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的苦難,都是蛻變之前的沉澱

2019-11-08     國學書舍

國學文化《道德經》:紅塵的苦難,都是蛻變之前的沉澱。

世間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就如同「塞翁失馬」一般,看似壞的事情也會產生好的影響。

諸如人生的苦難。

苦難對於人生而言,是難以擺脫的枷鎖,是人生虛妄之中最大的痛苦,但是我們主觀所認知的「苦難」,卻是讓我們蛻變的根源。

柴靜說過這樣一句話:苦難從來不是財富,在苦難之後的思考,才是最大的財富

而我們今天所要說的道理,就是當一個人身處苦難之中,學會跨過苦難的時候,那一份苦難才是人生的財富。

苦難也是自己蛻變之前最好的沉澱期,一個人只有在最痛苦的時候才最清醒,因為痛苦能給一個人帶來歷練,能讓他鍛鍊自我的心性,他會在痛苦的這一個過程中反思自己。

所以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紅塵中的苦痛,都是自己蛻變之後之前的歷練。

國學文化《菜根譚》之中有這樣一句話: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耀采於夏月。故知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糞土中生活的幼蟲是最骯髒的東西,可是它蛻變為蟬之後,卻可以在秋風之中喝著乾淨的露水。腐敗的草堆裡面沒有光彩,但是它可以孕育出螢火蟲,在夏夜可以閃耀點點星光。這些自然的現象都能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乾淨的東西最初都是從污穢的事物之中產生的,光明的東西,也經常從灰暗的事物中出現。

即便是身處苦痛,有一份凌駕於苦痛之上的精神,才能超越苦難,進行蛻變。

有一份超越苦痛的精神,才能夠塑造一個更好的自我。

《道德經》之中說: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得失和寵辱都會讓人感覺到擔驚受怕,他們把外在的禍患看得和自己生命一樣重要,什麼叫得失寵辱使人擔驚受怕呢,就是地位不一樣的時候,得寵都會讓他驚嚇,失寵也會讓他驚恐不安。

一個內心軟弱的人,遇到外在的得失寵辱的時候都會擔驚受怕,他們處在一個卑微的位置,如同驚弓之鳥,害怕受到一丁點的委屈與苦難。

但是對於人生來說,所有的委屈和苦難都只是身外之物,能夠跨越這一份苦難,超脫於苦難才有更好的發展,苦難對於自己來說才會是一個沉澱期。

著名影星周潤發在成名之前還做過一段時間的洗車小工,有一次他摸了別人的勞斯萊斯一下,別人告訴他這輩子都買不起,但是後來的他奮發進取,得以功成名就。

一個人真正的操守,是在平凡之中歷練和養成的,高尚的人格也是在考驗之中練就的。

凌駕於苦難之上,往更舒適的方向出發,才會有更好的作為與成就。

秦朝的宰相李斯,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了悍馬功勞,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最初只是一個小小的糧倉管理員。

當他在26歲的時候,一群小老鼠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有一次他去上廁所,他打開門的時候發現了一群小老鼠,這一群小老鼠在外面的廁所裡面瘦小乾枯,毛色灰暗,又髒又臭,讓人噁心。

這個時候他想起來糧倉裡面的那些老鼠,那一群老鼠和這裡的老鼠相比,簡直是天上地下。

那一群老鼠,所處的位置不同,個個都吃的圓不溜秋,腦滿腸肥的,而反觀這一些老鼠呢,因為位置不同命運也不同。

這個時候他想起來自己,自己做了多少年的糧倉小文書,也並沒有什麼見識,也並沒有什麼成就,好像小老鼠一樣,整天在這裡掙扎,不知道還有「糧倉」這樣的人間天堂。

於是他決定換一種方式,後來20多年之後,他成為了秦始皇的丞相。

苦難是最好的沉澱期,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奮發向上的心思,有跨過苦難的精神,有凌駕於苦痛之上的堅韌不拔,這樣的精神才能幫助自己前行和成長,這也是人生最好的一個人道路軌跡。

文|國學書舍

看了這一篇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m-oSW4BMH2_cNUgGMs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