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賣出近萬元不是稀奇事   五色果蔬饅頭「蒸」出多彩生活

2020-08-14   永康日報

原標題:一天賣出近萬元不是稀奇事   五色果蔬饅頭「蒸」出多彩生活

說起饅頭,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傳統的白色饅頭、棕色的紅糖饅頭。其實,饅頭也可以做成五顏六色,黃色、綠色、紫色、粉色……

這些多彩的饅頭出自廚娘夏姐之手。醉心永康點心的她,創造了高顏值的五色果蔬饅頭,也「蒸」出了自己多彩的小康生活。

為讓女兒吃得開心而起步的美食之路

「夏姐」,真名叫夏鮮利,家住經濟開發區夏溪村。「夏姐」一開始是粉絲對其的一種稱呼,如今則是夏鮮利美食招牌。

2014年,夏鮮利還只是一名家庭主婦,生活都圍著讀幼兒園的女兒轉。說起進入美食界的緣由,夏鮮利直說是意外。

「和大部分永康女人一樣,我也擅長製作角干餅、粽子、肉麥餅等。後來,女兒讀幼兒園了,我就想著做些點心,讓她帶去與小朋友們一起分享。」夏鮮利說,一開始製作點心,純粹是為了讓女兒吃得開心。

於是,那段時間,夏鮮利經常會製作各種美食,有時候還變著花樣改造傳統的永康點心。因為她做的東西好吃,再加上女兒和她自己的分享,很多親戚朋友都愛上了她做的點心。

「你做的東西這麼好吃,為什麼不去開一家店呢?」一次,一位親戚建議她開家店,把美食做大。

當時正是2014年,微信才剛剛流行起來。有經濟頭腦的夏鮮利一下子就看準了微信朋友圈背後的經濟效益,開始在朋友圈裡吆喝自己的美味點心。

「鮮利,聽說你賣饅頭了?給我來4斤嘗嘗。」「哇,好吃,再給我來4斤。」2014年11月26日,夏鮮利在微信成交了第一單生意,買家是自己的好友。

原以為只是一次「友情捧場」,誰料想,竟成了今後生意的「開門紅」。原來,這位好朋友把好吃的饅頭分享給了鄰里朋友。大家品嘗後,好評不斷,爭相向夏鮮利下單。

2斤、5斤、6斤……源源不斷的微信訂單如雪花般「砸」來,夏鮮利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也敲開了後來「夏姐美食」紅紅火火的大門。

經過上百次「搗鼓」 推出五色果蔬饅頭

經過7年的發展,「夏姐美食」已經成了很多吃貨的心頭好。細數她的美食王國,五顏六色的果蔬饅頭無疑是金字招牌。

「來,嘗嘗果蔬小饅頭,綠的是菠菜汁,紅的是紅曲,黃的是胡蘿蔔,白的是鮮玉米,紫的是紫米……」在採訪時,記者有幸嘗到了這些招牌饅頭。

不過,要把普通的饅頭做成五顏六色的樣子,即使是擅長「搗鼓」美食的夏鮮利也經歷了不少失敗。

一開始,夏鮮利費盡心思研究各種天然色素,如「紅饅頭」曾嘗試過火龍果,但蒸熟後顏色會發生變化,且口感不佳,「紫饅頭」若用番薯的話饅頭會開裂。嘗試過數十種果蔬後,她最終確定了菠菜、紅曲、胡蘿蔔、玉米、紫米等五種原料。

果蔬原材料確定了,果蔬汁與麵糰的比例是下一個難關。對其中的困難,夏鮮利丈夫應英傑最有感觸。當時,他每天都要品嘗各式各樣的果蔬饅頭,中餐是饅頭,點心是饅頭,晚飯還是饅頭。雖然心裡苦惱、吃得難受,但應英傑對妻子的支持從來沒有放棄,努力扮好試吃「小白鼠」的角色。

幸運總是眷顧那些付出努力的人。果然,在經歷上百次的失敗後,夏鮮利終於調試出最佳比例的果蔬汁,製作出五色果蔬饅頭。

在「搗鼓」美食的路上,夏鮮利一直沒有停步。如今,除了五色果蔬饅頭,她還「搗鼓」出了改良版角干餅、養生小粽子等美食。

專注優質美食 小康路上越走越穩

從2014年開辦家庭作坊,7年的時間裡,「夏姐美食」越做越大,擁有20多個微商代理。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感受到了「夏姐美食」的火爆,多次因為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的取貨,不得不暫停採訪。採訪期間,一名快遞小哥取走了一箱發往江蘇的果蔬饅頭。應英傑告訴記者,像這樣的單子每天不下於10單。

果蔬饅頭遠銷江蘇,這無疑是對「夏姐美食」的最大肯定。除了饅頭的美味因素外,多年不變的價格也是重要原因。此外,他們自始至終都秉承著「質量為先」的理念,從一開始就立志將「夏姐美食」產品打造成為中高端的產品。

果蔬饅頭生意越做越紅火,家裡的日子也過得越發滋潤。應英傑粗略地算了一筆帳,從快遞、跑腿、代理、上門自提四類來算,每日固定銷售額基本在2000元至3000元不等。要是遇上一些常合作的酒樓訂單和代理大訂單的日子,日銷售額近萬元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生活好了,老百姓對吃也就變得講究了,就連饅頭也追求新穎,卻不失綠色。那咕咕作響的籠屜里,「蒸」出的不僅是美味的饅頭,也是夏鮮利一家的好日子。小康路上,只要初心不變,從來沒有終點。正如應英傑所說,只有注重品質,生意才能源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