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龍曾寫過:
「或笑人,或笑於人。笑人者,亦復笑於人;笑於人者,亦復笑人。」
開玩笑是相互的。
你拿別人開玩笑,你也會被別人開玩笑。
掌握好開玩笑的尺度是關鍵。
一個人的人品如何,看他開玩笑有沒有分寸便可知曉。
1
絕不會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
南朝的梁元帝蕭繹,蕭繹幼年時因病導致一隻眼睛失明。
他對自己的這個缺陷很敏感,所以周圍的人當著他的面,都格外小心,對此絕口不提。
蕭繹還是皇子的時候,十分器重一個叫劉諒的人,和他的關係相當要好。
但是這個劉諒為人卻不太通人情世故,講話常常不分場合口無遮攔。
有一次,蕭繹和劉諒在江邊散步賞景,面對眼前的秀麗風光,劉諒詩意大發,脫口而出:
今天可以說是「帝子降於北渚」。
這句詩引用的是屈原《九歌·湘夫人》的開頭一句,下一句接的是:
「目眇眇以愁予」。
其中「眇」字的意思是「瞎了一隻眼睛」。
敏感的蕭繹立即意會了其中的意思,認為劉諒是在暗中諷刺他瞎了一隻眼睛。
他想不到自己視為好友的人竟然會拿他在意的缺陷隨意開玩笑,感到很痛心,從此與他斷絕來往。
常言道: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
說玩笑話雖然是一件普通平常的事,但是如果不懂得把握玩笑的尺度,言語有意無意中就會傷害他人。
馬歇爾·盧森堡說: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一個人對待玩笑的分寸感,往往能夠看出他的人品;
人品好的人,絕不會拿對方的缺陷開玩笑。
2
絕不會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
汪涵說過:
「低俗和幽默的區別應該就是有毒的蘑菇和沒毒的蘑菇的區別,表面上看都能讓人發笑,但是有毒的蘑菇吃了以後讓人噁心,沒毒的蘑菇吃了以後讓人舒心。」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被朋友邀請去參加他爺爺的生日宴。
在宴席上,大家都紛紛和老人家說生辰祝賀的話。
見此情景,平日玩笑開慣了的年輕人,也打算給老人家寫一段祝福的話。
他把祝福語遞給老人家,當老人家滿心歡喜打開紙條,沒想到裡面竟然寫的是:
「爺死、父死、子死、孫死」,臉色頓時下沉。
在場的人都面露難色,年輕人依然嬉皮笑臉地說道:
「這是最正常的順序,難道不是好事嗎?」
朋友十分生氣地請年輕人離開了宴會。
有一句話說得很對:
「對方覺得好笑的,才叫做玩笑;覺得不好笑的,是沒禮貌。」
真正的幽默,不是亂開玩笑譁眾取寵,而是在合適的時間地點,用恰當的話語來愉悅氣氛;
懂得尊重對方,玩笑尺度讓人感到恰到好處,如沐春風。
在別人的生日宴上,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不僅不好笑,更是暴露了自己的人品。
真正人品好的人,絕不會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
3
絕不會拿別人的隱私開玩笑
《弟子規》有言:「人有私,切莫說。」
別人有秘密,一定不要到處講。
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不願意讓別人知道的小秘密。
即使知道了,也不應該把別人的隱私當做玩笑話毫無分寸地講出來。
因為有時候一句無意為之的玩笑話,看似無足輕重,卻會掃人興,傷人心。
讀者小埋在後台分享了她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小埋最近和老公辦理了離婚手續,這件事她只告訴了在公司和自己關係最好的朋友,並囑咐她不要告訴公司其他人。
她心情特別糟糕,擔心會影響工作,就向公司請了幾天假,出去旅行散散心。
旅行結束,回各公司上班的時候,有同事就開玩笑問小埋,這麼多天不見人,做什麼去了。
小埋不希望自己的私事被公司太多人知道,正當她在思考怎麼回答的時候,知道情況的那位朋友搶先幫她回答了:
「小埋家裡有點事,所以請假處理去了,你別這麼八卦。」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想被他人知曉的隱私,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隱私說出來成為大家的談資,人品好的人斷然不會隨便拿別人的隱私開玩笑。
正如歌德說的:
「每個人的天性中都有某種不便公開的成分,假如公之於眾,必將冒犯別人。」
如果不知分寸地把別人的隱私,當做玩笑話隨意說出來,不僅對別人造成傷害,更辜負了別人的信任。
對方願意把自己的隱私告訴你,那是因為她信任你,並且十分看重你的人品。
能夠主動守護朋友隱私的人,一定是個人品極佳的人。
4
有一句話說得很對:「當玩笑建立在別人的傷口之上時,就不再是玩笑,而是一把鹽。」
玩笑不是嘲笑,真正的玩笑應該建立在將心比心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對方的感受。
開玩笑的本意是為了活躍氣氛,給大家帶來歡笑。
但是往往有些人不知分寸,說一些自以為好笑的低俗玩笑,全然不知會給別人帶來尷尬。
一個人真正的資本,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錢,而是人品,好人品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
蔡康永曾說過: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一個人的人品如何,從他說出口的玩笑話中就能反映出來。
人品好的人,斷然不會隨意毫無分寸地亂開玩笑。
願你我都能做到:出言有尺,玩笑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