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我看完了黃子韜的演唱會?

2019-06-16   呆若木一

我可能沒想過,也想不到自己看完了一整場黃子韜演唱會的直播。

但說實話,觀感不差。從音樂風格到現場穩定度都超出我的預期。我也算是經歷過C-POP「洗禮」的人了。

一直自詡正經樂迷的我一般對流行藝人的音樂缺乏興趣。但隨著年紀的增長,你會越來越感受到時代的更迭對個體觀念的刷新,似乎這個時代的流行不再是2000年前後那樣的流行。我們經常在想我還懂不懂時下的年輕人喜歡的東西,還是我也變成了曾經討厭的那種高高在上的成年人?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最早從新聞里了解他,去年在《創造101》看到了黃子韜熱血那一面。但對他的音樂了解的確實不多。

話說回來,昨天的演唱會做的很用心,舞美設計優良,主題的立意、主題之間的銜接也不錯。這場演唱會也可以算是一次對他相對全面的了解。藉助這個印象,我希望對他的音樂能有一個相對公允的介紹。

論聲線而言,他的先天條件其實相當不錯,天生音調偏高,在中高音區依然不會顯得太硬太刺耳,而是有一定的自然關閉,形成一種沙沙的、鬆弛的氣感。相對不費力的發聲讓他的演唱會全程保持了不錯的穩定度,除了部分情緒上來之後音準的失控,其餘基本經受住了直播的嚴苛考驗。

論音樂表達,其實和他個人形象一脈相承,中二到有點可愛,反而讓他的音樂里能聽到很鮮活的個性。

舉例兩首在演唱會裡我印象比較深的歌,《HATER》和《Underground King》。

《HATER》是一首做的相當優秀的EDM、Trap融合。低音打底的迷幻陷阱氛圍結合後半段使歌曲突然破碎重組的Breakdown,結構被打碎後反而生出巧妙的有機碎片質感,給人很多聽覺上的驚喜。他的作品不但包括了Hip-hop傳統外放感,還透著屬於他個人的個性與自信,「誰是rap之路最耀眼的那個人,that’s me」,「中國市場怎樣都love me」。如果有人表演這首歌的lipsync我會非常願意看。

《Underground King》也很有意思。按理說他怎麼都和underground擦不上邊,但他還真的找到自己和這個標題的契合點。一脈相承的還是那種自信到不可思議的趣味,「那麼多的rap,就這首值得驕傲」,「還想再聽encore嗎,那你就單曲循環吧」,玩梗玩到讓人拍手大呼可愛。

Get到這兩首歌也就get到了黃子韜的特質,那種一本正經的誇張反而成了一種很搖滾的幽默感,C-POP的得名也可以歸為這種幽默。這反而讓他的形象不像一般藝人那麼紙片,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類。

音樂上,能逐漸感受到他在音樂品味上的進步。他現在做的東西路子很明顯要正得多,廣泛結合了Trap和EDM的營養,沒有跑偏,而且很有個人特質——國內唱這種編曲偏硬核的Trap的藝人幾乎沒有。

這種又倔又炸的氣質也是他和GAI合作的基礎。上個月他和GAI合作的《不勞不獲》也值得一聽。GAI生猛的江湖氣遇上黃子韜諧謔的霸道氣,氣質竟然很搭。曲風還是Trap,差不多是他做的最多的曲風。

黃子韜最新概念EP《music is BLUE》的上線,也將他2019年的「BLUE」音樂線全盤托出(從Life、Love、Art、Music四大主題),從音樂人聯手到視覺藝術跨界融合,他正嘗試從多維的角度去展現他的音樂,讓大家看到他的全面性。

EP一共兩首歌,《錯》是流行向的另類R&B,旋律流暢,電音hook漂亮,做了點Glitch-hop的故障音效讓整體效果在成人抒情之外多了點新意。

《AI》則和前文提到的《HATER》、《Underground King》、《不勞不獲》一樣屬於他比較擅長的精良trap,是他自我風格的延續。

相對而言,黃子韜的音樂風格在保持個人特質的基礎上,還是比較多元的。有抒情有R&B有舞曲等。他的個人特質最初並不那麼明顯,但在他越來越多地參與到製作環節後,個人的審美與表達總會從作品裡展現出來。他不怕露怯,敢於沖在前面袒露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反而表現出了躲在詞曲作者與製作人身後的歌手所沒有的生動個性和特質。在不斷的試錯之中,他也在悄悄地進步。

三人行必有我師,除了單純的作品好壞,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讀懂作品,找到作品裡或許值得被討論、學習的。

黃子韜的音樂稱不上無懈可擊前無古人,但編曲新潮精緻之下,沒有停留在單一複製潮流了事,而是能展現出難以復刻的自我個性,讓人感到真實。

之前討論到流行文化時,提到當下娛樂文化的成因,歸因了一句「life is too long, we are kind of bored」——或許正因為如此,才會有那麼多人選擇追逐一個能讓人覺得真實、立體、鮮活的偶像。「真實」某種意義上是一種難度極高的自我呈現,卻也是打開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