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一百一十三:兗州這次的劇變,由此人主導

2020-03-31   大錘說史

最近大錘的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一直在跟列位讀者聽友,介紹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涉及的東漢末年兗州的群雄爭奪。到上一期為止,我們已經講到,張邈、呂布與曹操爭奪兗州失敗,退往徐州,而曹操乘勝分兵奪占兗州各縣,並把張邈最後的軍馬堵截在了陳留郡的雍丘。而張邈這支人馬的統帥是張邈的弟弟、曾經的廣陵太守張超,他困守孤城拚死抵抗,所依仗的外援,只有昔日的故吏、如今的袁紹麾下大將——臧洪。

臧洪駐守兗州東武陽,曾多次勸說袁紹出兵救援張超,但是無論從現實還是理念來說,這都是袁紹不可能予以考慮的選項。最終,張超守御雍丘四個月,最終被曹操軍破城,張超以及張邈留下的全族都被曹操軍所殺。而由此,臧洪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選擇。而他這個選擇,將極大地影響兗州最後的局勢。這就是本期大錘要講述的內容

在開始本期故事之前,大錘仍舊要代表整個團隊,向此時此刻,仍舊堅守在抗擊新冠肺炎一線的廣大逆向前行者們,致敬。

書歸正傳。臧洪帶著少量袁紹軍馬駐紮在兗州黃河北岸的東武陽,本來是袁紹楔入兗州的一招妙棋,但是這個棋子比較倔強,突然就發作了。

在公元195年冬,雍丘城為曹操軍攻破、張超等人全族被殺之後,臧洪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他勃然大怒,立即跟袁紹翻臉了,占據東武陽直接對抗袁紹。

臧洪這個行動,背後是一個非常詭異的邏輯——畢竟殺死張超的是曹操不是袁紹,當時臧洪控制的東武陽,西面和北面接壤袁紹、南面和東面接壤曹操,臧洪並沒有主動襲擊曹操為張超報仇,而是打著為張超故主報仇的旗號,跟袁紹翻臉對著乾了。

雖然臧洪人馬不多,但是他盤踞的東武陽這個位置非常微妙,因為袁紹當初派臧洪占領這裡,就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東武陽城位於黃河北岸,是兗州在黃河北岸部分的要地,而且當初兗州變亂的時候,曹操只剩下三座城池沒有叛變,這三座曹操的根基之地,正好在東武陽的黃河對岸。可以說,對於曹操來說,東武陽是一個可以依靠同時也必須要防備的重點地段

更重要的是,根據後世學者推測,當初曹操為了征伐徐州反覆刮兗州地皮的時候,很可能把相當一部分掠奪來的物資運到了東武陽來儲存,畢竟這裡正好是兗州變亂時曹操餘部一直堅守的三城的大後方。而且在後來臧洪拒絕袁紹投降的信中,臧洪自己也提到,他雖然兵少,但是拒守的東武陽城池堅固,並且他已經把三年來積存的物資全都拿出來分給守城兵民,足可資一年的作戰之需。

從這段話來看,很可能袁紹當初出兵東武陽,有個現實考慮就是奪占東武陽的物資,甚至不排除曹操在當時情勢危急之際,為了換取袁紹的軍力支持,主動將東武陽物資作為投名狀獻給了袁紹。因為在兗州大戰的初始階段,呂布張邈聯軍中專門有一支軍隊由陳宮率領,就是來攻取東阿的,而東武陽正在東阿附近。

在陳宮軍隊的現實威脅之下,走投無路的曹操完全可能本著「寧可把積存的糧草物資送給袁紹,也不能讓呂布陳宮得到的」破釜沉舟念頭,將東武陽連同三年積存下來的物資,全都便宜給了袁紹。不過以上這些,因為還缺乏足夠的資料作證,只能作為一種邏輯推斷。

雖然可能由於各種原因,但是臧洪的突然翻臉,讓袁紹徹底措手不及了,而且東武陽地位關鍵,這個位置上的臧洪作亂,讓袁紹極為牙痛。因為袁紹當初出兵控制兗州的黃河以北地區,很有可能是為了自己日後爭奪兗州,準備一個踏板。結果如今曹操經過兗州大戰,損失慘重,元氣大傷,此時的曹操已經很弱了,這時候的袁紹如果趁勢出兵,即便是立即鯨吞掉曹操的兗州,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袁紹提前準備好的踏板東武陽突然變亂,打亂了這一切安排。

而且臧洪在東武陽,雖然兵力不足,但是他控制的這個地方非常重要,重要到袁紹必須要先拿下來此城,否則袁紹派去兗州的所有軍隊都會受到側後的威脅,更嚴重的是,萬一臧洪投靠曹操,那麼袁紹苦心孤詣割出來的一塊兗州根據地,就此就要付諸流水,曹操反而有了踏過黃河進入冀州的落腳點。

於是,袁紹立即組織了對東武陽的圍攻。不過,此時的袁紹主力還在北線與公孫瓚作戰,所以他能調集的兵力投入東武陽圍攻戰,也比較有限,這一場圍攻東武陽的戰鬥,一打就打了一年多。

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圍攻戰,臧洪表現出了卓越的領導能力,團結了當地的百姓和軍卒,也就是說,臧洪這個為忠於故主而發動變亂的行為,是符合當時人的價值觀的,因此他得到了東武陽上下的支持,東武陽防禦十分堅強,而袁紹又苦於兵力不足,雙方這一場惡戰自然就打成了殘酷的拉鋸戰。

臧洪一怒之下發動的變亂,導致了這場一年多的攻城戰,對於袁紹的兗州戰略來說,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

袁紹不僅不能按照自己的預想去壓迫曹操,反而還把自己的有生力量全都用在了東武陽戰場,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與公孫瓚的北線戰爭。

經過一年多的反覆交戰,戰至最後,東武陽城終於陷落。臧洪被俘。這一場噩夢一樣的戰事終於以袁紹的勝利告終。但是,此時曹操軍已經通過大規模休養生息和屯田,已經不再是195年冬天強弩之末的狀態,面對恢復了部分實力的兗州曹操,袁紹藏在心底的那個可能的兗州奪占計劃,徹底失去了可能性。

而臧洪,他除了徹底摧毀了袁紹染指兗州的企圖之外,更留下了持續千年的爭論。那就是他的行為,到底該怎樣理解和評價呢?在臧洪之後一千多年時間裡,古人都為這個問題分成了意見相左的兩派。下一期三國演義,大錘繼續為您講述,臧洪為後世留下的千古謎團。