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詳細!各種香料在滷水中的作用(附用法及用量及滷水配方)

2019-07-05     鴨幫主

在調製火鍋底料或製作滷水時,一般都要用香料增加香味,以掩蓋某些涮燙原料的不良氣味,如腥氣、膻氣、臭氣等。

不過,很多時候由於沒有注意到各種辛香料的用法和用量,反而使滷水多了異味和苦澀味。今天,就為大家介紹50種滷水常用香料的用法、用量及作用,大家請看。

香料去異味的方法

在日常操作中,廚師往往將香料直接下鍋炒制,或是放入滷水中煮制,但這種做法顯然不妥。

因為香料中也有一些能產生異味和苦澀味的雜質,這會使火鍋底料或滷水出現異味和苦澀味,而原因,就在於所有香料都沒有經過前期處理。

所以,香料在使用前,必須先除去異味和苦澀味,以保證火鍋鍋底和滷水香味的純正。下面,就把香料去異出香的一些竅門介紹給大家。

火鍋和滷水所用的香料,一般可分為芳香類苦香類兩種。

芳香類香料有八角、桂皮、丁香、小茴、香葉、香茅草等;苦香類香料有豆蔻、山柰、草果、砂仁、白芷、高良姜等。

這些香料均含有會產生異味和苦澀味的雜質,因各自的含量不同,故去異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芳香類香料的去異處理

因芳香類香料中含有的異味和苦澀味雜質較少,故可以採用清水浸泡去異。

用清水浸泡香料既是一個漲發吸水的過程,也是一個除去異味和苦澀味的過程,但在處理不同的香料時,浸泡的水溫和時間卻不盡相同。

嚴格意義上說,每種香料都應單獨浸泡。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的芳香類香料的處理方法:

八角:

八角的香味較濃,異味和苦澀味也比較小,但因為其肉質較厚實,故浸泡的水溫最好在50℃左右,浸泡的時間需要3小時。

桂皮:

桂皮雖然異味和苦澀味較小,但因其皮層厚、油性大,不易去異出香,故浸泡時的水溫較高------70℃左右,浸泡的時間也比較長-------約為4小時。另外,浸泡時最好將桂皮掰碎。

丁香:

因其異味和苦澀味較小,油性較大,所以浸泡的水溫宜控制在40℃左右,浸泡時間最好為3小時。

小茴、香葉、香茅草:

這三種香料在浸泡時,水溫宜在30℃左右,時間為2小時。

苦香類香料的去異處理

因苦香類香料中所含異味和苦澀味雜質比較多,故一般都是用白酒浸泡以去異。

這是因為酒精的揮發作用和滲透作用,使得香料中的異味和苦澀味更容易被除去。但在處理不同的香料時,浸泡時間的長短也需要靈活掌握。下面還以幾種常用的苦香類香料為例子:

豆蔻 :

豆蔻的香味較濃,但異味和苦澀味也較大,而且其果實個大飽滿堅實,故應拍破後才用白酒去浸泡,浸泡的時間通常為2小時。

需要注意的是,要先用清水漂去殘留在表面的硫磺味,然後才用白酒浸泡。

草果 :

處理時應先用清水漂去表面的煙燻味,然後再拍碎,放白酒中浸泡2小時。

這四種香料用白灑浸泡的時間約為1小時。

香料出香味的方法

香料經過去異味處理後,如果直接用來調製火鍋或滷水,那麼呈香物質還是不能充分溢出,故使用前,可以先用適量的油脂炒制,讓香味充分釋放出來以後,再用於調製火鍋或滷水。

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油脂炒香料時,要小火低油溫(甚至冷油),切忌把香料炒焦炒煳(出現焦苦味)。

另外,不同的香料不僅下鍋炒制的時間不同,而且還需要把握以下原則:

1、兩類香料分開炒制

芳香類香料的炒制時間比較長,苦香類香料的炒制時間比較短,分開炒制是為了避免因加熱時間過長溫度升高,而造成苦香料未除凈的苦澀味滲出。

2、出香慢的先下鍋

由於香料出香的快慢有所不同,故出香慢的香料應先下鍋炒制,出香快的香料後下鍋炒制,這樣才能使香料出香趨於大同,從而保證火鍋或滷水的風味不變。

具體來說,在炒制芳香類香料時,出香慢的八角、桂皮等應當先放,而出香快的小茴、香葉、香茅草等則應後放;在炒制苦香類香料時,出香慢的豆蔻、草果、砂仁等應當先放,而出香快的山柰、白芷、高良姜等則應後放。

常見香料用量表

丁香:每50千克滷水中添加15-20克左右。

甘草:每50千克滷水中約添加50克。

草豆蔻:每1千克食材添加3克。

肉豆蔻:每50千克鹵湯中添加25-30克。

草果:每1千克食材需加2-3克。

羅漢果:一般每50千克湯水加羅漢果2-3個。

木香:每1千克食材添加3克。

蓽菝:每1千克原料約添加5克。

黃梔子:一般50千克滷水中用量約為40-50克。

玉竹:一般在滷水中少量添加即可。

陳皮:每50千克滷水中添加約30克。

川芎:製作滷水時放10-15克左右即可。

良姜:每50千克湯中約加30-50克。

薑黃:每50千克湯水中添加薑黃塊30克。

香料起到的作用

薑黃

色澤金黃,味道辛辣,有特殊香味,可増香、上色、添味。

白扣 (白豆蔻、白蔻仁)

