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想得到你前傳》是開心麻花推出的開年舞台劇,這是一個天馬行空的故事,有四個人一覺醒來卻發現自己都在一個監獄之中,通過四人對話,才發現原來他們都是來自不同時空的人,四個人通過不斷對話,想要找出事情的真相,這時候背後的主使卻出現了,告訴他們自己真正的目的。
在線上免費播出的這部前傳,由春晚著名的前夫哥杜曉宇、常遠、艾倫、沈騰等人出鏡主演,燈光場景都是舞台劇風格,而拍攝的質感絲毫不亞於電影大片,開心麻花出品的作品,幾乎全是精品,這幾年,開心麻花也成了中國喜劇的一個代名詞,那麼開心麻花究竟為什麼能夠數次登上春晚舞台、成為電影黑馬、被廣大觀眾所喜愛呢?
陳佩斯看完開心麻花的作品之後,坦言:「 麻花就像剛從地里拔出來的蘿蔔,沾了點泥土,但是絕對新鮮水靈。」
在開心麻花之前,中國最有名的喜劇團隊是以趙本山為代表的本山傳媒。
在趙本山退出春晚舞台之前,觀眾們想看春晚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為有趙本山的小品,毫不誇張的說,沒有趙本山的春晚是不完整的。
趙本山老師也為觀眾貢獻了一個又一個經典小品,比如和范偉合作的《賣拐》三部曲,和宋丹丹合作的《昨天今天明天》等。
趙本山的喜劇風格是落腳於一個個小人物,人們大多說著一口自帶喜感的東北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把東北的文化普及到了全國。但由於趙本山落腳的喜劇風格是鄉土文化,所以在那時候,人們提起喜劇,就認為這是一種具有鄉土特色的文化。
開心麻花改變了這一狀況,開心麻花的創始人張晨一開始就把受眾定位成了80、90後以及學生群體。
在這群人看著本山大叔的喜劇慢慢長大之後,開心麻花成了陪伴他們的好夥伴。
2003年,開心麻花成立,原本他們是要做電影,但當時由於非典,電影擱置,團隊的創始人們就盯上了小眾的話劇市場。
當時在話劇領域,都是清一色的嚴肅主題,於是他們決定創新,把喜劇和話劇相結合,而沈騰也是自那一年畢業之後,就加入了開心麻花,話劇一演就是十幾年。
當趙本山退出春晚之後,沈騰帶著開心麻花團隊登上了春晚,2012年他用郝建的名字表演了小品《今天的幸福》,讓郝建這個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造成了和趙本山當年一樣風靡全國的喜劇影響力。
2015年,開心麻花推出電影《夏洛特煩惱》,成了國慶檔的黑馬,狂收票房十四億,更是讓沈騰、馬麗、艾倫等人成了大明星,讓越來越多的人記住了他們。
與趙本山的「土味喜劇」不同,開心麻花的喜劇風格明顯更加「洋氣」。拿《賊想得到你前傳》來說,四個被莫名其妙關進監獄的人對話之中居然玩起了狼人殺,常遠飾演的神父直接說到,「我的身份是平民。」這種只有年輕人才會玩的、才會懂的梗無形中拉近了觀眾和作品的距離。
類似的喜劇團隊例如以《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為代表作的笑果文化,由於是綜藝節目,他們的觀眾定位同樣是年輕人。
從他們請的明星就可以看出,就拿《吐槽大會》第四季來說,第一期就請來了口紅一哥李佳琦,後來又請了電競大神PDD,而第三季的壓軸嘉賓則是頂級流量張藝興。
開心麻花雖然也面向年輕群體,但並沒有盲目用流量包裝自己,除了第一部話劇《想吃麻花給你擰》請來了何炅、謝娜做主演之外,後面推出的話劇,都基本上堅持用自家旗下的藝人。也正因如此,才捧紅沈騰、艾倫、馬麗等人。
開心麻花之所以敢不去蹭流量,是因為他們堅持內容為王和創新。
