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水寶地」模式的理論看風水
實踐證明,古人所謂「風水寶地"確實有著較高的環境質量和景觀質量。因為它們大都符合我國的自然大氣候,並依據當地的具體小氣候和地形而選定,是古人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智慧的結晶。
我國位於地球的北半球,歐亞大陸的東部,太平洋西岸。這樣的海陸位置有利於季風環流的形成,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季風氣候最明顯的區域之一,盛行風向隨季節呈周期性的轉換。冬季,中國境內大部分地區吹偏北風,所以在北方黃土平原等「大地域,人們便挖窯洞而居,或以四面高牆圍成合院,創造了良好的禦寒避風場斤。夏季,由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帶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豐富水汽,在中國東南部區形成高溫多雨的氣候。由此,人們認識到只有山坡台地利於防洪,減少危險,能提供較安全的居住地,並且產生髮展了具有一定防風,防潮,防洪的干欄式,和穿斗式建築。
我國區域江闊,雖然地形複雜,山脈眾多,但其分布卻很有規律性。這個規律,便是我國地理學家吳尚時教授提出的」帶三弧」的結構。「一帶」是指東西走向的褶皺斷塊山地,即崑崙山一秦嶺山系。「三強」 是指東西走向山系北面的「蒙古弧",青藏高原上的「西藏弧」和華南的「華南強。這些山系是由歐亞、印度洋和太平洋三大板塊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位於中國中部的崑崙山一秦嶺大別山脈是我國最重要的山脈系統。而我國地勢的基本特點是西高東低,自西向東蓬級下降,呈現出三個明顯的傾斜階梯。整個趨勢是西北高,東南低。風水學家認為,中國在尼侖山的東南面,天下山脈,祖於崑崙,下生:「三龍人中國」。「三龍」即山脈的三大幹系,其以黃河、長江為中界,將南北地城分為南干、中干預北干。
北干係是指黃河以北的廣大區城請山,包括青海、甘肅、山西、河北、東北等省份。山脈從西北高原展來,主脈山脊以西之水,流人龍門西河,脊東之水,流於南冀,人於東海。其四一支脈,為壺口奉岳,次一支脈包份晉之原, 而南出成為析城王屋山,又西折為富首山。又一支脈為恆山,次支脈為太行山, 太行山綿延千里,山高林密,其最長一分支為燕山山脈,東延盡於平灤。
中千系指資河與長江之間的地城山不, 包括四川歐間。下街政.一支下函谷,以至嵩岳少室,東請省。其山脈山蜀漢面來,一支至長安,而盡於關中。
支盡泰山。另一支自蛹軍漢水之北,生下盡於揚州。南干係指長江以南區城諸山系,包括雲南、貴州、廣西、湖南、左邊一支,去為江北形江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諸省。其主脈祖於眼山,岷山夾江兩岸而行, 其一支度桂嶺,包湘成許多分支。右邊-支,分散至湖南肉 而東盡於兩浙南京。包彭籃之原,度做黃山,以盡於源而北,經袁筠之地,盡於蘆阜。其一支自南而東, 皆從五嶺而來,自南面南京。又自天目山分支,盡於浙江。南干係尚有江西山脈, 南尼以盡閩粵,包北閩廣之山自北面南,一支明又包浙江之原,北首以盡會格.括嶺南山系。
中國地形三階梯示意圖
以上即堪輿家認為的中國諸山山系大概,其與實際山脈的分布與走向情況大略相同。堪輿家將其作為山脈祖宗支派的大綱,若要探尋龍脈之來源,必先洞悉以上諸山之支派,依此認「龍」,按圖索驥。這好像大姓之家譜,以資稽考族份之遠近。所以堪輿家在勒察山川形勢的來龍去脈時,就叫「認宗"。中於站0如洲乾田科正形處法大
我國的江河水系,支紛派繁,大小湖泊,星羅棋布,水利資源十分豐富。我國古代認識、開發和利用這些水利資源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解煌成就,諸如作為農業命脈的成乾上萬的水利工程、便於交通運輸的遠近航道、多種多樣的水產水坡、大量的伙用井泉,以及改善了生活和生產的水文環境等,同時也發展起了我國古代的陸地水文地理學。這些古代水文地理的成果為鳳水學案廣泛吸收。他們把水系河流也比喻為一龍,井往意到微現水文對環境和擇地的影響,如風術專著(休龍街)就對此作了專門而詳盡的探索。受山樂走向和西高東低的地形制約、 中國境內的主要河流, 如長江、黃河、珠江、沉光江等,北德向管是由西北向東南轉西下、最終人于海洋。這個大地河流的規律對風水學的水系認識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古人認為,「天不足西北,
北方地勢高亢為「天門」,東南方低下為「地戶」。風水家觀水明 地不滿東南」,西出東南為佳,即以「天門地戶」作為水口關鎖。 國規不則認為水來自西北, 流演上文提及的「風水寶地」的環境模式,正是總歸中國山脈水水系的大概,以及納陽禦寒的氣候實利功能而提出的。在這個模式下,基址背後的巒可作冬季北來的寒風的屏障:面水可以接納夏季南來的涼風,爭取良好的日照條件,並可取得生活、生產的用木方便條件。浦溉莊稼:緩坡可避免共請之災:左右圍護,植被茂感形成的蝦閉空間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局部小氣候:在戰亂的年代還是難攻易守的地形,
顯然,「鳳水寶地」 模式適合於我國的氣候特點,以及中國封建社會以農業為主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具有古代地理學的支持和高度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