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天氣之子》,讓我看到一個「矯情」的新海誠

2019-11-04   豹一愛動漫

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已於前幾日在國內正式播映。繼前作《你的名字》收穫不菲的成績過後,許多小夥伴對於此次的新作亦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其能再造之前的良好口碑。然而待看完過後,觀眾們對於這部作品的評價卻褒貶不一,豆瓣的評分更是由原先的9.2高分跌落至目前的7.1分,下滑可謂嚴重。這樣的現象著實令人感到不解,難道這次《天氣之子》的表現真得如此不佳嗎?

我自己則是向來避免人云亦云,因此選擇自行前往影院一探究竟,希望作出客觀的評判。不過待看完《天氣之子》過後,我總感覺這次的新海誠,似乎有點「矯情」。

這裡的「矯情」得怎麼說呢?其實單從《天氣之子》熟悉的畫風、RADWIMPS的音樂與君名的彩蛋,都可看出新海誠仍渴望這次的新作能與《你的名字》再創同樣輝煌的成績。然而他似乎又不僅滿足於此。因為在當初《你的名字》播映之時新海誠便說過自己對這部作品並不滿意。雖然該作收穫了出彩的成績,但卻是他以拋棄自己以往的創作風格所換來的,僅是一昧迎合觀眾的口味。所以我們可見,新海誠此次的新作《天氣之子》相較之前則多出些自我的情感表達。不過就從最後的結果來看,這兩者之間結合的效果似乎並不太理想,頗有顧失彼此的意味。

與《你的名字》不同的敘事風格

首先我們得思考下,為何《你的名字》能如此吸引大眾的心?要知道當初該作上映之後,一時間可說是吸引了各年齡層次的觀眾前往觀影。最終更是創下了日本電影在大陸的票房紀錄,令人不得訝異其所擁有的非凡魅力。在我看來,《你的名字》能從故事的開始便深深地吸引觀眾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特殊的設定與戲劇性敘事方式。

《你的名字》的故事開端便先設置了一個有關男女主互換身體的設定。這樣的設定雖說並非算得上新穎,但已經足夠能奪取觀眾的目光。而在這之後,又緊接著穿插許多他們倆在互換身體後日常中所發生的趣事,通過一個又一個詼諧有趣的笑料引爆了全場觀眾,這便使得該作從最初就能令觀眾沉浸於其所帶來的故事裡。爾後,劇情發展中又設置了層層懸念,以其詭譎的敘事風格為觀眾道來另一個令人頗感意外的設定——時空交錯。在這兩者之間的結合下,整部故事頓時變得紛呈繁雜起來,令人不由屏住呼吸想繼續觀望後續的發展。

反觀《天氣之子》,相比前者富有戲劇性的敘事風格,它的敘事則顯得更散、更為平淡,與《你的名字》有些許不同。整部動畫觀看下來,《天氣之子》的故事結構並不如《你的名字》那麼嚴謹。更多像是全然憑著主角的情感變化與成長,來推動著故事的劇情發展。雖然並無過多的起伏,但多了些意境。

不過最終的效果如何,每個人的心裡應該會有不同的答案。如果在觀看過程中一昧將《天氣之子》與《你的名字》進行作比較,無法靜下心以新的角度觀賞這部作品的話,可能是體會不到該作的魅力吧。

童話般的愛情故事,欠缺感染力

這次的故事應該是被觀眾最為詬病的部分。《天氣之子》講述了一則童話般美好的愛情故事,少年帆高為與愛慕的女孩陽菜相守不惜對抗整個世界。他拋棄了全世界,不管未來會是如何。僅是著眼於當下,想緊握心愛女孩的雙手。帆高與陽菜之間的愛情宛若童話般故事那樣純粹。不過正因如此,這樣的愛情被很多觀眾認為是幼稚可笑,不合乎情理。他們的感情頗有種「因小失大」的感覺,無法觸動人心。

但就我個人而言,其實並不討厭這樣童話般純粹的愛情故事。帆高最後的選擇也無可厚非。因為試想連自己心愛的人都守護不了,又何談拯救世界?如果帆高真的那麼「識時務」,為「大」而棄「小」。那麼,這便不是青春之愛,而且還多了些虛偽。

