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 從一個病例看懂ALK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

2019-11-01     醫脈通腫瘤科

病歷簡介

患者,男,64歲,診斷為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腦轉移。急診科就診時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乾咳,體重減輕。既往病史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吸煙史33年,但在診斷前15年患者已成功戒煙。胸部X光檢查發現右肺門存在異常,右側大量胸腔積液。胸部CT掃描顯示右肺不張、右側胸腔積液較多、右下葉壞死及右肺門充盈。

患者胸腔穿刺細胞學檢查呈陽性,確診為肺腺癌(TTF-1-陽性,CK7-陽性,CK 20-陰性,WT-1和Calretinin陰性)。PD-L1的表達為50%,螢光原位雜交(FISH)檢測顯示ALK重排為陰性。EGFR、ROS 1和BRAF基因均為野生型。由於症狀性胸腔積液迅速恢復,因此完成了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右胸膜組織活檢和滑石粉胸膜固定術。

胸膜組織經病理檢查後,與肺腺癌一致。然而,PD-L1表達顯示為0%,免疫組化結果顯示ALK重排陽性。用FISH(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ALK裂解FISH探針試劑盒)對該組織樣品重新進行ALK檢測,該試劑盒在52%的細胞中檢測到ALK(2p23)重排。

PET/CT掃描後顯示肺部右後下葉有高代謝病變,右半胸有廣泛的高代謝性胸膜病變,並伴有高代謝的右肺門和鎖骨下淋巴結,以及左側縱隔和左頸部的淋巴結。可見多發性骨轉移灶,左側肝臟可能有小病灶。腦MRI顯示3個轉移灶:右側尾狀核12 mm病灶,右側顳葉10 mm病灶,左側小腦半球3mm病灶。

患者持續性乾咳,用力時呼吸困難,右胸和背部疼痛。患者諮詢放射腫瘤學專家後接受了右顳葉病變(21 Gy)和右頂葉病變(21 Gy)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3mm病灶未經放射治療。患者口服阿來替尼 600 mg,每日兩次,耐受性良好,無明顯副作用,相關症狀有所改善。6周後複查影像學檢查,腦MRI顯示3個病灶完全緩解,包括最初未接受放療的3mm病灶。胸部/腹部/骨盆的CT掃描顯示,所有先前確定的疾病部位都表現出明顯的反應。

ALK陽性轉移性NSCLC的治療

雖然ALK 陽性轉移性NSCLC僅占所有NSCLC病例的3%~5%,但目前已研究出了三代的ALK-TKI(包括第一代的克唑替尼,第二代的阿來替尼、塞瑞替尼和布吉替尼,第三代的蘿拉替尼),從而為這一群特別的NSCLC患者發展出了多種靶向治療方案。 在2020年第一版NCCN指南中,對於晚期ALK基因重排陽性的NSCLC的一線治療,阿來替尼(首選)、塞瑞替尼、布吉替尼和克唑替尼均為1類推薦。

III期ALEX研究比較了阿來替尼與克唑替尼在ALK +轉移性NSCLC一線治療中的療效。研究顯示,阿來替尼組相比於克唑替尼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顯著改善(34.8 個月VS 10.9個月;HR 0.43;95%CI 0.32-0.58;P<0.001),基於該結果,醫生為該患者選擇了阿來替尼。

2019 年ESMO大會上,ALEX研究更新了最終的PFS分析結果,以及延長隨訪時間後的OS數據。數據截止至2018年11月30日,較上一次數據截止時間點(2017年12月1日)延長了12個月的隨訪時間。研究結果顯示,阿來替尼組和克唑替尼組的中位隨訪時間分別為37.8個月和23.0個月,主要終點分析:研究者評估的中位PFS分別為34.8個月(95%CI:17.7個月~NR)和10.9個月(95%CI:9.1個月~12.9個月),阿來替尼組降低57%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HR=0.43,95%CI:0.32~0.58;P<0.0001)。阿來替尼組53.3%的患者發生疾病進展事件,而克唑替尼組則為80.8%。

亞組分析顯示,對於基線合併CNS轉移的患者,阿來替尼組(n=64)和克唑替尼組(n=58)的中位為PFS分別為25.4個月和7.4個月(HR=0.37,95%CI:0.23~0.58);而對於基線無CNS轉移的患者,兩組中位PFS分別為38.6個月和14.8個月(HR=0.46,95%CI:0.31~0.68)。不論患者是否存在基線腦轉移,相比克唑替尼組,阿來替尼組有更多患者未出現疾病進展,46.4%的患者在3年中未出現疾病進展,克唑替尼組只有13.5%患者在3年中未出現疾病進展。

更新的OS數據顯示,兩組的OS數據仍未成熟,但相比克唑替尼組,阿來替尼組降低了31%的死亡風險(HR=0.69,95%CI:0.47~1.02)。對於基線有CNS轉移的患者,阿來替尼組降低了40%的死亡風險(HR=0.60,95%CI:0.34~1.05);而基線無CNS轉移患者,阿來替尼組同樣具有優勢,降低23%的死亡風險(HR=0.77,95%CI:0.45~1.32)。4年的OS率,阿來替尼組高達64.5%(95%CI:55.6%~73.4%),而克唑替尼組為52.2%(95%CI:42.6%~64.8%)。

安全性分析顯示,阿來替尼組更具優勢。儘管阿來替尼組患者接受治療的時間更長(27.7個月vs 10.8個),但是阿來替尼組仍然顯示出更好的安全性,3~5級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為48.7%,而克唑替尼組則達到55.0%。

在此病例研究中,PD-L1腫瘤比例評分(TPS)在胸腔積液中≥50%,而在胸膜組織中為0%。基於先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EGFR/ALK突變的轉移性NSCLC中的研究,EGFR/ALK突變腫瘤患者不能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中獲益,無論PD-L1表達如何。Keynote001研究顯示,帕博利珠單抗治療PD-L1表達≥50%NSCLC中,EGFR野生型NSCLC患者的ORR為40%,中位OS為15.7個月,但在突變型患者中,ORR僅為20%,中位OS僅為6.5個月,提示EGFR突變型NSCLC使用PD-1抑制劑的療效明顯劣於EGFR野生型患者,因此目前NCCN指南並不推薦EGFR突變NSCLC患者接受免疫治療,ALK重排患者也是如此。

總結

隨著阿來替尼作為ALK +轉移性NSCLC的一線治療的地位越來越明確,當患者使用阿來替尼治療時,了解ALK耐藥模式和適當的藥物順序將變得更加重要。儘管免疫療法改變了轉移性NSCLC的治療,但無論PD-L1 表達如何,在EGFR或ALK突變腫瘤的一線治療中,免疫療法不會被優先考慮。

原文連結:https://www.cancernetwork.com/lung-cancer/targeted-therapy-mutation-driven-metastatic-nonsmall-cell-lung-cancer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Tj-J24BMH2_cNUg1Pg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