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醫一附院智慧門診全攻略】
【手機可以查詢檢驗報告啦】
作者:血液科 楊曦 郭江水
一日查房中看見一位患者正在舔柳樹皮,便好奇的詢問,方才得知是因為口腔潰瘍,聽說了一種偏方便是塗抹鮮嫩柳樹皮的汁液於潰瘍處。病人覺得非常有效,後來查了一下,發現柳樹皮也的確含有活性的水楊酸成分,具有鎮痛和抗炎的作用,對於口腔潰瘍的確起到了一些止疼的作用。
然而病人多數免疫力低下,尤其化療後的病人黏膜損傷嚴重,一些偏方雖然有效,但患者應用前還是應該保證乾淨衛生,否則還是會得不償失。
中醫中藥的方法博大精深,在臨床上配製了各種湯劑、散劑、膏劑,直接局部外用,用於治療各種瘡(創)面,具有加速壞死組織脫落、抑制炎性反應、加速肉芽組織生長、促進瘡(創)面癒合等作用,抗菌譜廣、抑菌殺菌力強,反覆使用不易產生耐藥性,有著悠久的歷史及廣泛的臨床作用。
血液科充分挖掘了中醫藥瑰寶,研製了一些含漱中藥及外用散劑從而起到預防和治療的作用。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口腔潰瘍亦辨虛實,並非一味清熱解毒。
凡不間斷疼痛、不觸碰潰瘍或不說話、不吞咽都疼,無休止疼,多為實火。如不觸碰,不吃飯,不說話等就不疼,反之才疼,虛火無疑。再辨有無外邪拂郁,有表邪必要解表清熱。如虛火導致,舌脈無熱證可循,此種人最易反覆發作,而且數日都難以自愈。
凡瘡處已白而多日不愈必用雙補氣血之品:四君子湯加當歸、黃芪、白芍或少加半夏、陳皮。如瘡處既白仍紅,以上方加連翹3-5克。所謂上工治未病,如果能恰當應用中醫中藥的方法,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臨床中我們結合患者的病情及病程階段,在中西醫結合的指導下,根據機制和作用原理為大家總結了一些小攻略:
防治口腔潰瘍攻略
控制感染——
抗細菌、抗真菌,有利於潰瘍的癒合。抗細菌方面可以選用甲硝唑漱口、碘甘油塗抹等;在抗真菌方面,可以選用制黴菌素含服,因其粘膜不吸收,不會引起臟器損害。
改變口腔局部環境——
使用漱口水,一般選擇等滲的碳酸氫鈉溶液、中藥漱劑等。針對於使用大劑量甲氨蝶呤的化療患者則需根據病情加用亞葉酸鈣漱口。
減輕疼痛——
0.9%鹽水500毫升+慶大黴素+利多卡因漱口,還可以酌情加入葉酸、地塞米松、維生素B12等。
促進單核巨噬細胞功能——
可用GM-CSF局部外塗、G-CSF稀釋塗抹。
促進表皮細胞生長——
無明顯感染的潰瘍表面可選用貝復舒等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之類外噴或塗抹。
促進局部蛋白質合成——
可外用胰島素,因胰島素可經粘膜吸收,最好備些糖水,以防低血糖反應。(需經醫生配製後,不可自行使用)
營養支持——
可給予維生素B族、能量、蛋白質(低蛋白時尤為重要)等。
中藥製劑——
可選用黏膜潰瘍散、錫類散、冰硼散、六神丸研磨後外塗等,可以防止過多外界刺激、減少滲出。
歡迎廣大讀者朋友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小妙招~
以上內容僅用於健康教育學習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dTtMWwB8g2yegNDzao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