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天鎮縣:打好脫貧攻堅戰,打造鄉村振興「天鎮模式」

2021-04-17     朱文鑫

原標題:山西天鎮縣:打好脫貧攻堅戰,打造鄉村振興「天鎮模式」

2021年4月15-17日,藉助山西天鎮李二口長城文化節之際,走進天鎮的美麗鄉村深入李二口村、趙家溝村、賈家屯村、塔爾村、易地扶貧安置點萬家樂移民小區群眾搬遷、後續扶持等情況,之後又走進了產業園區,萬家樂移民小區扶貧產業園的北京移動10086客服中心、素錦悅衣服裝有限公司、泰瑞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以及中地牧業、匯地冬棗等產業進行了調研,天鎮縣脫貧攻堅勝利收官,通過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貧困人口實現全部清零、穩定脫貧,易地扶貧搬遷、光伏扶貧、「天鎮保姆」培訓輸出等多項重點工作獲得國家和省市表彰肯定,特別是成功承辦全國光伏扶貧現場會和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家政服務分賽活動,進一步塑造了脫貧攻堅的天鎮品牌。

天鎮縣按照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六點要求」,緊扣「四個不摘」「四個不減」,堅持把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促就業、防返貧、抓宣傳、立產業、強機制,各項工作取得預期成效。

強化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推動三農工作重心有序轉移。緊扣以鄉村振興統攬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的歷史方位,持續抓實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推動「三農」工作重心平穩有序轉移。通過抓責任落實、抓政策落實和抓工作落實確保各項工作落地到位。

堅持「穩出公培」一體推進,確保脫貧勞動力有業可就。落實「人人持證、技能社會」,把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頭等大事來抓,確保有能力的脫貧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穩」,就是穩崗留工。鼓勵企業吸納勞動力就業,認定8家企業為扶貧車間,吸納勞動力702人,發放補助88.79萬元;鼓勵自主創業,向銀行推送20多家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幫助辦理創業擔保貸款120萬元。「出」,就是保障外出務工。開展「點對點」服務,通過勞務對接,幫助6890名外出務工人員順利返崗復工; 「公」,就是開發公益崗位。科學設置護林員、保潔員、保安、疫情防控監察員等公益崗位,就地就近安置脫貧勞動力2223人。「培」就是加大培訓力度。發揮人社扶貧技能培訓基地「龍頭」作用,對脫貧勞動力開展訂單培訓、精準培訓,加強「天鎮保姆」特色勞務品牌培育,全面提高脫貧勞動力的持證率、就業率。

突出「三檢四療八幫扶」,確保不發生大規模返貧。建立「三檢四療八幫扶」動態監測幫扶機制。「三檢」,就是三輪體檢、界定對象。由工作隊和村「兩委」緊盯收入水平和「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開展三輪走訪,摸清不穩定戶、邊緣戶和困難戶,逐一建立台帳、動態管理。 「四療」就是四級診療、逐級篩選。一是農戶主動申報;二是村委日常監測。三是鄉鎮研判預警。四是縣級統籌幫扶,由扶貧辦牽頭,會同財政、公安、民政、住建、工商、教育、醫保等部門完成信息比對,納入重點幫扶對象名單。「八幫扶」,就是對症下藥、八策幫扶。對穩定戶、預警戶、幫扶戶實行分級預警,精準給予金融就業、民政兜底、發展產業、「三保障」及安全飲水、教育健康、重大變故、保險預防、扶志扶智等八項幫扶措施,確保措施到位,效果到位,堅決守住防返貧底線。

抓實「七產三園一壯大」,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七產」,就是扶持7大農業產業板塊。鼓勵新引進的山地陽光、東瑞等大集團與本地27家龍頭企業協同發力,發展小雜糧、黃花、杏果、中藥材等7大農業萬畝級種植基地和精深加工產業,藉助北京10個重點直營門店,形成產供銷閉環。「三園」,就是做好萬家樂「一城三園」後續扶持。對萬家樂、安家皂等67個安置點,依託萬家樂產業城一期輕紡陶藝園、二期食品加工園、三期恆宗藥茶園,鼓勵37家入駐企業、鄉村9個扶貧車間帶動3600人就業,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一壯大」就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對全縣172個行政村,一村一檔、一村一策,在鞏固集體收入50萬元以上20個村、40萬元以上11個村、30萬元以上20個村的基礎上,對10萬元以上收入最低的82個村,一對一幫通過部門重點幫,特色產業帶,文旅開發引,盤活資產育,專項政策扶五項硬舉措確保實施。

聚焦「兩宣一片三凸顯」,全方位講好天鎮脫貧攻堅故事。「兩宣」就是做好媒體宣傳、群眾宣傳。深度挖掘全縣脫貧攻堅典型事跡、先進人物等,向中央、省市主流媒體大力報送新聞稿件。截止目前,在市級以上媒體刊播稿件240餘篇,其中2021年1月21日央視發現之旅播放《央視名嘴水均益對話天鎮縣委書記詳解脫貧攻堅密碼》、央視17頻道播放《三農群英匯》鄉村振興人物榜——李春,新華網刊登了《山西天鎮:有機旱作釀酒高粱助農增收》,市委機關刊物《今日大同》特刊了天鎮脫貧攻堅成果。利用廣播電台、電視台、「天鎮今視」微信公眾號、「五彩天鎮」APP組成媒體矩陣,首發本縣、轉發脫貧攻堅稿件1200餘條,全方位展示天鎮脫貧攻堅成果,提振群眾脫貧致富的「精氣神」。

打好鄉村振興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新發展。天鎮縣在脫貧攻堅決戰完勝基礎上,緊緊抓住脫貧過渡期銜接鄉村振興的歷史機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守牢脫貧底線。健全防止返貧動態幫扶和監測機制,聚焦全縣脫貧不穩定戶513戶1333人、邊緣易致貧戶331戶638人,以及因病因災等導致基本生活嚴重困難戶開展動態監測,及時納入幫扶政策範圍,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做大做強農業產業。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市場為導向,繼續優化種植業、畜牧業的供給結構,培育和擴大特色農業,打造京津冀特色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晉北農業產業新高地。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重點加快推進恆宗藥茶產業園、東瑞葡萄產業園、特色食品加工園以及山地陽光茶飲料生產項目,爭取年內投產。持續壯大畜牧產業,啟動投資1.12億元的大偉嘉金豬5000頭繁育豬場二期建設項目,推動投資1億元的63個千頭規模育肥豬場正常投產運行。穩步推進特色種植,新發展高梁、紅芸豆等有機旱作農業基地1.5萬畝,總規模達到10萬畝,同時依託北京直營店產銷對接、場地掛鉤優勢,爭取建設晉能天鎮宏豐、神農科技(蘭玉堡)兩個設施蔬菜標準化示範園區4000畝。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林下養羊1000隻,養雞5000隻,養殖野豬100頭,種植中藥材3000畝。

提高「三農」發展能力。持續完善農業基礎設施,重點實施河道治理、灌區節水配套、新建高標準農田,健全農產品市場流通鏈條,新建25個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加強與永定河、山西水控集團對接,加快推進石佛寺水庫供水工程,不斷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開局之年,天鎮縣準確把握「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全力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打造鄉村振興的「天鎮模式」,彰顯「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推進鄉村振興,奮力譜寫「三農」工作新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H2G4HgB9EJ7ZLmJEH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