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諜」抗戰爆發,中共建設華北情報網,作為全國14個情報點之一

2019-07-06     半杯餿茶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北平成為日本殖民統治華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也成為華北地區最重要的情報集散地。為此,中共中央將平津、平西地區列為全國14處重要情報據點範圍,「責成當地的黨與軍隊負責分頭進行」情報工作。【中國人民公安史稿編寫小組:《中國人民公安史稿》, 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整個抗戰期間,中共在北平各系統情報組織遵循「蔭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隱蔽戰線工作方針,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情報工作,形成 了鮮明的北平情報工作特點。

北平作為日偽統治華北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日偽當局在北平建立了龐大的特務體系,既有隨軍行動的華北方面軍參謀部及相關師團、旅團中的特務部等特務組織,還有單獨編制的專門特務機關,日本憲兵司令部。這些特務機構控制著一大批外圍組織,利用偽軍、偽警察、特務隊、自衛團、鄉公所、據點、炮樓、新民會、維持會等,搜集、刺探抗日根據地、八路軍的情報。

1939年12月,日本華北方面軍召開情報會議,提出:「今後華北治安的致命禍患,就是共軍」,要「努力組織周密的情報網,掌握敵人抗戰力量的實際情況」,「訓練、使用曾經作為國共兩黨鬥士活躍一時而轉變了的人員」,「向敵方組織內部打入諜報人員,潛伏在敵人心臟之中以掌握其實質」

淪陷期,偽新民會召開治安強化演講會

1941年3月至1942年12月,日偽當局在華北接連發動五次「治安強化運動」,將華北地區劃分為三類地區,即「治安區」、「准治安區」、「非治安區」。日偽當局以北平為基地,向平西、平北、冀東 和冀中等抗日根據地進行「蠶食」、「掃蕩「。僅1941年和1942年兩年,日偽軍對華北根據地「掃蕩」動員兵力達83萬餘人次,發動千人以上的「掃蕩」132次,萬人以上的「掃蕩」27次。

1942年,日本華北派遣軍參謀長安達十三曾在以後供述:「華北碉堡已新築成七千七百餘個,遮蔽壕也修成一萬一千八百六十里之長。」

為了打破日偽當局對抗日根據地的「蠶食」、「囚籠」和「掃蕩」,了解敵區情況,準確掌握日偽軍的動向,中共及時調整了情報工作的方針,加強了情報工作的領導和力量。

1939年2月18日,中共在《關於成立社會部的決定》中指出:「目前日寇漢奸及頑固分子用一切方法派遣姦細,企圖混入我們的內部進行陰謀破壞工作,為了保障黨的組織的鞏固,中央決定在黨的高級組織內成立社會部」規定中央社會部負責領導各根據地和敵占區的情報和保衛工作。

1940年9月18日,《中央關於開展敵後大城市工作的通知》(第一號)指出:「現在就要依靠鄉村打入城市積極地開展城市工作,消滅黨的工作與大城市的隔離,不然則是極大的錯誤,因此全黨同志應把開展大城市工作,視為黨的最重要的任務。」

1940年10月7日,中社部發出《關於開展敵後情報工作的指示》,提出要把開展敵後大城市的工作看成是目前保衛工作的頭等任務。

由於北平在情報工作中的特殊地位,中共在北平開展的情報工作並不僅僅局限於北平城、平郊抗日根據地,而是依照情報工作的特點,以北平為情報工作的集散地和聯絡點,依照不同情報系統的人員關係,將北平情報工作延伸到華北、東北、華南、香港及南洋等許多地區和城市,形成以北平為點、系統延伸、分散輻射的力量格局特點。

姚依林

早在全面抗戰爆發後不久,中共河北省委秘書長、宣傳部部長兼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姚依林就利用其叔父姚國楨的關係,將朱欣陶安排在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民政廳當秘書,後擔任偽冀東道警務科長,管理冀東所屬22縣警務工作。

朱欣陶,建國後從事文物工作

1938年至1940年,朱欣陶以偽昌平縣縣長身份為掩護,為中共冀熱察區黨委搜集情報。

1939年3月9日,即由中社部戰區部部長許建國(杜理卿)率領蘇毅然(王安邦)、魯史良(陳叔亮)、李才(張友恆)、孫聞東(宮洗塵)、趙實中(鄭大堃)、楊寧(楊德修)、任遠(馬耀武),林一(女)等13人組成的中共中央考察團六組,從延安出發到晉察冀邊區,以加強對敵後根據地保衛工作的領導,並爭取一切可能的條件,開闢華北敵後情報工作。

1940年,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社會部(1941年1月改稱「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社會部」,1945年8月改稱「中共中央晉察冀中央局社會部」)成立。同年,中社部做出「晉察冀成立華北敵後城市工作聯絡處」的決定,「由許建國兼負總責,代表中社部領導華北敵後城市的情報工作」。

許建國(杜理卿)

1941年8月,中共中央明確晉察冀情報部門 的主要任務是搜集日本帝國主義及敵偽漢奸的軍政戰略情報。 另,中共中央對偽滿洲國地區採取「各線派遣、單線領導」的情報工作方針,幾年間,中共北方分局東北工作委員會、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社會部、中共冀東區黨委、中共膠東區委、八路軍「前總」等部門分別派幹部潛入東北,建立情報組織,開展情報工作。

1940年,中社部將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屬的華北聯絡局聯繫指導的平津、東北情報組織,工作關係全部移交北方 分局社會部。

鍾子云

1941年,中共東北特別工作委員會派駐晉察冀分局的東北抗聯聯絡組負責人鍾子云分管的工作正式劃歸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社會部,以加強東北地區的情報工作。

1943年春,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平津情報組副組長李振遠及夫人周梅影潛往瀋陽等地,聯絡東北情報組並進行指導。

1943年11月,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平津聯絡站站長李才潛入瀋陽巡視10天,對東北情報組進行充分考察了解,並成立黨支部、設立黨小組。東北情報組達120餘人,是晉察冀中央局社會部在敵區最大的一個秘密情報組織。 1941年1月,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成立城市工作委員會(簡稱「城工委」,1944年改稱城市工作部),劉仁主管日常工作。

劉仁

「城工委」在接管原中共平津唐點線工作委員會黨員後,從根據地抽調幹部潛入北平。

1942年派出78人,1943年派出190人,到1944年11月,直接領導的地下黨員達300餘人,聯繫抗日群眾700餘人,分布在北平、天津和鐵路系統等10個地區和單位。

同樣,「城工委」在發展壯大地下黨組織、開展城市群眾工作的同時,也在偽警察等系統開展情報工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hajh20BMH2_cNUgl_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