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當心「秋老虎」

2019-08-13     天津中醫一附院

【天津中醫一附院智慧門診全攻略】

【手機可以查詢檢驗報告啦】

【冬病夏治·風濕科三伏貼】

【冬病夏治·小兒三伏推】

【冬病夏治·呼吸科三伏貼】

【冬病夏治·耳鼻喉科三伏貼】

作者:心身科 李鴻娜 高雅

俗話說,「熱在三伏」,立秋正是「三伏」中「末伏」的開始。立秋之後還要謹防「秋老虎」,避熱納涼很重要,防曬防中暑依然不能鬆懈。在飲食上,要減少寒涼飲食,適量服用清熱解暑類食品,同時飲食營養要加強。喝些綠豆湯、蓮子粥,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少食瓜類,謹記「秋瓜壞肚」。適當吃肉食,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

IN AUTUMN

IN AUTUMN

按照四季養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理論,立秋標誌著陽氣進入收的樂章。人體養生要跟自然界同步,起居、運動遵循收斂陽氣的原則。

1

立秋養肺。立秋的起居應該早睡早起,既順應陽氣的收斂,又能舒展肺氣。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宜潤燥、養陰、潤肺。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2

立秋防燥。秋天人們有時會感到煩躁,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

3

立秋謹防「空調病」。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持續開空調,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湯。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

4

立秋運動要適量。立秋後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應該避免劇烈運動。注意運動前要有5-10分鐘的暖身運動,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鐘的緩和運動。最好選擇一早、一晚進行鍛鍊,太陽照射下不宜運動過久,以防體力消耗過大。

1

古人云:「善養生者養心,不善養生者養形」。秋天氣候乾燥,人的情緒也容易變得躁動不安。從立秋開始,要注意調養情志,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秋季精神養生應做到「使志安寧」、「使秋氣平」,也就是說要以一顆平常心對待身邊所發生的事,保持內心平靜。現代人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善於平衡心理。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不要長期陷抑鬱傷感的情緒,即使遇到不順利之事,也應儘快排解不良情緒的困擾,保持身體健康。文:李鴻娜 編輯:高雅

圖片來源:https://stocksnap.io/

作者介紹

李鴻娜,副主任醫師。師從顏紅教授,臨床經驗豐富,擅長中藥、針灸、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神經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懼症等)、情感性精神障礙(抑鬱症等)、心理障礙、失眠、偏頭痛、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各種心身疾病。

出診信息:

周一、三、五全天,北院門診

周二全天、周四上午,南院門診

以上內容僅用於健康教育學習交流

老年人就醫服務月

本周講座內容

講座地點:南院區(西青區昌凌路88號)門診大廳

時間:每天上午11:00—12:00

講座地點:北院區(鞍山西道314號)門診大廳

時間:每天上午10:00—11:0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HPk2wBvvf6VcSZ-ti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