這一點從他們的小品就可以看出,與趙本山的小品作對比,趙本山擅長將觀眾已經熟悉的模式進一步翻新,例如《賣拐》,在第一年播出時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於是後來就改成了買輪椅,再後來又賣擔架,而《昨天今天明天》中的白雲黑土兩個老人,由於太深入人心,也上了好幾次春晚,每一次都是用相同的身份發生了一些不同的故事。
這樣做的好處,是熟悉的套路讓觀眾容易接受,壞處是觀眾可能感到審美疲勞。
開心麻花首次在春晚表演《今天的幸福》,後來又上春晚表演《今天的幸福2》,雖然沈騰飾演的郝建這個身份沒變,但故事內核卻完全改變,第三次春晚作品,聚焦於現在過馬路扶不扶老人的問題,後來,推出的《投其所好》又聚焦于敏感的腐敗問題,從來不會重複主題,這意味著要一直創新下去,意味著不能允許故步自封。人都是有惰性的,一旦形成某種習慣,按照這個步數走下去當然會輕鬆些,就如抖音平台上,一大堆跟風的人,什麼火了,立刻就有一堆人模仿,做模仿者容易,做開創者艱難,開心麻花便是堅持做開創者的那個人。
馮小剛看完開心麻花說:「 把許多流行的熱鬧事都放進去了,挺逗的,這樣的話劇挺新鮮。」
曾有人將開心麻花和嘉行傳媒作比較,因為它們同被估值50億,而我們想到開心麻花就會想到一個個優質的作品,想到嘉行傳媒第一反應卻是它高超的營銷手段。
這就像我們買東西,有人會因為東西好而買單,也有人因為商家優秀的銷售技巧而買單,但因為東西好而買單的人永遠也不會後悔,還會成為回頭客,但因為優秀銷售買單的人,買回家發現東西不是自己想要的,很可能會後悔,甚至想退貨,簡而言之,內容才是王道,營銷只能是輔助。
人民日報曾有一篇文談到「內容為王」,認為內容為王就是「 更注重用優質的產品與服務獲得合理的營收,以品質論成敗而不是以流量論成敗。」更指出「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科技如何發展,人們對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渴望不會改變,『內容為王'理應成為網際網路企業始終秉承的理念。」
把太陽馬戲團、魔術師大衛·科波菲爾引進中國的演出人楊慧賢評價:「 做了幾十年演出,看開心麻花有兩個第一次令我難忘,第一次看到周圍的觀眾從開演笑到閉幕;第一次看到閉幕後觀眾久久不願離去。」
一直以來,喜劇屆似乎都認為長得好看的人做不了喜劇,可開心麻花卻打破了這種限定。
沈騰如今雖然是多肉大叔,但他曾經也是軍藝校草,他從一畢業就加入開心麻花,當時的顏值還是相當高的。
除此之外,艾倫、馬麗、常遠也都長得並不搞笑,甚至都算是靚男俊女。
最典型的莫過於電影《夏洛特煩惱》中自帶BGM的男人尹正。
他飾演的袁華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長得帥、學習好有背景,令夏洛十分羨慕嫉妒恨,但他貢獻的笑料並不比沈騰少。
每次出場必然響起《一剪梅》,背景還有梅花做陪襯,電影播完,尹正成了網友眼中自帶BGM的男人,更有人直言看到尹正就想起《一剪梅》。
袁華雖然長得很正經,但性格十分傲嬌,還有一點軟弱,這樣人畜無害的設定反而讓他圈粉。
開心麻花打破了顏值和搞笑不能並存的困局,讓更多年輕又有才華的年輕人,有機會參加喜劇,同時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關注話劇和喜劇。
但開心麻花的腳步還沒有停止,他們不但製作話劇、演小品、製作電影,同時還製作網絡劇、音樂劇,全方位開花。
堅持內容為王原則、堅持走創新路線、受眾群體明確、顏值和搞笑並存,這些都是開心麻花成功的基本因素,其中的辛勤耕耘和時代給的運氣,是他們成功的加速劑。
相信開心麻花未來可期,而我們每個做產品、做內容的人,也該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寶貴的品質。
本文由秦伊楚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