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資
再融資新規正式出台,從這一次新規內容中,更注重發行條件的精簡,且為定增價格以及鎖定期等要素的設置給予了更為寬鬆的空間。從總體上來看,這一次再融資新規主要體現在規則上的「鬆綁」。
從直接影響分析,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影響最為直接。其中,從具體的政策措施來看,主要包括了調整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價和鎖定機制、調整定向發行對象人數的數量以及延長批文有效期等內容。與此同時,與以往的規則相比,如今創業板再融資的門檻與條件進一步放寬,並取消了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且取消了創業板公開發行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於45%的條件等。除此以外,對非公開發行股票融資規模的限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放寬,從系列措施來看,此次再融資新規確實在明顯鬆綁,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也在不斷強化。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思考,可能比較擔憂的是,隨著定增價格以及鎖定期的進一步放寬,未來可能會明顯提升定增機構的套利空間,待鎖定期到來之後,未來可能會存在資本加速拋售的問題。從股票市場財富再度分配的角度出發,似乎並不利於普通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不可否認的是,在定增套利空間得到進一步擴大的影響下,未來不排除存在部分資本拋售的風險。但是,回顧之前再融資新規顯著收緊的大環境,雖然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壓制了資本的拋售壓力,且儘可能壓縮定增機構的套利空間,但因市場缺乏了投資活力,再融資效率顯著降低,反而進一步壓低了當時市場的投資信心,股票市場的整體表現趨於疲軟。
從近期的再融資新規內容分析,既有市場有利的一面,也有市場負面的影響。但是,在特殊的市場環境下,再融資新規的出台,還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意義。對聚集大量中小企業、科技生物企業的創業板市場來說,此時再融資新規的落地,還是具有不一般的影響意義。
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為企業發展緩解資金壓力,為市場注入流動性,並起到提升市場投資活力的影響,這或許是再融資新規鬆綁下的積極影響。
站在參與定增的機構投資者角度思考,更注重項目的發展前景以及未來投資資金的退出機制,最為直接的目的,還是通過戰略投資享受超預期的投資回報率。然而,對戰略投資者來說,適度的套利空間以及可預期的項目發展前景,會進一步增加它們的投資熱情。回顧前幾年定增市場的發展狀態,在套利空間非常低的背景下,結合當時市場的不確定風險,參與定增的資金仍需要承擔市場價格的下行風險,反而進一步降低它們的參與熱情,定增市場也處於持續降溫的狀態。
如今,在新規規則趨於「鬆綁」的背景下,定增價格以及鎖定期的進一步放寬,有望點燃戰略投資者參與定增的熱情,甚至為市場帶來或多或少的新增流動性補充。
創業板市場,自成立以來,曾經經歷了2013年至2015年的牛市行情,雖然當時創業板市場的平均估值已經處於穩步攀升的狀態,但因持續有效的資金驅動效應,卻不斷支撐起創業板市場的賺錢效應。由此可見,持續高效的流動性優勢,助推了當時創業板市場的持續強勢表現。
需要注意的是,對參與定增的戰略投資者來說,即使再融資規則放寬,也並不會任性盲目參與定增項目。從專業機構的角度出發,會對上市公司有一個全方位的調研,尤其是對定增項目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此同時,參與定增的機構仍需要看上市公司項目的發展前景以及投資回報的潛在預期,對部分上市公司來說,仍可能存在不為人知的對賭與承諾協議。此外,戰略投資者仍然會根據當前的市場環境進行風險評估,當市場具有估值優勢以及持續賺錢效應的時候,會增加戰略投資者的參與熱情,而新規的鬆綁,則會從某種程度上提升定增機構的套利空間,進而起到盤活定增市場的運行效率與投資積極性。
從市場的影響分析,再融資新規利於激發定增市場的投資活力,為資本市場帶來有效的流動性支持,對長期以資金作為推動主導的A股市場而言,也是一個積極有利的影響。或許,站在資本的角度思考,當市場的投資活力得到激活之後,它們更看重的可能不是估值,而是市場的持續流動性與持續賺錢效應。
相對於企業資金壓力以及市場流動性等問題,未來資本套利及拋售壓力等因素可能不是當下最急於解決的問題。但是,隨著經濟環境的逐漸回暖以及企業資金壓力的逐漸趨緩,未來仍需要及時跟進相應的配套措施,降低股票市場財富再度分配過程中的不合理現象。
時下,A股市場更注重流動性的支持,若市場投資活力得到實質性的激活,那麼對A股市場的中短期走勢,也會偏向於正面影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txpUHABgx9BqZZIEsm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