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力,智贏未來

2019-09-27     銷售與市場雜誌社



營銷需要變革

工業時代的夢想,信息時代變成標配,網際網路催生一種新渠道—電商,這個渠道24小時在線,一店買全球,打破了空間阻隔,產品已從無處不在變成隨時都在你身邊!從此空間價值退位,時間價值登場。時間價值如何重構商業?傳統營銷理論沒教過我們,現實中也無參照標杆,大家一無方向感,二無方法論,怎一個亂字了得!

營銷的本質就是發現並滿足用戶的需求,比較麻煩的是需求是千人千面的,用營銷專業術語講叫個性化。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工業時代用的方法是市場細分,最牛的細分技術也不外乎統計學上的數字變量+消費者情感因素,其實是尋找最大公約數而已,也就算粗分,個性基本無從談起。當個性遇到網際網路,市場碎片化甚至粉塵化,小眾甚至微眾的需求如何滿足,過去現在都是讓營銷人糾結而無解的問題。

與網際網路一日千里相伴的是個體的崛起,當個人從集體中走出,個性得到彰顯,自我主張樹立,傳統金字塔式的社會結構被打破,分解成點,點與點通過網際網路進行重組和連結,形成蜘蛛網式的結構,知識因此而重組,關係因此而重建,這是新理論誕生的溫床,也是新商業模式萌芽的沃土。問題是哪棵樹苗能長成參天大村,誰也說不清楚。

營銷必須翻篇,這一點大家都認同。可是如何翻篇,中國營銷如何重做?話是扁的,嘴是圓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通往彼岸的路到底在那裡?

營銷根本上是與人打交道的事業,把人研究透了,營銷也就成了。過去我們研究人是通過對手,現在必須把關注的眼光轉向用戶,關注點從群體和共性移向個體和個性,圍繞個體日常生活構建起守護個人的小世界,這是商業重新出發的起點。

關注個體

關注個體,當然不是鎖定一個人(任何商業模式建立在單純的個人之上都沒任何價值)。個體不是數字上的一,而是社交狀態下的超級個體,是擁有影響他人能力的意見領袖,是一個群體。從個體出發的商業模式,就是發現並激活個體的價值主張,用產品承載這些價值主張與個體產生共鳴,讓產品成為個體映射,超能個體因價值主張聚合起志同道合的人成社群,共情讓消費自然發生,超級個體喜好變成這個群體狂歡,這就是連結的商業底層邏輯。

個體成為新的經濟單元,關注個體就必須建立小數據思維,從關注顧客個性出發,弄清顧客的進化方向,搞清楚消費的本質,制定個性化的需求圖譜;把個性解碼成產品,用產品映射個體的價值觀和主張,產品承載內容,與顧客自由連結,此時產品不再是功能集合,而是變成媒體,成為流量入口;內容不是知識的疊加,而是凝聚價值,承載人文,引發顧客的精神共鳴,凝聚成有信仰的社區,形成一個亞文化部落,品牌不再是簡單的買賣,而是交易、價值、關係三位一體,是一個共情共建共享的IP。由此產生全新的品牌規則,社交連結個體成社群,聚合價值成共識,共識搭載產品建立品牌平台,平台自生長為消費部落。無邊界的渠道,打破時間,空間隔阻,場景化、全天候與消費部落無縫對接,產品流、信息流、價值流暢通無阻,給顧客綜合價值最大化的滿足,這才是真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企業贏得未來的核心能力。

開啟連結,逆風翻盤

近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大家都在感嘆生意不好做,日子不好過,但總有那麼些品牌逆風飛揚,十分耀眼,《連結—社交時代的品牌法則》一書可以帶你看清熱鬧背後的門道,比如江小白,開啟青青小酒時代,大家看到他的產品媒體化和社會化營銷,卻看不懂江小白為什麼要種高粱;比如小罐茶,大家看到其產品的顏值和品飲新標準,卻看不懂其核心邏輯;比如拼多多,這個價格戰的新贏家,大家看到消費升級年代降維打擊術,卻搞不清楚消費升級的真相……

網際網路下半場已拉開序幕,這是一個萬物皆數據,宇宙即連結的年代,誰有連結能力誰勝出。無論是企業家,還是營銷人,無論網際網路創業者,還是傳統企業從業者,都應該讀一讀《連結—社交時代的品牌法則》這本書,才能真正建立企業的連結力!

本文整理自《連結—社交時代的品牌法則》

本文刊載於《銷售與市場》雜誌營銷版(原渠道版)2019年09期,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 田友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h1Lcm0BJleJMoPMFSN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