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順應自然,才是最好的謀略。
01
很多人在處事之中,總是喜歡用自己主觀的思維去計較和左右一些事情,總以為自己能夠改變這個世界,但這卻是最愚昧的一個心思。
人生最高的境界和謀略,就是一切順應自然,順時而動。
《道德經》之中,老子說: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就是說:躁動戰勝寒冷,冷靜克服炎熱,清靜無為天下自然太平安寧。
這就是《道德經》之中「清靜無為」,一切順應自然的智慧。
古人云「心靜自然涼」,讓自己靜下來,擺脫外在所有華而不實的動作。
王陽明說:天下事雖萬變,吾所以應之不出乎喜怒哀樂四者。
這個世界是瞬息萬變的,一個人只有順應外界的變化而變化,用一種發展的眼光和思維對待一切事情,才能因地制宜,因時而化,得到真正的自由。
無論你遇到什麼樣困難的局面,順勢而為都比逆天而行要好的多,因為當你處在苦難以及被動的局面時,必然是個人的力量小於客觀的力量。
如果你強硬的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善當下的環境,不但難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反而會讓自己越加的深陷其中。
不如因時而動,順勢而為,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02
王陽明才十二歲的時候,他的繼母對他不好,父親遠在京城做官,王陽明這個時候覺得自己難以逃脫被虐待的苦楚。
這時,王陽明看到繼母信任佛教,於是心生一計,他半夜起來悄悄起床,把5個茶盤子放在佛堂外面。
第二天早上,繼母看到了之後不知道怎麼回事,特別害怕。
王陽明每天都是這樣,繼母更加害怕了,但是繼母對王陽明的態度並沒有好轉。
有一天,王陽明找來一隻形狀怪異的鳥,把這隻鳥放在繼母的被子裡面,繼母晚上睡覺的時候,這隻怪鳥突然飛出來,把繼母嚇了一跳。
繼母趕緊找到巫婆問一下是什麼原因,而王陽明早就用金子買通了巫婆。
巫婆就騙繼母說:「王狀元(王陽明的父親)前妻的魂魄,知道你虐待她留下來的兒子,就告到了天庭那裡,天庭派陰兵下凡捉拿你的靈魂,被子裡面的怪鳥就是陰兵的化身。」
繼母聽了嚇得大哭,還磕頭謝罪,說以後再也不敢虐待王陽明了。
從此,王陽明也沒有受過繼母的虐待。
王陽明那個時候才12歲,就懂得利用對方的弱點,真是很難得的一件事。
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王陽明遇到了被動的局面時,並沒有強硬的與繼母對峙,更沒有選擇離家出走,而是從繼母信奉佛教這一個點入手,成功解決了繼母虐待自己的問題,這就是善於順時而動的最好例證。
當你遇到了困境的事情時,靜觀其變和順應自然,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所以拋開自己主觀的愚昧心思,不要嘗試再以狡詐的心思為自己謀福利,一切順其自然。
03
古人云「貧富都是命,半點不由人」。
人生遇見什麼樣的局面,大多數都是因為外在客觀的因素,自己主觀的努力雖然說有用,但是必須要遵循客觀條件之上再去努力才有作用。
命是一種際遇,是我們無法感知與抗拒的,只有順應自然,安之若命之後,通過個人的努力才能改善所遇到的環境。
如果一味背離了事實,不懂得順應自然,不但改變不了生活,還會讓自己的人生越來越糟糕。
記住一句話:
順應自然,並不是被動懦弱的去接受,而是選擇用另一種以退為進的方式,首先接受客觀事實,然後找尋一個適當的時機扭轉局面,是上上策。
文|國學書舍
品味國學智慧,以古人文化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