽的直覺應該會比較準確的。如果孩子還伴有胃口不好/啼哭/表情痛苦,甚至有發熱現象時,就是鵝口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9AOK28BMH2_cNUg6OQ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