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銖的崩潰,那年亞洲金融危機始末

2019-08-09     牛牛說金融

泰國經濟曾經很出色

20世紀70年代,東南亞國家利用成本優勢,承接了部分美國製造業轉移工程。外資的拉動刺激了當地經濟飛速發展,這裡面最大的受益者是泰國。誰也沒有想到90年代中期,一場金融危機席捲了亞洲幾個經濟體,而泰國成為了當時的重災區。

提起當年的泰銖貶值,很多人習慣的把索羅斯當成罪魁禍首,那麼真的是這樣嗎?一個基金就可以挑戰一個國家的貨幣安全嗎?對此我的評價是,索羅斯只是財富的搬運工,更大程度是因緣附會如是關照。今天通過幾個緯度來闡述下當年的歷史,這一步一步是從開始就註定,索羅斯到時間去收割財富的一個因果。

1、 東南亞崛起之泰國奇蹟

泰國製造業

20實際80年代到90年代初,泰國經濟經歷了增長逆襲。從GDP角度來看,他們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長,其經濟結構中製造業出口年增長30%。拆開數據的結構,這段時間泰國的經濟增長几乎為出口拉動。我們從海關數據得知,那一段時間泰國製造業出口占據總出口比重由原來的36%提高到81%,製造業在GDP的比重由22%提高到了29%,泰國比較傳統的出口項目農業占比逐漸降低由21滑落到11 。

泰國經濟受益於美國落後產能的轉移,通俗來講就是產品設計在美國,其代工一塊放在了東南亞一帶。目的就是開發東南亞地區的廉價的勞動力和資源,活躍當地經濟的同時美國企業因為降低了生產成本,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提升。那時候的泰國有點類似2000年後的中國大陸,其中的典型公司是台灣的富士康。說的直白些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創造外匯,進而提升國內經濟增長的一種模式。

東南亞國家為了守住來之不易的製造業,每個經濟體都制定了較低的美元匯率鞏固優勢。在東南亞經濟高速發展的這段時間內,美元為了緩解國內經濟矛盾,採取了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元的持續貶值間接提高了這些經濟體的出口競爭力。時間進入1996年,美國人完成了兩個經濟體的收割(日本、蘇聯),國內經濟強勢反彈。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開始收緊,這就導致錨定美元政策的東南亞各國被動加息,泰國是東南亞的典範所以也是受傷比較深的國家。

我們翻開泰國出口數據發現,從96年開始泰國的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匯率升值帶來的影響),慢慢的由貿易順差國變成了貿易逆差國。貿易赤字一般會傳導到財政赤字,很不幸泰國遵守了這個一般規律。

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個致命缺陷,那就是生產過程中參與者不會有太多財富分享,通俗點來說就是工人得到的報酬有限。

96年年底泰國經濟出現了潛在危機,主要表現為國家財政力不從心,民間財富積累有限。經濟素有三駕馬車之說,那就是投資、消費、貿易,泰國面對的是國家投資無糧民間消費無米的狀態。此時要想擺脫潛在的困局,加大吸引外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 驅虎趕狼後發現,泰國自己是真正的羊

曾經被洗劫的泰銖

泰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吸引外資拿出了真金白銀的政策,目的是為了刺激可能陷入困境的本國經濟。現在總結政策主要有亮點,第一加快資本市場開放第二承諾高利率回報。相關政策一經發布,瞬時吸引了國際資本主義,但是聞到金錢血腥更多是投機機構。

泰國政府經濟刺激政策真實想法是吸引外資投資實體經濟,但是這些資金看到了高利率帶來的無風險套利。(利差存在就會給熱錢投機空間)大量熱錢蜂擁進入泰國,他們的目的很明確,開放的金融市場短線投機對於熱錢來說是歡快的世界。這些資金分別進入了股市、外匯等容易短期投機獲利的領域。

此時的泰國政府為自己實事求是的政策而欣慰,快速流入的資金數字表明,政策見效很快。只是他們不清楚,這些資金在秘密的埋雷,目標就是用快刀切肉。這一批追逐投機的資金中,有一個叫量子基金的機構,他的當家人叫索羅斯,當布局完成後他一直在等待發動總攻。

1997年3月初,泰國央行宣布國內少數金融機構存在資產質量及現金流問題,謹防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這個消息的發布,對於索羅斯來說無疑是獵手發現獵物的馬腳。對於善於捕獵的猛獸來講,一旦有機會可乘,迅速出擊一招致命就是本性。索羅斯馬上下達作戰命令,拋售所有籌碼,並做空泰銖!

泰銖在眾多資金的圍攻下,開始大幅貶值。感受到巨大壓力的泰國政府慌亂中決定干預匯率,拿出國家外匯儲備,傾全國之力對抗投機資金的做空行為。泰國央行與新加坡組成聯盟,調集120億美金買入泰銖。另外用行政命令禁止國內金融機構對境外機構進行籌碼輸送,同時提高泰銖利率。

泰國政府的三板斧開始取得了巨大成功,頂住了短暫的壓力迫使投機資金休戰一個月。但是一個月後,以索羅斯為首的做空基金掉頭重來,以強大的優勢迅速耗盡了泰國外匯儲備。沒有彈藥的泰國政府,只能接受泰銖貶值的命運。

當一切結束,泰國人發現其吸引外資的政策變成了徹底的宰羊運動,運氣不好的是泰國是那只可憐的羊。

3、 泰銖貶值後的影響

金融風暴中迷茫的人

泰銖猶如瀑布一樣的貶值速度,猶如飛流直下三千尺般的壯觀。泰國金融市場進入了混亂,而那些締造泰國製造業崛起的企業紛紛在這個過程中破產。泰國的老百姓在這場經濟災荒中損失慘重,他們發現手中的泰銖要想保值要麼換成強勁的美元,或者趕緊把紙幣換成商品才能避免損失。

這個背景下,泰國的銀行遭遇了擠兌潮,間接迫使泰國銀行業出現倒閉風。整個泰國經濟陷入了蕭條,誰也想不到就在兩年前,這還是一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泰國好像境內遭遇了一場颶風,風雨後留下了一片狼藉!

國際熱錢洗劫完泰國後,拿著豐厚的戰利品瞄向了下一個獵物。東南亞各國大多數被其洗劫,這個時期的印尼盾、菲律賓比索、緬甸元、馬來幣統統沒能倖免。各國股市經歷短時間暴漲後,紛紛大幅跳水。實體經濟的工廠倒閉、銀行破產、物價上漲、貨幣貶值就是那段時間的熱點詞語。

從1997年7月開始,國際熱錢幾乎橫掃了東南亞,直接結果就是各國貨幣出現了大幅貶值。這些經濟體的金融市場遭遇了嚴重衝擊,這些國家的經濟直接損失達到了1000億美元,從此他們進入了經濟衰退的潮流之中。

亞洲金融危機損失的1000億美元當中,大部分被熱錢瓜分!

結語:今天我們回顧這次20年前的金融危機,不免感慨萬千。是索羅斯無所不能嗎?理性的答案應該不是,首先是自身的經濟結構,其次是左右不了的美元政策。當這些因素形成共振的時候,政府領導人一旦滿腦子都是自救思維,其做出的決定可能適得其反。泰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索羅斯並不能發動大規模的財富洗劫,他只是一個成熟的獵手,一旦發現獵物一招致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k0udmwBvvf6VcSZTV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