滷水必備,可去異味、增香辛。

白芷

氣味苦香,可去異味、增香辛。

黃芪

味道甘甜,可去腥。

草豆蔻 (草寇、草蔻仁、老蔻、老扣)

可去腥去膻去異味,為鹵湯增香。

草果 (草果仁)

有較強的祛腥除異的作用,可增辛香味、増進食慾。

沉香

可增辛香味。

陳皮

可增香添味、去腥解膩。

大紅袍花椒

可增加香味和麻辣口感。

丹皮

有濃烈而特殊的香味,增加辛辣香味。

當歸

藥用滷料必備,有藥材香味,口感先甜後麻,可作花椒用。

黨參

味苦,可去腥、增加口感。

丁香

香味濃,有麻舌感,可去腥、除臭解異、増香增味。

甘草

可賦甜增味、去異壓腥,調節滷水的復合味。

廣木香

味辛香、苦,可增加香味。

桂丁

有強烈芳香味,味辛甘,可增香增味。

桂皮

味辛甘,可增香。

白鬍椒

溫中散寒,可增辛辣味。

紅豆蔻

味辛,可去腥。

黃梔子

微苦,只能增色,增香去異作用微小。

積殼

味辛甘酸,可去腥增香。

決明子

味苦、甘、咸,能使滷菜上色。

羅漢果

味甜,可增色,使鹵湯更潤口。

五加皮

味辛,可去腥。

檸檬干

可去腥、提味、增清香。

排草

滷水必備,可增香。

千里香

味微辛,口感苦而麻辣,可增味。

青花椒

增加麻味和香味。

肉蔻 (玉果、肉豆蔻、肉豆蔻、香果仁)

滷水必備,香氣濃烈,可增香。

山黃皮

可提香增甜。

山奈 (三奈、三奈子、砂姜、沙姜)

味辛甘,可開胃消食。

四川中江白芍

味苦酸,可去腥。

香菜籽

可去腥、去膻、增香。

香果

香辛料,可增味增香。

香茅草

味香微甘,有一股獨特的香氣,研粉用之,可增香增味。

香砂

氣味辛涼,可增香。

香葉

味香濃,可增香。

八角

滷水必備,味甘、麻,有強烈而特殊的香氣,可增香增味。

小茴香

味香,可增香去腥。

紫蘇

味辛香,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可增香。

甘松

香味濃厚,有麻味,可除異解膻、提味增香。

辛夷

芳香四溢,可增香。

陽春砂

可增香。

羅勒 (九層塔、金不換)

味似茴香,芳香四溢,可增香。

蒔蘿

味辛辣,有特異香氣,可增味增香。

荊芥

味辛微苦,清香氣濃,可增味增香。

薄荷

氣味清香,可增香。

辣椒

可去腥、增加辣味。

良姜 (小良姜、高良姜)

味辛,有芳香氣味,可調味增香。

紫草

根部呈紅潤色,多用於調色,增香去異作用微小。


滷水配方

配方一

材料:湯料:豬棒骨3500克,老母雞1500克,乾淨的豬肉皮1千克。

香料:八角80克,花椒、甘草各10克,干香茅草、草果、良姜各20克,草豆蔻、白芷、山柰各35克,白豆蔻50克,小茴香、桂皮各40克,丁香12克,肉豆蔻15克,香葉25克,羅漢果5個。

調料:大蔥600克,姜、鹽各400克,白酒100克,花雕酒500克,雞精40克,味精、雞粉各50克,冰糖色80克,紅曲米水350克。

熬制方法:

1.香料拍破,用開水泡30分鐘,撈出包成香料包,放入沸水中,大火燒開,改小火煮5分鐘,取出控水。

2.豬棒骨錘成段。

3.老母雞和肉皮改成大塊,分別放入清水中浸泡1小時(泡出血水),撈出放入冷水鍋中煮開,去掉血沫,撈出放入不鏽鋼桶中,加入35千克清水和豬棒骨,下入拍松的大蔥、姜塊,大火燒開,改小火慢慢熬至成湯(約剩湯汁25千克),離火過濾。

4.在湯裡面放入剩餘的調料和香料,大火燒開,調小火熬30分鐘即成。

冰糖色:鍋中放入色拉油10克,下入冰糖粉200克,用中火慢炒,待糖由白色變成黃色時,改小火慢炒,呈黃色、起大泡時端離火口,快速炒至深褐色,加入少許開水,用小火熬10分鐘即可。

紅曲米水:鍋中放入清水1500克、紅曲米150克,大火燒開,改小火熬2分鐘,撈出紅曲米即可。

製作關鍵:

