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品牌都愛在瓶身上做文章?

2020-03-30     銷售與市場雜誌社


  瓶身營銷,已經成為飲料界的一種營銷戲碼。現在你只要走進便利店或者超市,就會發現腦洞大開、奇葩的瓶身包裝越來越多。就算有時候你並不口渴,或許也會被瓶身的顏值、瓶身的文案所打動,毫不猶豫地拿起一瓶買單。這就是好看的瓶身創造的帶貨力。事實證明,品牌玩瓶身總能百試不爽,消費者也總會心甘情願地買單。品牌花樣「瓶」出,究竟背後揭示了什麼瓶身營銷玩法?


  品牌愛玩瓶身營銷久矣

  說起高顏值的瓶身,我們並不少見。一個飲料品牌,就可能有1000種瓶身營銷的玩法。既有以跨界為名推出聯名款,也有借勢火爆影視劇打造金句瓶身包裝,可謂各有各的特色。茶飲領域,喜茶聯合養樂多推出石榴養樂多波波冰,這是一款瓶身Size為XXXL的養樂多,整體延續了養樂多凹凸設計風格。

  小紅瓶變身大紅瓶,喜茶從瓶身造型入手來做包裝噱頭,復刻大家對養樂多的造型記憶。胖嘟嘟的瓶子握在手裡,似乎讓消費者回到了童年。

  還有的借勢影視劇熱度,把劇集文案寫在瓶身上。就像味全每日C藉助《親愛的,熱愛的》大劇IP,把李現的形象和經典台詞梗印在瓶身上,吸引一大波「現女友」的關注。

  此前味全每日C聯合IP熊本熊推出聯名款,同樣結合熊本熊名字、憨態可掬的形象,寫出了專屬「熊樣」的瓶身文案,用瓶身來賣萌。

  江小白也是個瓶身營銷專業戶,它更喜歡在酒瓶身上進行「吟詩作賦」。它的瓶身設計亮點,就是把消費者的UGC內容做成「表達瓶」,販賣喝酒態度。每一句文案,都是關於夢想、生活、朋友、愛情的模樣,自帶故事感。這樣的瓶身包裝,不僅增強了與消費者的情感互動,也提升了每一瓶酒的產品附加價值。

  當然,論瓶身包裝的真正「鼻祖」,非可口可樂莫屬。無論是前幾年的歌詞瓶、暱稱瓶、台詞瓶,到這兩年針對中國不同城市推出的城市瓶,還是自拍瓶和紋身瓶,都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自拍瓶為例,可樂瓶尾部裝有微型攝像機。當你傾斜喝可樂的時候,就會為你自動定格喝可樂的瞬間。

  而紋身瓶主要是本土化營銷的做法,把拉丁裔的常見姓氏印在瓶罐上,讓喝可樂的人從中找到歸屬感。可口可樂總能將一個瓶子玩出新的花樣,不僅用花式瓶身保持了品牌的新鮮感,也為自身塑造了一個年輕化的形象。


  品牌花樣「瓶」出究竟為哪般

  盤點完各種特色的品牌瓶身包裝,接下來探討一下,為何品牌都喜歡玩瓶身?

  首先,產品本身就是最好的媒體,是不必付費的媒體。產品是品牌最直接的媒介渠道,是流動的廣告牌。比如,對於星巴克和瑞幸來說,紙杯就是最好的廣告渠道,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星巴克每年推出聖誕款星巴克,瑞幸也聯合多個品牌進行跨界,推出聯名款。

  產品是會自己說話的。充分利用產品包裝,可以傳遞品牌信息,降低品牌廣告傳播成本。?對於一個飲料瓶身來說,瓶子就是流動的產品媒體,可以為品牌做好臨門一腳的活廣告。

  最經典的就是椰樹牌椰汁的土味包裝,用word排版的風格,把一大堆椰樹牌廣告信息直接印在包裝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包裝營銷,這也是這款飲料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其次,高顏值就是高流量。在這個看顏值的時代,消費者都是為高顏值買單。人有顏值的高低,商品也有顏值的高低。高顏值的瓶身包裝,就是自帶話題的流量。對於年輕消費者而言,他們購買一款飲料,不再局限於單一的功能價值,反而看重能否為自己帶來情感價值利益點。