其實《天氣之子》的故事無法觸及觀眾的心,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情感的渲染並不足。不管喜歡與否,你都不得承認該作相較《你的名字》還是稍微欠缺感染力。人物的情感發展總給人感覺有些牽強,甚至可說是「矯情」。帆高與陽菜的感情線似乎是依賴著其他角色的幫助之下強行推動,生硬地按照劇本發展。情感渲染的不足只會令觀眾產生隔閡,無法沉浸在你講述的故事中,自然也無法體會到其中的魅力。

雖然此次《天氣之子》的主題曲多達五首,除RADWIMPS的音樂之外還有三浦透子的傾情演出,期間更是有各式各樣的君名彩蛋。然而悅耳動聽的主題曲以及豐富的彩蛋卻仍未能烘托出兩人之間的情感氛圍。甚至一度令人覺得,這些似乎是為作而作,少了那麼點認真講故事的意味。

不過當高潮部分、帆高與陽菜兩人在空中飛旋著緊握雙手互訴心意時,配上出彩的作畫與演出,以及烘托氛圍的主題曲,還是不由得令人鼻子一酸、頗受感動。正如帆高所言:「比起晴空,我更需要陽菜。反正這個世界已經足夠瘋狂了!」看到如此感人至深的愛情,此前的失望也瞬間煙消雲散,這還是我熟悉的那個新海誠。就沖這一幕,我還是願意為《天氣之子》打上八分的評價。

主題多元化且蘊含深意

最後來探討下該作的主題。

其實單從設定便可以看出,此次作品的主題還是相當多元化的,新海誠並不是像以往僅限於講述愛情。像氣候影響與城市的淹沒,則是以人文環保為主題。期間故事中曾多次出現過「幾百年前這座城市本就是片汪洋」的言語,更是在旁敲側擊提醒著觀眾大自然才是真正的主宰,而非人類。實際上也是在告知著我們應學會敬畏自然,而不是忘乎所以地肆意破壞。從這也可見故事所蘊含的深意,不過有關這方面的主題還是挖掘得不夠深,顯得稍微薄弱一些。

另一方面,帆高的成長蛻變以及他面臨非議時所作出的抉擇,似乎都能為我們帶來些許勇氣。

縱觀整部動畫,帆高的表現似乎像一個愣頭青。他並不太理會其他人的目光,僅是想到什麼便去做些什麼,完全遵循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他為了尋覓自己所嚮往的陽光,不惜渡過相隔遙遠的汪洋只身前往東京;當陽菜作為換取氣候變為正常的籌碼,即便眾人不理解並勸阻他,帆高也仍是一意孤行。

但是帆高這種面對生活迎難而上和為了愛情無所畏懼的態度,似乎多少會令人有些動容。故事中便安排了另外一個與其有著鮮明反差、作出不同抉擇的人物,那便是圭介。圭介與之相比是理性的,在面臨選擇時他做出的是自己認為合適的,不過也因此沉浸於痛苦與後悔之中;而帆高呢,則是感性的。他只知道聽從自己的想法,即便會失敗但也不至於將來會留下遺憾。這兩者的選擇你不能說孰對孰過,但相信每個人應該都曾對帆高的瘋狂抱有過一絲嚮往。或許,新海誠塑造這樣的人物便是為了給予我們多一些勇氣吧。

小結

我們可見,在此次的《天氣之子》里美術風格依舊保持著新海誠一貫的水準,甚至還有著些許進步。作畫方面像水滴的運動更是令人驚艷。在全篇有大半時間是雨天的情況下,細膩的水滴作畫更是烘托出壓抑的氛圍與映襯人物的微妙情感,因此在動畫製作方面還是相當出彩。

至於劇本方面則顯得略微單薄,某些地方的演出也顯得略微生硬,似乎有些「矯情」,無法很好地觸動觀眾的情感。不過整體而言,該作的表現也並非像網上某些言論說得如此不堪。至少就我個人而言,自己還是不反感新海誠描繪的這種純粹的愛情。但該作有著與《你的名字》相似的風格,觀眾們在看的過程中難免會將兩者進行比較,這樣便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在裡頭。因此如果想更好體會該作的魅力,建議還是將靜下心換個新的角度來觀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