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務院客戶端的「疫情風險等級查詢」小程序信息顯示,北京市朝陽區成為全國唯一的高風險地區。隨後,很多媒體都發布了這條消息:北京市朝陽區成為全國唯一一個疫情高風險區。一時間「朝陽區」引發了人們的熱議:朝陽區的高風險何在?對身處朝陽區的人是何相關性?朝陽區居民需要什麼特殊防護嗎?
帶著這些疑問,《看呼吸》記者獨家採訪了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教授。
用舊的分級標準定義朝陽區的疫情風險程度是不確切的
4月20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八十七次新聞發布會。在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回答了記者關於北京市朝陽區被列為高風險的原因。
對此,曾光教授表示,在疫情初期,如何定義高風險地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第二,14天內有聚集性疫情發生。但這是在疫情初期的分級標準,來定義現在朝陽區出現的情況,這是不確切的。
「首先當時舊的分級標準沒有考慮到地區總人口,朝陽區500萬人口,疫情發生以來,防控工作一直做得比較好。該地區的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但是大部分病例數是兩個月以前的數據,是歷史了,是舊帳,跟現在聯繫起來是不合理的。」曾光教授說,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說,新帳舊帳一起算在專業上是行不通的,不能說明問題。
目前是新舊分級標準交替期,需重新定義新標準
如何判斷一個地區的疫情風險情況?曾光教授說,目前我國正處於新舊分級標準交替的時期,過去的分級標準適合於疫情上升期,而現在應該由專業人士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做疫情風險評估,然後制定一個新的分級標準。
「對一個地區疫情風險的評估最重要的是要實事求是。」曾光教授認為,目前,朝陽區不構成疫情高風險區。
朝陽居民不用過度擔心
4月14日北京朝陽區首城國際確診的一例境外輸入性病例造成其家庭3人的關聯性病例。因這次發生的聚集性疫情,將朝陽區疫情風險級別定為高風險地區。這讓居住在此附近的居民擔心:距離確診病例小區這麼近,該如何防護?有無被傳染的風險?
對此,曾光教授說,這是一起居家聚集性疫情,主要是家庭感染,沒有擴大傳播,而且政府及防控部門很快控制了密接人群。因此,朝陽區居民不用過度擔心,但是外出還是要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保持距離、勤洗手。
五一小長假,三類人群儘量不要外出
五一小長假馬上就要來了,很多人擔心:疫情期間,出遊安全嗎?曾光教授建議,由於疫情,大家宅在家裡時間較長,利用五一小長假適當外出放鬆一下,呼吸新鮮空氣,是有利於身心健康的。但是外出還是要保持警惕,需要意識到仍然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因此還是要做好個人防護:
1、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禮儀,保持適當的距離;
2、儘量不要參加密閉的室內活動;
3、選擇錯峰出遊,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曾光教授建議大家可以選擇遠近郊區踏青,在比較空闊、人群稀少的地方可以適當摘下口罩,呼吸新鮮空氣。
最後,曾光教授提醒這三類高危人群儘量不要外出旅行: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
專家簡介
曾光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華醫學會公共衛生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市政府參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創始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本文完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排版:大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7srvHEBnkjnB-0z5I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