  營銷行業有個「7秒定律」的理論:消費者在7秒內就可以確定是否有購買商品的意願,其中色彩成為了第一視覺影響要素。這個時候如果一款瓶身、罐身擁有很棒的視覺設計,就很有可能迎合消費者的興奮點,刺激他們的購買慾。

  再次,好看的瓶身,創造社交貨幣驅動分享。簡單來說,就是在購物後讓消費者主動幫助品牌打廣告。在消費環節中,每個受眾不僅是消費者,還是傳播者。當消費者在享受產品顏值時,可以收穫快感。這會產生兩個結果,一個是下次消費復購,另一個是傳播。

  搶眼的視覺元素,本身就是一種社交談資。對於顏控來說,把好看的瓶身飲料買到手的第一步,想必是拍個不停然後發朋友圈。

  這樣一來,瓶身就成了一種社交貨幣,產品就有機會獲得二次曝光。?所以說好看的瓶身,其實就是為用戶提供了驅動分享的社交貨幣,有助於促進用戶對產品的分享與傳播。

  最後一點,製造期待感。如果一個瓶身能夠持續化進行創新,可以讓消費者對於新瓶身的包裝產生期待感,將消費者培養成長久型、強黏性的忠實用戶。


  品牌如何做好瓶身營銷

  看完瓶身營銷的案例以及瓶身營銷的亮點後,問題就來了,到底要怎麼做好瓶身營銷呢?

  1.蹭流量

  借勢熱點節日打造限定款瓶身包裝。一方面指借勢流量節日或者電影推出限定款,這個主要是搭載營銷順風車蹭熱度,打情懷牌。比如說伊利和娃哈哈,就藉助節日營銷,換上了國潮風的包裝。

  2.玩跨界

  另外,就是尋找品牌間跨界以及IP聯名。不久之前江小白和雪碧進行跨界合作、瑞幸咖啡和騰訊QQ的聯名,都是基於年輕人的獵奇心理做營銷,奇葩的品牌跨界本身就有一定的話題噱頭,能夠為品牌雙方帶來一定的關注度和討論度,創造更多的社交貨幣。

  借勢大流量IP如小黃人、熊本熊、故宮等出限定款,也是瓶身營銷的一種出路。流量IP背後擁有廣泛的粉絲群體,品牌能夠藉此將IP粉絲轉化為自身粉絲,吸引IP的受眾買單。

  3.寫文案

  從文案著手,在瓶身上寫文案。這類瓶身文案,要保證有場景感和故事感,讓人看了之後有共鳴。在這裡就不得不提,農夫山泉故宮瓶和味全每日C數字瓶的文案。它們總能把走心、有趣的文案寫進消費者的心中,引發消費者強烈的情感共鳴。把文案印在瓶身上,就好像在近距離跟消費者對話,自然會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溝通距離。

  4.耍技術

  還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增強瓶身的互動性。這指的是在有技術條件支持的前提下,為瓶身融入黑科技互動,比如AR技術。以百度聯手可口可樂打造的北極熊摩登罐為例,包裝設計上就頗有心思。當你用百度AR掃描可口可樂熊罐瓶身,就能深入其境,看到眼前的冰山融化,還能感受到北極熊的親密熊抱。個性化、生動化的瓶身營銷模式,讓瓶子包裝不止於賣顏值,而是擁有了更多的社交屬性。通過創造更多的交互體驗,讓用戶可以切實參與瓶身互動,真正玩起來。

  5.擺造型

  比如說上面提到的養樂多×喜茶的聯名,做了一個放大版的養樂多,包括我們之前所看到的一些燈泡奶茶等,無一不用獨特的造型來撩人。前提是要選擇一些大眾熟悉的、具有談資的模型定製。

  寫在最後,品牌如人,營銷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品牌當作有血有肉的人。內在品質就是靈魂,外在包裝就是皮囊,疊加起來就是有血有肉。瓶身對於茶飲、飲料品牌來說,就是最好的傳播渠道。瓶身包裝玩得好,營銷可以說是事半功倍,讓產品自帶推銷能力,為品牌帶來較強的傳播效應。(作者: 楊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3LeKnEBrZ4kL1ViqV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