1.肉豆蔻、草果這樣的塊狀香料一定要用刀拍破,這樣才能更好地散發香味。

2.醬湯中不可以加入醬油和老抽,以免醬湯越熬越黑。

3.醬湯醬制過一些原料後,香味會逐漸變淡,因此每隔三天,就要更換一次香料包。

4.在每次醬湯使用過程中,因醬湯沸騰而產生的蒸汽會使醬湯逐漸減少,這時就需要及時添加湯料。

使用貼士:1.在醬制葷類原料前,原料一定要焯水,且焯水時一定要加入足量的白酒,這樣可以祛掉原料的異味,防止污染醬湯的風味。

2.很多內臟類原料都帶有濃郁的異味,是焯水無法祛除的,所以我們一般會將醬湯分成兩份,一份用來單獨醬制內臟,一份用來醬制其它的葷類原料。

配方二:

材料:香辣料:子彈頭辣椒2.5千克,乾的青花椒1.5千克,辣椒王1千克。

油料:A料(毛蔥2.5千克,姜、八角各1千克,花椒250克,大蔥段1.5千克);

純豆油2.5千克,色拉油5千克。

湯料:豬蹄10個,凈老母雞3隻,大棒骨5千克。

香料:透骨草、肉豆蔻、良姜各62.5克,草豆蔻38克,甘草、當歸各25克,蓽撥18克,小茴香52克,山楂100克,干香菇、白豆蔻、白芷、陳皮各20克,白果、玉竹各50克,益智仁35克,五味子、木香各30克,香葉、桂皮、靈草各10克。

調料:麥芽酚(純香型)40克,冰糖750克,味精200克,鹽1500克,炒好的糖色1千克,美極鮮味汁1瓶,雞粉300克。

熬制方法:

1.鍋內放入純豆油、色拉油,燒至三成熱時,放入A料大火燒開,改小火熬至A料變成金黃色時,過濾料渣,離火存放。

2.子彈頭辣椒、乾的青花椒、辣椒王用清水略微清洗即可。

3.湯料剁成大塊,放入冷水鍋內,大火加熱至水沸,改小火撇凈浮沫,撈出原料沖洗乾淨。

4.香料用30℃的水浸泡2小時,撈出控水,用香料包包好;蔬菜料洗凈,用料包包好。

5.取一個大的不鏽鋼湯桶,放入清水50千克大火燒開,下入焯水後的湯料,大火燒開,改小火燒5小時。

6.過濾料渣,放入香料包、蔬菜料包、調料、步驟1熬好的油料、步驟2處理後的麻辣料,大火燒開,改小火熬2小時,撈出香料包,滷水熬制完成。

配方三:

潮州滷水

材料:湯料:老鵝3500克,老母雞3千克,老鴨1500克,棒骨2千克,豬蹄、雞爪各1千克,蛤蚧2個。

香料:八角100克,花椒、干辣椒各80克,高良姜、甘草、山柰、桂皮、草果、肉豆蔻、白豆蔻、蒔蘿籽、梔子各50克,香葉、小茴香、砂仁、白芷、白鬍椒粒、干香菇、陳皮各30克,丁香、香茅草各10克,當歸5克,羅漢果2個,陽江豆豉70克(洗去表面細鹽),熙源香橄欖菜480克。

調料:花雕酒2瓶,加飯酒1瓶,廣東米酒2瓶,紅星二鍋頭、咖喱粉、家樂牛肉粉各50克,財神蚝油1千克,泰國魚露、海皇子鮑魚醬、糖色各200克,老冰糖、海天草菇老抽各300克,東古一品鮮醬油、家樂雞粉各500克,金標生抽1500克,四季寶花生醬100克,沙姜粉80克,鹽150克。

油料:熟雞油1千克,花生油800克,芝麻油200克。

蔬菜料:生薑1千克,蔥500克,胡蘿蔔、干蔥頭各300克,香菜根30克。

熬制方法:

1,取老鵝、老母雞、老鴨、棒骨、豬蹄分別剁成大塊,再分別放入冷水鍋內,中火加熱至水沸,改小火撇凈浮沫,撈出沖洗乾淨,一起放入不鏽鋼桶內。

2.雞爪焯水,也放入不鏽鋼桶內。

3.往湯料中注入清水40千克和蛤蚧,大火燒開後持續大火滾湯60分鐘,改中火熬湯2小時。

4.將調料、香料包、蔬菜(用紗布包好),放入湯料中,繼續中火熬制1小時。

5.待滷水快要熬好時,將三種油料一起倒入鍋內,大火加熱至八成熱,離火倒入熬制1小時的湯桶內,熬制完成。

說明:

1,.所有香料需用溫水浸泡2小時,淘洗一遍,去除多餘的雜質,控干水分後放入烤箱(溫度為120℃)內烘烤出香味,取出用香料包包好。

2.香菇、蒔蘿籽、陽江豆豉、橄欖菜主要增加滷水的復合香味。

3.咖喱粉既能調節風味,還能起到提亮滷水色澤的作用。

4.鮑魚醬、四季寶花生醬主要增加滷水的濃稠度。

5.沙姜粉的作用是遮蓋滷製原料的異味。

6.熟雞油增加滷水的香味;花生油和芝麻油增加滷水的鮮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0DFmwBmyVoG_1Zq5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